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深刻体现了革命领袖的高尚情怀与深沉的家国情怀。教材通过叙述毛泽东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的情感历程,展现了其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之间的艰难抉择,最终决定让爱子长眠朝鲜的崇高决定。文章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引导学生理解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死、家国情怀的价值观。课文不仅是文学的熏陶,更是历史的铭记与精神的传承。
二、设计思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对战争与牺牲的概念较为模糊,难以深刻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复杂抉择。但学生对英雄人物普遍怀有好奇与敬仰之心,尤其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同时,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代入情境,体验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表达对忠骨埋青山这一行为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了解毛泽东主席及毛岸英烈士的生平事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丰富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学会珍惜和平,感恩先烈的牺牲与奉献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忠骨”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回答:忠诚的骨头,指为国捐躯的英雄的遗体。) 教师:非常棒!那么,“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这句话意味着,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到处都埋藏着为国捐躯的英雄的遗体。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关于这样一位英雄和他父亲的故事。这位英雄,就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经历的悲痛心情和艰难抉择过程。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和国家领袖的复杂情感与伟大胸怀。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拓展”的教学策略。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其次,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本深意;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碰撞与情感共鸣;
课内探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教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时间到。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课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消息后,强忍悲痛,最终决定让爱子长眠朝鲜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约20分钟) (一)感受悲痛(约5分钟) 教师:当毛泽东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相关段落,找出描写主席心情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勾画句子,准备分享。) 学生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主席内心的悲痛和沉重。 教师:是的,一支又一支的烟,仿佛是他内心痛苦的无声诉说。还有哪位同学想分享? 学生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教师:这喃喃自语,是主席对儿子无尽的思念和不舍。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全班齐读,体会情感。) (二)抉择艰难(约10分钟) 教师:面对爱子的牺牲,作为一位父亲,毛泽东主席面临着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小组讨论:主席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小组代表汇报:主席考虑到朝鲜人民的利益,考虑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更考虑到战争的全局,最终决定让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教师:非常深刻的理解!主席的这一决定,体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博大胸怀和深远眼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主席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呢? (引导学生分析主席的心理变化,如从悲痛到犹豫,再到坚定。) (三)情感升华(约5分钟) 教师:最终,主席在电报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表达了主席怎样的情感? 学生:这句话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所有为国捐躯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师:是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毛岸英的悼念,更是对所有革命先烈的颂歌。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和感动,再次朗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情感饱满。)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约10分钟) (一)讲述英雄故事 教师:同学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像毛岸英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呢?请选择一个你最感动的,和大家分享。 (学生分享英雄故事,如黄继光、邱少云等,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精神。) (二)书写感言 教师:听完这些英雄的故事,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对这些英雄的敬仰之情,或者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书写感言,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享感言 教师: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感言? (学生举手,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感言。) 学生1:我写的是对黄继光叔叔的敬仰。他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这种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教师:非常好,你的感言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敬。黄继光叔叔的英勇事迹确实令人动容,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学生2:我写的是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英雄的赞美,更是对所有为国捐躯战士的哀悼和怀念。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哪里,这些忠诚的战士都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教师:你的理解非常深刻。这句话确实包含了多重含义,它不仅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也表达了对所有为国捐躯战士的哀思和怀念。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约5分钟)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毛泽东主席和他的儿子毛岸英之间的感人故事,更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用我们的声音表达对这些英雄的敬意和怀念。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情感饱满。) 教师: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是最好的榜样。希望你们能够从今天的学习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思维延伸 六、布置作业(约2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一篇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并准备在下节课上与大家分享。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回顾《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深感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与灵魂的触动。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忠骨”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这一环节的互动性可以进一步加强,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更直观地展现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特别是通过分析毛泽东主席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父亲和领袖的复杂情感。但我也意识到,在情感引导方面,我或许可以更加细腻一些,通过更生动的语言、更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更好地传达课文中的情感色彩,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通过讲述英雄故事、书写感言等活动,旨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敬仰英雄的品质。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感言。但我也认识到,这些活动还可以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比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研究一个英雄人物,准备更加详实的资料和更加精彩的展示,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在作业布置方面,我力求做到既巩固课堂所学,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但我也意识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比如,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或者让他们通过创作诗歌、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灵魂的触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