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新版七上地理精讲课堂 (素材+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首先讲述的是地球所在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环境,通过和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得出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生存家园的原因,使我们能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然后,讲述了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及意义,能够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还通过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从而培养地理实践力和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地理也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课上可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对于第一节课来说,所学内容比较抽象,适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太阳系、银河系的图片和人类及中国太空探索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
内容要求 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地理素养 描述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区域认知)
描述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1.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系、银河系等天体构成。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按部就班地讲,学生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如利用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银河系等抽象的天文概念。展示人类第一次登月、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视频,把空洞的概念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形象,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导学
[传说导入]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我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图片导入] 晴朗的夜空,星河灿烂,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其中的一员,神秘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教学指导
一、比较法(地球在宇宙中)
二、列表展示法(太空探索)
1.人类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1961年 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1977年 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0年 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1997年 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2010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2.中国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 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16年 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1年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2022年 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一、跨学科素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苏轼
二、传统文化素材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逄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试题设计]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因此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被称为“嫦娥一号”,其成功发射的时间是 (A)
A.2007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
三、拓展素材
1.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距边缘约2.3万光年的地方。而银河系直径约有10万光年,包含15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地球气候及整体自然界也因此发生2.5亿年的周期性变化。太阳运行的方向基本上是朝向织女星,靠近武仙座的方向。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颗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
2.太阳系八颗行星比较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轨道倾角 轨道偏心率
水星 0.597 0.06 0.06 7.0° 0.206
金星 1.082 0.82 0.86 3.4° 0.007
地球 1.496 1.00 1.00 23.5° 0.017
火星 2.279 0.11 0.15 1.9° 0.093
木星 7.78 317.83 1321.33 1.3° 0.048
土星 14.27 95.16 763.59 2.5° 0.055
天王星 28.70 14.54 63.08 0.8° 0.051
海王星 44.96 17.15 57.74 1.8° 0.006
3.银河系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总质量约为太阳的2100亿倍,隶属于本星系群,最近的河外星系是距离银河系4.2万光年的大犬座矮星系。
银河系呈扁球体,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由明亮密集的核心、两条主要的旋臂和两条未形成的旋臂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
银河系的中央是超大质量的黑洞(人马座A*),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以白矮星为主),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其中较大的有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银河系通过缓慢的吞噬周边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断壮大。
板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进行描述和引导:晴朗的夜空,星河灿烂,地球也是其中的一员,神秘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设计意图】 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地球在 宇宙中 1.宇宙中各种天体的包含关系: 活动1: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太阳系八颗行星 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周围围绕着八颗行星。 活动2:读图,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说出八大行星的位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设计意图】 在指图描述的过程中培养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3.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的原因,展示八颗行星对比表。 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水星0.5970.060.067.0°0.206金星1.0820.820.863.4°0.007地球1.4961.001.0023.5°0.017火星2.2790.110.151.9°0.093木星7.78317.831321.331.3°0.048土星14.2795.16763.592.5°0.055天王星28.7014.5463.080.8°0.051海王星44.9617.1557.741.8°0.006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地球在 宇宙中 分析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比,在质量和距离太阳远近方面的特征。归纳总结: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因此地球才成为迄今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太空探索 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世界和中国,来了解世界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过程,讨论太空探索的意义。 世界组:列表展示世界对太空的探索过程。 时间事件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1997年人类“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中国组:列表展示中国对太空的探索过程。 时间事件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归纳总结:通过对太空的探索,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有利于同学们初步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科学兴趣,提升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
教师总结 本节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有助于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家园;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有利于初步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科学兴趣,提升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其中难点是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层级关系,重点是通过了解太空探索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身边的例子,降低知识的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大量运用了多媒体动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人教2024七上地理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1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 地球
人教2024 新版七上地理精讲课堂课件
内容要求
课堂在线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内容要求
1.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2.
3.
认识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家园(人地协调观)
素养要求
晴朗的夜空,星河灿烂。神秘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和意义。
1. 天体及天体系统
知识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
课堂在线
恒星
行星
银河系
太阳系
(1)天体系统关系
活动①: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太阳系八颗行星
活动②: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说出八颗星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③:分析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比,在质量和距离太阳远近方面的特征。
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1. 人类太空探索的过程
知识点二 人类的太空探索
分组讨论探索宇宙的过程:
世界组:列表展示世界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时间 事件
1957年
1961年
1969年
1977年
1990年
1997年
201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人类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苏联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研究项目: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
分组讨论探索宇宙的过程:
中国组:列表展示我国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和成就。
时间 事件
1970年
2003年
2007年
2016年
2021年
2022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
镜——“中国天眼”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成就领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
2.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交流讨论探索宇宙的意义:
①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②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③太空探索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知识梳理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是我国太空探索成就之一。如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
D
当堂检测
A.甲 B.乙
C.丙 D.丁
A.恒星、行星 B.行星、卫星 C.卫星、彗星 D.恒星、彗星
2.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下列对地球适于生命存在条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颗恒星
B.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C.太阳光照条件较稳定
D.地球表面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A
3.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A.“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B.“蛟龙号”探索深海
C.“雪龙号”南极考察
D.水平井钻采技术突破
A
4.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是( )
A.抢占丰富的宇宙资源
B.推动科技发展
C.破坏太空环境
D.进行科学探索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