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7 10: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综合测试卷 代谢与平衡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预防新冠肺炎让人们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格外重视。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营养供应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为人体提供能量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
A. 维生素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2.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 用来构成组织 B. 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 用来分解有机物 D. 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3. 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 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 ④指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产生尿意
D. ⑤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4.有关人体内尿液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B.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一定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D. 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5.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 图乙中,向左轻推载玻片 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
C. 图丙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 图丁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 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 ab段会扁平
6. 李大爷最近总觉得腿疼,经确诊是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食补。如图是四种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图,最适合李大爷食补的食品是( )
7. 某同学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做了下列记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B. 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C. 血小板的个体较大、数量较少
D. 白细胞有细胞核、呈圆球形
8. 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 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9. 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如图所示)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 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 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 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10.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 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C. 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 经过此过程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1. 病人甲上臂受伤,病人乙患有肺炎,两人同时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那么哪位病人体内的药物先到达患病部位,药物在其体内流动路线正确的是( )
①左心房 ②右心房 ③左心室 ④右心室 ⑤主动脉 ⑥肺动脉
⑦上、下腔静脉 ⑧肺静脉 ⑨肺部毛细血管
甲,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
B. 乙,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
C. 甲,静脉注射后直接到达上臂患病部位
D. 乙,⑦→②→④→⑥→⑨→患病部位
12. 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 血小板、血浆 B. 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 白细胞、血浆
13. 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4. 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有6 人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有2人与两种标准血清有凝集反应,有1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的人数依次为( )
A. 3、4、2、1 B. 4、3、2、1
C. 3、4、1、2 D. 1、2、3、4
15. 对人体消化系统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①是肝脏,位于人体左上腹部
B. ②是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
C. ③是胰腺,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D. ④是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六大类,其中: 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17. 如图是心脏的结构及工作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能够在身体内流动的动力器官,这主要与构成心脏的 有关。
(2)血液在心脏中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是因为 和 都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
(3)图甲中,心房、心室所处的状态是 。
(4)图乙所示的状态,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 。
(5)从上面三个图示可以看出,当心室处于舒张状态时,心房所处的状态是 ,当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情况是 。
18.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一”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 A — — 1.6 2.0 0 — —
样本 B 0.1 — 0.75 0.03 0.002 — —
样本C — ++ 1.6 1.5 0.02 ++ ++
(1)原尿样本是 ,因为其中含有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只含有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 o
19.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图中 H为肺动脉,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2)Ⅰ代表的血管类型为 。
(3)曲线b在Ⅰ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 。
(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0.(7分)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 20 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 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 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 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色不消褪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填字母)。
A. 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 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 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 。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 。
21.(10分)如图1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人体的系统,数字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A系统内,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中参与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哪些 。
(2)②与③是通过 实现的。若图2中y表示肺容量,②过程可用曲线中 段表示;若图2中y表示肺内气压,a处的值等于外界大气压,③过程可用曲线中 段表示。
(3)C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请写出C系统中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名称: 。
(4)肝脏细胞产生的尿素由⑨过程排出体外,尿素分子经过C系统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图1中尿素的另一条排泄途径是 过程。
22.(9分)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
(1)实验步骤和结果:
①制备6毫升淀粉溶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②取唾液若干;
③取3支试管编号为1、2、3,各加入2毫升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把3支试管分别放入37℃温水、沸水和冰水的环境中;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1毫升)的唾液,摇匀后放置5分钟;
⑥ 。
结果: 。
(2)步骤④与⑤能否调换顺序 请说明理由: 0
(3)1号、2号和3号3支试管中加入的淀粉、唾液及保温时间均相同,这是为了 ,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4)若用此实验设计思路探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应对实验的哪一步进行调整 应如何调整 。
23.(8分)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
(1)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
(2)实验材料选择:
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可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各滴入2毫升 (填字母)。
A. 淀粉糊 B. 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 花生油
(3)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提示:请阅读完(4)后再作答。
甲 乙 丙
实验材料 2毫升 2 毫升 ④
对照实验 ① ② ⑤
水浴温度 ③
在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①加入 ,乙试管对应的②加入 。甲、乙试管的水浴温度③应是 ,保温约20~30分钟。
(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结果是甲试管中物质发生了变化,乙试管中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5)胃液中含有盐酸和酶,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是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④应加入 ,⑤应加入 。试管丙应和试管 形成对照。
(6)相同的实验需要重复做几次,目的是 。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6分)
24. 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都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
(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2)发烧的病人常常胃口差、吃不下食物,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 ,不利于消化。
(3) 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
(4)呼吸科病人常需要吸入粉剂药物,以有效缓解气喘症状。经肺吸入的药剂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心房。
(5)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 “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25. 图甲曲线 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折线B 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图乙为其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请根据图回答:
(1)人从运动初期到接下来的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变化原因是什么 。
(2)通过对曲线 A 和折线B的变化情况的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自于 (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
(3)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人在运动中 代谢的情况。
第4章综合测试卷 代谢与平衡
1. D 2. C 3. D 4. A 5. D 6. A 7. C 8. C
9. D 10. C 11. D 12. B 13. B 14. A 15. A
16.水 糖类 蛋白质
17.(1)心肌 (2)房室瓣 动脉瓣 (3)心房收缩,心室舒张(4)血液流向动脉 (5)收缩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18.(1)B 葡萄糖 (2)A 尿素、无机盐 (3)C 大量的蛋白质和血细胞
19.(1)二氧化碳 (2)肺部毛细血管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与血红蛋白结合
20.(1)AB (2)使它们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度、混合均匀等合理答案均可) (3)蓝色不消褪 (4)样本过于单一(或没有重复实验等)(写出一点即可)
21.(1)吸收 肠液、胰液和胆汁(写全给2分) (2)呼吸运动 bcd cde (3)心脏 肺静脉 (4)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⑩..
22.(1)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 1号试管溶液不变蓝,2号、3号试管溶液均变蓝 (2)不能。若调换顺序,则2号、3号试管内的唾液会将淀粉分解一部分,影响实验效果
(3)避免因淀粉、唾液和保温时间不同而造成误差 (4)将步骤④改为: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3.(2)B (3)胃液 清水 37℃ (5)2毫升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盐酸 甲 (6)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4.(1)心率 (2)活性(或催化效率或催化能力)
(3)血红蛋白 (4)左 (5)凝集原
25.(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2)有氧呼吸 (3)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