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0 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6: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陀螺
【课前解析】
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所作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作批注;还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关注与文章相关的资料: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物体。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儿”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教学目标】
1.认识“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重点)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难点)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常玩那种玩具?(板书:陀螺)谁来玩一玩陀螺?你们现在玩的陀螺和以前的陀螺有很大区别,我们看看以前人们玩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吧。
(设计意图:现在学生们玩的陀螺与以前的陀螺大不相同,只有了解以前的陀螺样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赢得陀螺比赛的欣喜。)
2.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画出极易出错的字词。
2.学习生字。
①关注多音字“钉”。
②学写字。
指导:“况”左部不要写成“氵”;“尤”注意和“龙”的区别。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填空。
说陀螺—(盼陀螺)—(得陀螺)—陀螺亮相—(斗陀螺)—(得启示)
(板书:说陀螺 盼陀螺 得陀螺 陀螺亮相 斗陀螺 得启示)
三、默读课文,独立批注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提示:批注时注意书写位置要合理,书写要工整、整洁。
(1)有类似生活经历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①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体会:这里让我知道,“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了。
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会:这里体现出了对陀螺的痴迷。
追问: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预设: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下象棋,放学、放假了就拉着爷爷玩。吃饭的时候想着,上厕所的时候想着,到了睡觉的时间还想着,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和学习,经常批评我。爷爷也很少跟我一起下棋了。
写得好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①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体会:“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这句话读起来特别幽默诙谐。
②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仿写比喻句:你觉得快乐还像什么
快乐像 。
③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体会: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十分生动形象。“摇头晃脑、挺、冲”写出了大陀螺的“骄傲、不可一世”,烘托出陀螺主人的傲慢,“不动声色地闪躲”写出了小陀螺的“机智、灵活”。
(3)有启发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
虽然胜利小如微尘,但对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也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
3.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了批注。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结合批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旁边。结合批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全班汇报交流体现心情变化的句子及对应的心情。
2.根据上面内容,整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做陀螺时很懊恼,盼陀螺时非常渴望,得到陀螺时十分兴奋,陀螺亮相时尴尬,斗陀螺成功时感到很快乐、自豪。(板书:懊恼→渴望→兴奋→尴尬→欢乐、自豪)
3.通过上面的批注,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抓住相关词句能体会“我”的心情的变化。
三、结合情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这次斗陀螺的胜利,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的陀螺虽然不好看,却击败了大陀螺,看来不能以貌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2.考考你:结合现实语境理解句子含义。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2.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批注分析,体会“我”的心情经历了:懊恼—渴望—兴奋—尴尬—快乐、自豪。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3.课堂演练。
4.课后作业:课下读一读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并试着作批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抓住“说陀螺-盼陀螺-得陀螺-陀螺亮相-斗陀螺-得启示”这一线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有独特个性和生活体验的个体。在一开始的课堂设计中,我增加了观看学生玩陀螺的项目,有利于找到文本与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快速丰富起来。同时,联系实际,利用有利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构建起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
本课篇幅较长,阅读所费时间较多,因此我借助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了默读速度的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快,而且要准。快可以用时间来衡量,准要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这也符合大阅读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