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6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6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7 09:56:4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6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能根据盐的组成正确判断盐的类别及性质;会描述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三种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科学思维:知道食盐和盐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
探究实践:学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常见方法。
态度责任:由盐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01 盐的含义
1.(2023九上·西湖期末)浙江省博物馆近期展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量级文物——青铜面具,面具上的铜绿【Cu2(OH)2CO3】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2023九上·杭州月考)溶液中的溶质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根据下列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确定其中含有盐的是(  )
A. B. C. D.
3.(2024九上·诸暨月考)下列有关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B.碳酸钠 火碱 Na2CO3
C.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氯化钠 食盐 NaCl
02 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
1.(2024九上·温州期中)蒸馒头时某同学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了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
A.H2SO4 B.Na2CO3 C.NaOH D.CO2
2.(2023·番禺模拟)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3.(2023九上·龙湾月考)项目化实践性作业:利用厨房原料制作简易酸碱灭火器。下列材料组合能帮助同学完成项目化作业的是(  )
A.黄酒与淀粉 B.白醋与纯碱
C.酱油与食盐 D.花生油与味精
4.(2022九上·下城期中)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pH减小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5.(2024九上·鹿城月考)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铜粉末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氯化钙粉末
(1)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NaOH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氯化钠、食盐、NaCl D.碳酸氢钠、苏打、NaHCO3
2.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下列利用酸和碱反应的是(  )
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醋酸除铁锈
C.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 D.用食盐腌制食品
3.现有下列试剂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4.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一种盐 B.氯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5.某食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若要除氯化钙杂质,下列所加试剂可行的是(  )
A.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B.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C.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D.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6.用一种试剂分别滴入Ba(NO3)2、AgNO3、K2CO3三种溶液,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试剂是(  )
A.硫酸钾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
C.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 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
8.往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3NaOH+FeCl3=Fe(OH)3↓+3NaCl。则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操作方法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氧气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铁粉 铜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过滤
D 硝酸钾 碳酸钾 加适量氯化钙反应、过滤、蒸发结晶
10.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可能是CaCO3 B.该粉末一定是碱
C.该粉末可能是Na2C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CO32-
11.小科同学搜集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并查阅了其有效成分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品名称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食品干燥剂 苏打粉
有效成分 盐酸 氢氧化钠 氧化钙 碳酸钠
A.食品干燥剂在吸水过程中会放热
B.生活中可用洁厕灵清除水垢[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C.苏打粉可以用于馒头的制作
D.若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后呈碱性,则溶液中阴离子只有OH﹣
12.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13.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遂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
1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老师告诉小明,这瓶试剂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1)取2ml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推断试剂不可能是 溶液。
(2)再取2ml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后,根据 的现象,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请列举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15.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之一是 。
(2)该物质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盐”)。
(3)该物质中所含的阴离子的符号是 。
(4)它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 色。
16.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请解释OA段的反应是 缘故。
(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点处溶液的pH 7(填“>”、“=”或“<”)。
17.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1)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2)为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
方案一,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18.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欲对剩余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制定回收CaCl2的方案。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80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废液,测得数据如图2。
(1)该废液的组成为 。
(2)b点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甲组同学提出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剩余废液中回收纯净CaCl2,乙组同学认为此方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在不借助其它试剂和仪器的情况下,除去废液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建议最好先在废液中加入下面(填选项序号)试剂 。
A.CaO   B.Ca(OH)2   C.CaCO3
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1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I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20.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2CaCl2+H2O+CO2↑)
(1)实验前,要先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2)根据图乙,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可多选)
①去掉A装置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C装置将B与D装置直接连接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④将稀盐酸快速注入锥形瓶中与样品反应
21.实验室中有一包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6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能根据盐的组成正确判断盐的类别及性质;会描述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三种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科学思维:知道食盐和盐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
探究实践:学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常见方法。
态度责任:由盐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01 盐的含义
1.(2023九上·西湖期末)浙江省博物馆近期展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量级文物——青铜面具,面具上的铜绿【Cu2(OH)2CO3】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分析。
【解答】 铜绿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
故选C。
2.(2023九上·杭州月考)溶液中的溶质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根据下列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确定其中含有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溶液中含有酸,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离子,溶液中含有碱,故选项错误。
C、溶液中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溶液中含有酸,故选项错误。
D、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溶液中含有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4九上·诸暨月考)下列有关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B.碳酸钠 火碱 Na2CO3
C.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氯化钠 食盐 NaCl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A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故B错误;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C错误;
D.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故D正确。
故选D。
02 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
1.(2024九上·温州期中)蒸馒头时某同学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了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
A.H2SO4 B.Na2CO3 C.NaOH D.CO2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食用碱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明食用碱中含碳酸盐,碳酸钠属于碳酸盐。
故答案为:B。
2.(2023·番禺模拟)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答案】C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单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含有钠元素,可通过化学变化生产金属钠,符合题意;
D.氯化钠常用海水晒盐的方法获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化钠的组成、性质及制取方法分析。
3.(2023九上·龙湾月考)项目化实践性作业:利用厨房原料制作简易酸碱灭火器。下列材料组合能帮助同学完成项目化作业的是(  )
A.黄酒与淀粉 B.白醋与纯碱
C.酱油与食盐 D.花生油与味精
【答案】B
【解析】【分析】 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解答】 酸碱灭火器要产生二氧化碳才能灭火,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只有白醋与纯碱,故答案为:B。
4.(2022九上·下城期中)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pH减小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的构成及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其溶液中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解答】A、 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电离时不会产生氢氧根离子 ,符合题意;
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二者会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减小,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九上·鹿城月考)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铜粉末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氯化钙粉末
(1)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答案】(1)溶液变蓝色
(2)
(3)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分析】硫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溶液显蓝色。
【解答】(1) 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溶液变蓝色 。
(2)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他们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
(3)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1.C
【详解】A、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错误;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不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H)2,错误;
C、氯化钠俗称食盐 ,其化学式为NaCl,正确;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是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 胃酸中含有盐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B. 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醋酸除铁锈,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是利用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的原理,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用食盐腌制食品,是利用食盐具有咸味的性质,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食醋显酸性,和碳酸盐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物质是石灰水和食醋。
故选B。
4.A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不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氯化钙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氯化钙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钙反应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钙反应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硫酸钾与Ba(NO3)2、AgNO3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盐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A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有无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B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石灰水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故D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8.B
【详解】A、由NaOH+HCl=NaCl+H2O,3NaOH+2FeCl3=Fe(OH)3↓+3NaCl可知,NaOH→NaCl。反应完成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钠质量不变。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不能生成水,但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因此水的质量仍然增大。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趋势错误。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先和氯化氢反应,氯化氢质量立刻减小。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9.B
【详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氧化铜,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法正确;
C、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铜,可以用磁铁吸引,从而除去铜,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碳酸钾和适量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除去碳酸钾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A. CaCO3是沉淀,加水后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变红,不符合题意;B. 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盐,溶液呈碱性;C. 该粉末可能是Na2CO3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D. 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所以该粉末中不一定含有CO;选C。
11.D
【详解】A、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生活中可用洁厕灵清除水垢,选项正确;
C、苏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能够使馒头疏松多孔,选项正确;
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若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后呈碱性,则溶液中阴离子中有OH﹣,同时含有Cl﹣,选项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A、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胀大,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大,故受到空气的浮力,故正确。
B、气体的降温后收缩,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故B错误。
C、反应是碳酸钙与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冷却至室温时,气球缩小,说明反应过程中放热,故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会先和盐酸发生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
B、a点表示碳酸钠将盐酸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还未参与反应的氯化钙,故溶质有2种,故选项正确。
C、c点表示加入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此时溶液的pH>7,故选项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解得,y=5.3g;
解得z=5.3g;
所以x=,故D错误。
故选D。
14. 氢氧化钠、碳酸钠(或NaOH、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做调味品(合理即可)
【详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推断该试剂不可能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后,氯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根据产生白色沉淀,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做调味品。
15. 纯碱/苏打 盐 蓝
【详解】(1)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2)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3)碳酸钠中所含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其符号是。
(4)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使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
16.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uCl2+2NaOH═Cu(OH)2↓+2NaCl >
【详解】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1)OA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
(2)AB段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3)C点处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此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17. 食盐(NaCl) 纯碱(Na2CO3) CaCl2(合理即可)
【详解】(1)食盐具有咸味,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为了使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可选用食盐进行腌制;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纯碱和酸反应有气体,则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
方案二: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钠与氯化钠不能反应。加水溶解,分别滴加氯化钙溶液,则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18. CaCl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C
【详解】(1)将碳酸钠滴入废液中,溶液pH从小于7上升,然后保持等于7不变一段时间,再继续增加,说明废液中除含氯化钙外还含有盐酸,加入碳酸钠,先盐酸反应,然后再氯化钙反应;
(2)b点为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3)废液中含有盐酸,蒸发会以氯化氢气体逸出污染空气,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借助其它试剂和仪器的情况下,不能恰好将其除去,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不借助其它试剂和仪器的情况下,完全反应后过滤可将盐酸完全除去,故选C。
19. 过滤 Na2CO3、BaCl2
【分析】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白色沉淀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A,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题中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钾;无色溶液B测得pH为7,说明溶液显中性,则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详解】(1)操作Ⅰ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Ⅰ是过滤;
(2)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
20.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由乙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2.2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 ①②/②①
【详解】(1)实验前,要先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见答案;
(3)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导致水蒸气被D装置吸收,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全部吸收,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④将稀盐酸快速注入锥形瓶中与样品反应,反应太快,二氧化碳不能被充分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偏小,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
21.(1)4.4
(2)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
y=11.7g
该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3%,
答: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为53%;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1.1%,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1%。
【详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