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阿Q”的精彩讨论——《阿Q正传》微课实录
微课实录
01
文字实录
师:很多同学阅读了《阿Q正传》的节选部分得出对主人公阿Q的初步的印象:这是一个很滑稽的人。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请大家现在把自己当成一个未庄的村民,然后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来给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排序,大家交流一下。抽到的同学要告诉我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
生:地位最高的是赵老爷和钱老爷,因为他们有钱,还是“文童的爹爹”;然后就是他们的儿子——假洋鬼子,因为上过洋学堂,还去过东洋;然后就是未庄的其他村民,我认为他们应该排第三位。
师:接下来呢?
生:接下来就未庄的闲人们,比如说王胡,然后是阿Q,最后是小尼姑。
师:接下来大家再做一次排序,这个排序是——请大家尝试以阿Q的身份,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的顺序再次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排序。
生:排第一的毫无疑问是阿Q,因为“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接着是赵老爷和钱老爷,城里人排第三……
师:这个同学很仔细,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群——“城里人”,他们为什么排第三?
生:阿Q很“鄙薄”他们,所以他们一定排在自己之后,但又在未庄人之上,因为未庄人“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师:有一个疑问,你看假洋鬼子应该排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
生:最后,因为是他最厌恶的一个人。
师:那他还厌恶王胡呢,为什么不把王胡排最后呢?阿Q说“生平受过两个最大的屈辱的事情,第一个是被王胡打,第二个是被假洋鬼子打”,按照理来说他们俩的身份是一样的,你为什么要把假洋鬼子排最后?能不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生:第49段说“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所以假洋鬼子连人都不是了,肯定要排到最后一个位置。
生:我认为不对,最后一个应该是小尼姑,在当时的社会,小尼姑本来身份地位就不高,又是女的,还是阿Q可以随便欺辱的对象。打王胡和假洋鬼子阿Q还有可能被打,但欺负 小尼姑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所以我觉得在阿Q的心里她的地位应该是最低的。
师: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小尼姑的地位还是假洋鬼子的地位,他们无疑在阿Q的心中排名都很靠后,谁是倒数第一,问题都不大,并不影响整体的结局。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未庄身份排行榜在阿Q眼中和在未庄人眼中的排行是有鲜明的区别的,而这个区别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也使我们的故事变得更有戏剧性。
师:接下来呢,我们再来找找除了被赵太爷打的一次,课文中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分析阿Q的具体语言、行为以及阿Q“精神胜利”的途径。
师:我们发现,教材上选了“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实质上就是展示了阿Q的一些行为准则。通过分析阿Q五次打人或挨打时他的一些语言、行为和状态,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阿Q每次被打,他采取的方法都是精神胜利法。这个方法也许是想象——我被儿子打了;也许是自虐——打自己两个嘴巴;也许是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甚至还有可能是转嫁——去欺负小尼姑……不管怎么样,最后他都会很快地实现自己精神上的大胜利,又变得开心起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之前梳理的这五次被打的情节来研讨: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来分析。
生:首先阿Q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他欺负小尼姑,因为小尼姑比他弱,没有能力来反抗他的欺负,所以在他被别人打后他就可以找小尼姑出气,这是欺软;但第13段闲人们说“这是人打畜生”,然后他就非常丝滑地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虫豸。
师:丝滑?这个形容词很有趣。
生:并且在在王胡打他的时候,他又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就相当于又是向王胡求饶,这些都是“怕硬”。
师:对,你看他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的时候,我打不过,我就用精神胜利法;面对比自己弱小的人,我就一定要上去欺负一下,所以欺软怕硬的确是阿Q很重要的性格。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盲目自大的人,文中第4段,他说“阿Q很自尊,所有的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睛里,甚而至于对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就是他觉得整个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最高贵。
师:好,我的问题来了,刚才同学说阿Q是一个盲目自大的人,有没有反对这种观念的?阿Q有没有表现出和自己自尊自大的性格矛盾的行为?
生:我觉得他所体现出来的只是表面上很高贵,其实本质上是很自轻自贱的,他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才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很高贵的人,说看不起所有人。但只要遇危急的情况,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轻贱自己。比如28自然段,别人偷了他的洋钱,他却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其实这很明显体现出阿Q无法对欺负他的人发泄愤怒时,就会向自己身上转移,这其实相当于面对现实的无奈,所以我觉得他的自信自大只是表面,背后其实是自卑自贱。他这个人基本上赢了也是输了。
师:赢了也是输了,这个描述非常准确,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非常追求社会的认同感,他很需要别人对他的行为做肯定。文章最后他去欺负小尼姑,听到酒店的人大笑,他就更加来劲了,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赏识,觉得自己好像被这群看不起他的人认同了,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份子,所以他才会更愿意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他觉得在这过程中他也成为了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的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找的这点非常好,周围所有人都在欺负阿Q,但阿Q还迫不及待的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部分,这个思想很深刻,下来大家可以专门讨论一下。文中关于阿Q的性格分析还有吗?
生:我觉得阿Q是一个很麻木的人,因为他不管面对危险还是威胁,态度都很麻木和消极,比如第52自然段假洋鬼子在打他的时候,他是“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这个“等候着”就足以显现出他消极的态度;麻木则体现在他不停的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因为他处在底层社会,必须要学会这样一个本能保护自己,不然就会生活得更痛苦,表面上是自尊,但实质上是一种麻木和消极的顺从。
师:这位同学几个用词特别准,“表面”上和“实质”上的性格,涵盖了阿Q性格的丰富内涵。
生:我找到了一个阿Q性格当中比较好的方面,在第3段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的,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是他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追求。
师:好,我觉得你找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能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阿Q,更体现了同学们思考的深入。
……
师:在分析后,我们发现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是多元化的,呈现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他有质朴愚昧的一面,同时也有圆滑无赖的一面;他有率真任性的一面,又有正统卫道的一面,他“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这是著名学者林兴宅论阿Q性格十大方面,大家下来可以找整本《阿Q正传》看看,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了。
02
教学反思
《阿Q正传》是一篇经典,也是一篇难点,尤其是对“精神胜利法”的理解,很多学生只能看到表层的滑稽和荒唐。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最简单的“未庄身份排行榜”旨在引起学生对阿Q这个矛盾人物的初步认识;“阿Q的打人与被打”是为了引导学生再根据他的语言、行为的具体表现去感受“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最后落实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
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思考越来越深入,找细节越来越仔细,对阿Q的分析也闪现出了很多亮点,更有见地,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简单的用几个词语概括了事。
教材文本只是载体,承载的是对学生语文感知力和鉴赏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仔细搜寻答案,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对他们深度思维的开发,相信通过一节节语文课、一个个语文问题,一场场深入讨论,学生定会发现研读名著的乐趣,会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