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并把握其深刻的内涵。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将《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联系起来,从诗词看人物形象塑造。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红楼梦》中的曲赋,并将《红楼梦》中的曲赋与人物命运联系起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诗词,从他们的诗词中看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体会曹雪芹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习《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探究诗词曲赋与人物的命运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曲赋在书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
人生自有诗意,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红楼,品诗意,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在大观园的诗词世界里遨游。
(二)教学内容
1.《西江月》:首先我们来看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教师范读)
提问:通过老师刚才的范读,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西江月》对贾宝玉的评价是怎样的?为什么?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我们在诗词中看到贾宝玉不愿意读的是圣贤书,不愿意走的是世俗路,他有才华,经常能说出一些古代典籍的内容,他写的诗也不错,所以作者在这里是寓褒于贬的。
“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看似嘲,实则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所以此诗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则是对贾宝玉的赞美和褒扬,赞扬了他的顽劣、叛逆。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词映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板书),《西江月》正是体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咏白海棠》作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就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学生齐读)
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半掩门”写看花人,这让人不禁想到《西厢记》中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此句写诗人因花的白净想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
②“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用“偷来、借得”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超拔。
③“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拭啼痕”表现了诗人的悲愁、怨恨,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吻合。
④“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同谁诉”写出其寄人篱下,伤心绝望,无人倾诉的孤独伤感,“倦倚”则与弱柳扶风的黛玉形象吻合。
从林黛玉的《咏白海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风流别致、多愁善感的黛玉,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吻合。
3.再来看薛宝钗的《咏白海棠》: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①“珍重芳姿昼掩门”既写出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是诗人对自己高贵身份的矜持和对封建妇德的恪守。
②“淡极、更艳”写出白海棠一洗颜色,更加清洁,表现出诗人罕言寡语、敦厚平和的为人处世原则。
③“凭清洁”表现出她的自誉自信,“不语”则表现了她稳重的特点。
此诗以花写人,反映薛宝钗含蓄浑厚、稳重大方的特点,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4.曲《枉凝眉》
“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他本是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的美好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此曲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的向黛玉袒露自己内心全部的隐衷。
此曲也隐寓了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板书),终究,黛玉和宝玉还是没能敌过“金玉良缘。”
5.小组合作探究:阅读第五回的判词,思考以下两个判词在文中的作用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①正册判词之三(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精明”一词写她想有所作为,小说中“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五十五回)。
“生于末世运偏消”说探春志向未遂,才能无处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
“清明”二句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22回,探春所制灯谜——风筝)。“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
②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枉自”句指袭人白白的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为她起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说明香也枉然。
“优伶有福”则指花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公子无缘”则是说袭人与宝玉没有缘分。
综上所述,判词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板书)。
6.对联
①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
(贾雨村等待好时机飞黄腾达)
②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对联
(对贾雨村遭遇的概括)
7.总结诗词曲赋在文中的作用:
①体现小说人物的性格;
②交代人物的命运与结局;
③暗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④隐喻文章主题思想;
⑤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面貌。
8.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你还能找到哪些《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它与人物有着怎样的联系?(可重点看第五回)
9.结语: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马上到了和同学们说再见的时候啦,老师知道《红楼梦》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形成了中华民族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但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因为你们是追梦的中国少年,因为梦想,我们扬帆起航,让我们在乘风破浪的年纪里走进《红楼梦》徜徉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