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11: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基本字词和句子含义,如“涕”、“洛”等生字的写法及诗中地名、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及其平息对杜甫及当时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自主收集诗歌相关背景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通过杜甫的诗歌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和平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感受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而珍惜当前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体会诗人“喜欲狂”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杜甫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板书“杜甫”二字):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在听到一个好消息后,满怀激情写下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诗句的节奏。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纠正发音。) 教师: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举手,教师点名。) 学生A:(朗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教师:非常好,字正腔圆,节奏感也不错。不过,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还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课内探究 教师(板书“剑外忽传收蓟北”):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阁以南,当时杜甫正在四川一带漂泊;“蓟北”则指的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北方地区。这句诗告诉我们,诗人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 教师:想象一下,杜甫在长期的战乱中流离失所,突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B:他一定非常高兴! 教师:对,非常高兴,甚至可以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来看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这里的“初闻”就是刚刚听到的意思,“涕泪满衣裳”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听到消息后泪流满面,激动得连衣裳都湿透了。 教师:那么,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三句“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诗中的“却看”是回头看的意思,诗人回头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发现他们脸上的忧愁都不见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C:说明他们也被这个好消息感染了,不再忧愁了。 教师:非常棒!再来看第四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的“漫卷”是随手卷起的意思,诗人因为太高兴了,连手中的诗书都顾不上仔细收拾,只是随手卷起,可见他内心的狂喜。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半部分的学习。第五句“白日放歌须纵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大白天放声高歌,并且还要开怀畅饮。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 学生D:因为他太高兴了,想要用唱歌和喝酒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教师:没错,这就是诗人喜悦之情的自然流露。再来看第六句“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在这里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明媚的春光,诗人想要趁着这大好的春光,与亲朋好友结伴还乡。 教师:最后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一口气列出了四个地名,表达了他归心似箭的心情。他计划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然后顺流而下,经过襄阳,最终回到故乡洛阳。 教师:通过刚才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通过“忽传”、“初闻”、“却看”、“漫卷”、“放歌”、“纵酒”、“即从”、“穿”、“便下”、“向”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和迫切想要还乡的愿望。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情感饱满。)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想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A:我们小组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小组代表A:我们小组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更体现了他对家乡洛阳的深深思念。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那个充满回忆和温暖的地方。 教师:分析得非常到位!确实,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自己流离失所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时,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不仅为国家的安定而欢欣鼓舞,更为自己能够重返故乡而激动不已。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语言非常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学生E:是的,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很直接,就像是我们平时说话一样,但是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种强烈的情感。 教师:对,这就是杜甫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最深沉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教师: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比如“喜欲狂”这个词,就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通过一连串的地名,展现了诗人想象中的归乡之路,既形象又生动。 教师: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会如此激动?这背后反映了什么? (学生沉默思考,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F:我觉得这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一直生活在战乱之中,深知战争的痛苦和破坏,所以当听到好消息时,他才会如此激动。 教师:非常深刻的理解!杜甫确实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杜甫在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感受其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深刻体会到了古诗教学的独特魅力与挑战。首先,我成功地通过背景介绍和情感引导,将学生带入了唐朝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使他们能够初步理解杜甫在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复杂情感。这一点,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中得到了验证。
思维延伸 教师:好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还感受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多读、多思、多感悟,让我们的心灵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教师:最后,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杜甫在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感受其强烈的爱国情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古典文学教学的独特魅力与挑战。通过本次教学,我不仅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在古诗教学中,情感的引导至关重要。杜甫的这首诗情感充沛,从初闻喜讯的激动到归心似箭的迫切,情感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努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可能对这种情感的变化感受不够深刻,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情感的引导和体验。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我还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我也发现,在某些环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可能是由于问题的设计不够吸引人或者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和讨论的组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课外拓展的重要性。在教授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杜甫的生平事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这种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课外拓展的引入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最后,我认识到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精髓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因此,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古诗教学的需要。总之,本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
| 唐·杜甫 |
| |
| 喜讯传来 泪满裳 |
| ┌─────────────┐ |
| │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狂喜 |
| └─────────────┘ |
| 归心似箭 即还乡 |
| 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
| 即从巴峡 穿巫峡 |
| 便下襄阳 向洛阳 |
| |
| (板书关键词:喜、归、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