(5)第五单元——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第五单元——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2: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第五单元—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卷(A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B)祖国的繁荣发展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C)唯有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D)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我们必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A B.B C.C D.D
2.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②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③教育者要善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④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⑤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⑥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就是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A.③④②①⑥⑤ B.③①②④⑥⑤ C.①④②⑥⑤③ D.①⑥②④③⑤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结象征吉祥团结,这是一种充满中国哲学思想,每一根不同的丝带可以共同编织,美美与共。(在“思想”后面加上“的工艺”)
B.“双减”政策对于创立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把“保障”改为“保护”)
C.国产大片《长津湖》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由于它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结果。(删去“的结果”)
D.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仅向世界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更是诗意与创意的中国式表达。(把“不仅”和“更”后面的分句互换位置)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B.程颐,字正叔,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南宋理学家。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告诉我们读书治学时应该有怀疑精神。
D.《易经》又称《周易》,其卦辞相传是周文王在狱中所作。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②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③教育者要善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④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⑤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⑥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就是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A.③④②①⑥⑤ B.③①②④⑥⑤ C.①④②⑥⑤③ D.①⑥②④③⑤
7.名句默写。(6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21分)
【材料一】
自由要以邻为伴
①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
②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对社会,要融合;对自然,要敬畏。“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树立视邻为朋友,视邻为伙伴的观念。古人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朋友)”,今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让个人的自由成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器”。
④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意思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就要“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享自由。
⑤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爱惜自然,我们就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敬畏自然,自然就可能反噬我们。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列车行驶在标准铁路上,而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从桥梁式动物通道下悠然通过。人与动物,独乐、共乐,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人类不理性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会到自由的真谛。
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由只有做到了以邻为伴,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
(选文有改动)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兼济天下。”面对全球化困境与安全威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为解决今天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周易》的“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强调要达到“太和”境界,赋予作为天下之大道的“和”以普遍的必然性与规律性;《中庸》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把“和”作为通达天下之“道”;《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则蕴含着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美好期许。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唯有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秉承“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
【材料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这样和谐的邻里关系,在面对城市这稍显特殊的人居格局时,“水土不服”的现象则尤为明显——同住一小区,彼此不认识;同住一层楼,见面竟陌路。
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市民,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问题 回答占比
你觉得现在邻里关系怎样 70%感觉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30%感觉变化不大
你知道同一楼层邻居的名字吗? 15%知道邻居的姓,但不清楚邻居全名,85%完全不知道邻居的姓名
你觉得邻里关系僵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90%认为缺少沟通的时间和空间,10%认为是家庭差异造成的
大部分受访市民坦言,城市邻居已成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新近建成入住的商品房小区,居住在老小区、单位大院里的居民与邻居的关系更融洽,而住在新建商品房小区的居民则极少与邻居有交集。
【材料四】
御景园小区业主微信群聊天记录部分截图:
【材料五】
一段时间以来,云南野象群离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游荡。它们沿途破坏、啃食庄稼……使当地财产遭受损失,人民生命受到威胁。
当地政府积极采取行动,“盯住象”,“管住人”。他们采取地面人员监守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地对象群进行监测,确保每头象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出动各类车辆,适时择地设障堵截、投放象食……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
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地阐述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的道理。
B.材料一提到“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二提到“协和万邦”,这两句中的“和”字是相同的意思。
C.从材料三的调查数据可知,多数人认为邻里关系越来越不好,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只是因为没有时间去了解。
D.根据材料四可知,邻里间如有生活小矛盾、小纠纷,大都要找物业协调解决。
9.简要分析材料一《自由要以邻为伴》的论证思路。(4分)
10.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1.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请针对邻里关系的改善问题向御景园小区所在居委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12.当野象群“自由”地闯人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你怎么看待人类的做法?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五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9分)
用好节俭传家宝
①最近,一些地方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减少餐饮浪费、倡导节约,令人眼前一亮。有的餐厅推出机器人小锅炒菜、“智能光盘套餐”,通过精准定量、科学配比,引导节约用餐;有的单位食堂使用订餐码,鼓励员工线上预订,并根据当日订餐情况精准把控菜品供应量。
②餐桌上的新风尚,映照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俭基因。无论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还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告诫,有关俭与奢的箴言,沉淀着历史的启迪,牵动着中国人对家风与国运的思考。崇俭戒奢的思想,凝结着中国哲学智慧。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幸福观,到老子“去甚、去奢、去泰”的思辨,再到墨子对“节用”理念的提倡。有关节俭的表达,寄托着对人与自然良性关系的期待,也蕴含着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③励精图治、勤俭建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国经验。毛泽东同志睡衣上的73个补丁,周恩来同志“一片菜叶抹碗底”的简朴饮食,刻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节俭能提振精气神,为攻坚克难提供不竭动力。焦裕禄同志起草的《干部十不准》中,有多条内容都涉及节约粮食粮款。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扎紧“厉行勤俭节约”的制度篱笆,到反“四风”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不”,再到“光盘行动”狠刹舌尖上的浪费,节俭之风大兴,成为观察党风政风社风的一扇窗口。
④节俭文化中的谦逊与珍惜,反映了对劳动成果的敬畏。从一株秧苗到一碗米饭,从一粒黄豆到一瓶酱油,从一颗蓼蓝种子到一匹蓝印花布,都要历经几十道工序。人们欣羡田园生活,本质上则是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对劳动创造的赞叹。品鲈鱼美,勿忘“出没风波里”的艰辛;穿绫罗衣,须记“寒机晓犹织”的辛劳。万物生长,每一分倾注时光与汗水的劳动都不容辜负,而节俭正是尊重劳动的应有姿态。
⑤提倡节俭并非抵制消费,而是强调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能家电、共享单车、二手物品售卖平台……近年来,以资源节约为特点的创新,顺应了大众消费趋势,为相关行业拓展了市场空间,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形势下,用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有助于激发新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⑥伟大的事业,离不开锐意进取的开拓,也需要戒骄戒奢的奋斗。面向未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弃微末,就能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在全社会蔚成风尚。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文章,梳理文章论证结构,完成思维导图。(6分)
14.下面句子中的加粗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4分)
万物生长,每一分倾注时光与汗水的劳动都不容辜负,而节俭正是尊重劳动的应有姿态。
15.你觉得下面这句话放在哪一段作为论据比较恰当?请简述理由。(4分)
正如方志敏同志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6.九(1)班举行班会,请围绕“现代社会需要勤俭节约吗?”这一议题,自定立意,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00字左右)(5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6分)
①诚信乃为人之本,若无诚信,便事事都是虚wàng。中国是德望之邦,诚信的价值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要言而有信;为人处世,切不可【甲】(A.自欺欺人 B.欺世盗名)。先民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谁开垦的土地就归谁所有□只要“插草为标”就无被侵占之虑。这启dí我们要传承诚实守信的美德,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②诚信能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要做到诚信宣传不停滞。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③把诚信融入人的精神之中,形成【乙】(A.盘根错节 B.根深蒂固)的诚信理念,以行动浇灌诚信之花。④
1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4分)
虚wàng( ) 启dí( ) 停滞( ) 浇灌( )
18.为语段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19.在画框句子的“□”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20.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正确的是( )
A.我们不是要坚守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而是要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B.我们不仅要坚守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还要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C.我们更要践行诚信、弘扬诚信、坚守诚信,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D.我们更要践行诚信、坚守诚信、弘扬诚信,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21.将“诚信不仅有道德层面上的意义,也有物质层面上的意义”还原到语段中,正确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作文(5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新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成分残缺,可在“人生”后添加“舞台”。
2.答案:A
解析:读所给语句可知,③放在首句,为本段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了两种片面言论及作者对此的看法,④“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为第一种片面言论,②为作者对此片面言论的驳斥,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为第二种片面言论,⑥为作者对此片面言论的驳斥;由⑤“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可知,以上四句的顺序为④②①⑥。⑤为结论放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⑥⑤。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通常需要注意句中表示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的词语。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内涵→端午节的习俗”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④中“端午节,是……”点出语段中心话题。根据①中的“起源”“最初”,⑤中“汉魏以后”“屈原、伍子胥”,②中“缅怀先贤、忠君爱国”,③中“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等关键信息可以找出排序依据。
4.答案:B
解析:B项,“创立……生态”搭配不当,可把“创立”改为“营造”。
5.答案:B
解析:程颐是北宋的理学家。
6.答案:A
解析:读所给语句可知,③放在首句,为本段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了两种片面言论及作者对此的看法,④“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为第一种片面言论,②为作者对此片面言论的驳斥,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为第二种片面言论,⑥为作者对此片面言论的驳斥;由⑤“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可知,以上四句的顺序为④②①⑥。⑤为结论放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⑥⑤。故选A。
7.答案:(1)月是故乡明
(2)因思杜陵梦
(3)寒林空见日斜时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相见时难别亦难
(6)却道“天凉好个秋”
8.答案:C
解析:材料三中说“70%感觉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并不是“多数人认为邻里关系越来越不好”,偷换了概念。另外不知道邻居名字的原因不只是没有时间,还有缺少沟通空间。故表述有误。
9.答案:首先第①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要以邻为伴”,然后第②段解释了中心论点的意思,第③④⑤段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分别从树立视邻为朋友和伙伴的观念、要善于合作沟通、要爱惜和敬畏自然三个方面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以邻为伴”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作答时,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使用表逻辑关系和能体现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整理作答即可。材料一第①段“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要以邻为伴”引出中心论点;第②③④⑤段阐释中心论点的内涵,并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第⑥段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强调做到了以邻为伴的重要意义。
10.答案:材料二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周易》《中庸》《论语》中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秉承‘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的论点,具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此类试题时,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抓住标志性词句,判别论证方法→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句段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易》《中庸》《论语》中的话可知,材料二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具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本段的观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答案:①开展小区邻里文化建设,多组织一些小区主题活动,加强邻里沟通,让邻里在活动中熟识。②居委会可以牵头在社区形成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为社区邻里搭建交往的平台和渠道,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邻里和谐相处。
解析:本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反映出的邻里之间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材料三反映出“邻里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材料四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公德心,影响邻居作息”“小区物业或者居委会等不组织活动,邻居之间很生分”等问题。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即可,注意建议要有可行性。
12.答案:人类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象冲突,充分践行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界的生物。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作答时,要将材料五中的看法和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关联谈看法。结合材料五第一段、第二段可知,当我们的邻伴野象群“自由”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人类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这种做法恰好证明了材料一中自由要以邻为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观点。可见,人类的做法是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体会到了自由的真谛。
13.答案:中心论点: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要用好(或我们要用好节俭传家宝)
分论点一:餐桌上的新风尚,映照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俭基因
分论点三:节俭文化中的谦逊与珍惜,反映了对劳动成果的敬畏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概括或提取。文章第①段用当前的社会现状引出了“节俭”话题;第②③④段论述了节俭的传统和节俭的必要性;第⑤段补充论述了节俭和消费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倡节俭。因此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要用好”。题干所给的分论点二是第③段的首句,故其他两个分论点可以从第②段的首句和第④段的首句来寻找,由此可提取出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三。
14.答案:不能删掉。“应有”是应当具有的意思,强调了节俭对于尊重劳动的必要性。如果删去,则变成了对事实的陈述,句意发生变化,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试题,表明观点→解释词语的本义,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点明词语体现的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应有”意为应当具有,强调了节俭对于尊重劳动的必要性。如果删去,就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5.答案:第③段。这句话论述了清贫的生活能使革命者战胜困难,强调清贫对于革命的重要性,而第③段的分论点是“励精图治、勤俭建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国经验”,强调勤俭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放在第③段合适。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这句话论述的是清贫对于革命的重要性→通读全文可知,第③段论述的是勤俭对于治国的重要性→方志敏的这句话和第③段的观点有相似性→能够论证第③段的分论点,故放在第③段比较恰当。
16.答案:现代社会需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的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新形势下,用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有助于激发新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运用和语言表达。作答时,表明观点,即“现代社会需要勤俭节约”→结合文章内容陈述理由,可以从勤俭节约对个人、国家的好处来谈,要做到有理有据,论述清晰。注意字数要求。
17.答案:妄;迪;zhì;guàn
18.答案:【甲】A;【乙】B
解析:考查词语运用。“自欺欺人”意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欺世盗名”意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根据语境,甲处应用“自欺欺人”。“盘根错节”意为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结合语境,乙处应用“根深蒂固”。
19.答案:C
解析: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框前后为两个分句,中间应用逗号停顿。
20.答案:D
解析:考查修改病句。画横线的句子中“坚守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为“践行诚信、坚守诚信、弘扬诚信”。另外,这句话与前句“诚信能带来……不停滞”形成递进关系,故需要用“更要”表明关系。
21.答案:B
解析:考查句子的连贯。“诚信不仅有道德层面上的意义,也有物质层面上的意义”属于过渡句,前半部分照应前文“诚信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后半部分引出下文“诚信还能带来物质方面的财富”。故应放在第②处。
22.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全命题”作文题。这个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一个是“此”字,一个是“新意”。写这篇作文时,一定要事先定位好“此”,考虑好“新意”的内涵,还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当然,由材料来看,就是要写当今时代的日新月异,要写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