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备课人
【学习目标】 明确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了解光在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学习重点】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用准确的语言和图形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准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满水的玻璃杯、硬币、激光笔等
任务学习设计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视频,如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等。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不知道,但是觉得很神奇。”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回忆。 学生可能会回答:“把铅笔放在水中,看起来好像折断了。”“在游泳池里看东西,感觉位置和实际不一样。” 等。 教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板书)。 (二)知识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式。谁能说一说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光在水中又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回答:“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路线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不知道,但是想通过实验来验证。”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回忆起光的传播特点。 教师介绍光的折射现象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呢?” 教师展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和资料,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师解释:“光的折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发生偏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条件。 提问:“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现象呢?”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情况下的光的传播图片,如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中、光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中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条件。 学生可能会回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条件。 (三)实验探究一: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提出实验问题。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概念和条件,现在我们来通过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你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激光笔照射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把铅笔放在水中,观察铅笔的变化。”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方法。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如激光笔、水、透明玻璃杯等,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有了这些实验材料,我们可以用激光笔照射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线。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可以选择绿色或红色的激光笔,但是要注意,激光笔的光线非常强,千万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的眼睛照射。”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如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空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盛有水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来等。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保持实验环境黑暗,避免其他光线的干扰;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避免浪费电池和伤害眼睛等。 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如激光笔、水、透明玻璃杯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 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到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现在我们来把这个现象用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来。请大家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传播路线,以及在交界处发生的变化。” 学生独立绘制光的路线图,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汇报内容写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看到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光线在空气和水面交界处发生了偏折。这说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原理。 (四)实验探究二: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提出实验问题。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观察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现在我们来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你们想一想,铅笔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铅笔在水中会看起来好像折断了。”“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方法。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如铅笔、水、透明玻璃杯等,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有了这些实验材料,我们可以把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铅笔的变化,我们可以把铅笔垂直放入水中和倾斜放入水中,分别观察两种情况下铅笔的现象。”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如把铅笔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把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将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等。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汇报内容写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看到铅笔倾斜放入水中时,好像折断了一样;铅笔垂直放入水中时,没有出现弯折现象。这是因为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铅笔不会出现折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规律。 (五)实验探究三:鱼缸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提出实验问题。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观察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现在我们来观察鱼缸中的折射现象。你们想一想,在鱼缸里能看到什么奇怪的现象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在鱼缸里能看到一条鱼变成两条鱼的现象。”“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方法。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如方形玻璃容器、水、金鱼等,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有了这些实验材料,我们可以在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内放入一条金鱼,调整观察角度,使容器里的金鱼看上去是两条。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金鱼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如在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内放入一条金鱼,调整观察角度,使容器里的金鱼看上去是两条;将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等。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保持鱼缸和水的清洁,避免影响观察效果;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鱼缸和金鱼等。 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如方形玻璃容器、水、金鱼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 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到了鱼缸中的折射现象,现在我们来把这个现象用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来。请大家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金鱼在鱼缸中的传播路线,以及在交界处发生的变化。” 学生独立绘制光的路线图,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汇报内容写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看到当我们从玻璃容器的两个侧面交接处看金鱼时,一条金鱼看上去是两条。这是因为光从水传播到空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折射,我们会看到金鱼的另一个‘像’。”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