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9: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自然奥秘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的,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出两个谜语考考大家。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小时一尾巴,只在水里游。大时四条腿,水上地上走。(小蝌蚪)
2.谈话引入。
昨天,小蝌蚪发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出示寻人启事)
师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这里的同学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同桌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表示奖励。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教师用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 代+衣=袋 扌+甫=捕 女+夷=姨
(2)比一比:被——波
(3)组词识记。
3.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4.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左右结构,十二画,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注意书写的笔顺:。
:注意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
:左右结构,九画,注意左边的“子”是三画。
:可指名一个学生做“跳”的动作;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跳”的右部分。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
二、朗读感悟,讲读课文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明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4)齐读。
2.出示教材上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图片。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5)分角色朗读。请一个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同学读鲤鱼妈妈的话,其他同学朗读叙述的话。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出示教材上小蝌蚪和乌龟的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 乌龟:和蔼可亲)
(5)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6)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7)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8)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9)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4.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图片。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熟悉青蛙的样子,课文中是怎样写出青蛙的可爱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板书:蹲 披 露 鼓)
(3)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找出来?(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4)同学,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师补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同学要好好保护青蛙。
(5)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小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1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教学反思】
一是寻人启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课文。二是读中感悟,悟中激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三是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课文能力。美中不足的是,青蛙为什么可爱引导得还不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