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标 考点
1.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2.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 发展; 3.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夏、商、西周王
朝的建立与发
展,西周分封制
抓重点: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过难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形成素养: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国家兴亡的原因,人
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禹
2.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3.发展:禹的儿子____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
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________取代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启
世袭制
4.巩固
(1)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2)区域: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
家形态。
5.中心: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6.遗址:________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出土的青
铜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
二里头
7.灭亡:夏朝历经400多年,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夏朝
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被商推翻。
易混点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
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继承王位的制度。前者实行
民主推举,后者实行血缘传承。
拓展:从夏朝开始,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
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
压迫、剥削,又具有残酷性。
(二)商朝的统治
1.背景:夏朝后期商人逐渐强大,商人的首领汤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
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2.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____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郑州)。
3.巩固
(1)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商王
______时迁徙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汤
盘庚
4.衰落:末代商王____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
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5.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______决战,周军占领商
都,商朝灭亡。
纣
牧野
拓展:商朝在历史上曾多次迁都,殷只是其中的一个都城。商朝因为曾
很长时间以殷为都城,所以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
(三)西周的兴衰
1.背景
(1)周原(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
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2)周文王在吕尚(姜太公,齐国开创者)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
商的准备。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
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
安),史称西周。
拓展: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阵前倒戈。牧野一战,商
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
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一场讨伐暴政的正义战争。
3.巩固:实行分封制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 ______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内容 诸 侯 权 力 ①管理______和民众的权力; 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 分封 血缘
土地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内容 诸 侯 义 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 周王调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 统治秩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续表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作用 积 极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 大统治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 极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 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 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 侯争霸埋下隐患 续表
4.衰亡
(1)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到周幽
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2)标志: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族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拓展: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之处:三个朝代的亡国之君都是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
的反抗。
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选择题】
1.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夏朝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
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
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从材料中可以得
出的观点是,夏朝处于( )
A
A.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 B.多民族大交融的时期
C.文明产生的传说时代 D.统一国家的建立阶段
3.考古学者在河南省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
遗址,这里有大量的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
活区和墓葬群,这些反映了夏王朝( )
D
A.建立初期的都城规模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 D.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
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
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
务。”材料不能说明( )
D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宗亲、商朝后裔等
C.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D.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5.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君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 )
C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周公辅佐
6.下表的主题应该是( )
朝代 夏 商 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 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前 1046年 公元前1046年—
前771年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都城 阳城 亳(bó)→殷 镐(hào)京
灭亡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为犬戎族所灭
B
A.国家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制度的沿革 D.文化的传承
【史料解读】
7.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我国的王朝更替由此拉开了大幕。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还自比太阳,不堪忍受其残暴统治的民众
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大意: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
愿与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商部落兴起,与夏朝的发展形成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
(商部落的首领)进行了长期准备。他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积
极准备灭夏。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
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
材料三: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
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分布于陕
西渭河流域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部族首
领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
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到了周武王时,他得到
周公等人的辅佐,继承父亲遗志,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
公元前1046年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周武王完
成了文王未竞事业,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桀是什么朝代的君王?这一朝代建立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时日
曷丧,予及汝偕亡”表达了民众对桀的什么态度?(4分)
【答案】朝代:夏(夏朝最后一个君王)。(1分)年代:公元前21世
纪70年代。(1分)态度:极其痛恨、愤怒。(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列举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4分)
【答案】商汤: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2分,摘抄材料得1分)周文王: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励精图治。
(2分,摘抄材料得1分)
(3)根据材料一、三,夏王桀和商纣王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夏、商灭
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相似之处:都是末代君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昏庸的君王。
(2分)共同原因:夏、商后期统治腐朽、残暴,伤害百姓,激起人民
反抗,遭到正义力量打击而亡。(4分)
(4)从夏商西周的更替中,谈谈你对王朝兴衰的感悟。(4分)
【答案】感悟: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
适应人们需求的时代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
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