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28 13:4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了 解 电 路
第一节 电 是 什 么
【2022年版课标要求】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
2.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重点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难点: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电的原因、静电感应、静电现象的应用及其防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一把、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冬天我们都要穿毛衣,你在穿脱化纤毛衣时常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同时还可以看到电火花,这是怎么回事呢 应怎样进行解释
【新课教学】
一、摩擦起电
人们最初认识电是从摩擦起电开始的。
在头发和塑料梳子都干燥的情况下,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蓬松起来,并且头发偏向梳子的运动方向;
将与尼龙摩擦过的的塑料梳子分别靠近碎纸屑、绒毛、羽毛和细水流,发现塑料梳子吸引碎纸屑、绒毛、羽毛和细水流。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的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是不是一样呢
实验探究:(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
人们把大量的不同物体相摩擦,结果发现: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必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说明: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间的相互吸引不同: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负电的物体也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带电体具有的一种性质,此时轻小物体不带电;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相互吸引,这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此时两物体都带电。
怎样判断被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
3.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等部分组成。
(3)使用方法:如图所示,将摩擦过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就说明被检验的物体带电。
(4)原理: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说明: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用验电器检验。
不同的物体摩擦后,物体为什么会带电 被摩擦过的物体只是一个物体带电吗
4.摩擦起电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示电性。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说明:
(1)被摩擦过的物体不只是一个物体带电,而是两个物体同时带电,且它们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可见,把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的依据是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导体可以变为绝缘体,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导体能够导电,靠的是自由电荷。在金属中,自由电荷是带负电的电子,所以金属是靠自由电子导电的。酸碱盐水溶液中,自由电荷是阴离子和阳离子,所以酸碱盐水溶液靠阴离子和阳离子导电。绝缘体不能够导电,原因是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自由移动。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5.使物体带电有三种方法:即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接触带电指的是带电的物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与带电物体相同种类的电荷。
(3)感应带电:也就是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近端会显示出与带电体相反电性的电荷,而在这个金属导体的远端则显示出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请每一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教师归纳并投影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课本P61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 是 什 么
一、摩擦起电现象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