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09: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重停连,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重点)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起冬天,大家想到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
作家老舍却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冬天,究竟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那独特的冬景吧。
(二)走近作者
教师介绍老舍,提醒学生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笔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跟读音频,划分段落并思考:用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明确:温晴。“温” 相对于严寒或酷暑而言,气温宜人,“晴” 则是相对于“阴”而言,指天气的晴朗,鲜明而不单调。
2.【追问】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济南冬天哪两种景物上?
(四)模山范水,感受温晴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总体特点?
明确:对比,将济南的冬天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追问】这种喜爱之情,在第一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
明确: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齐读)
【追问】这属于何种抒情方式?
明确:直接抒情。
2.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在文中,有何妙处?
明确:过渡,承上启下;创设意境,抒发喜爱。
3.学生自由朗读3~5段,思考:该部分写了哪些山?(板书)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朗读指导(3~5段)。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好重音,停连,并自由读、指定读、齐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语言赏析。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角度赏析句子并展示。
阳光朗照下的山是(概括) 的,你看,“ (朗读)”,这句话(赏析)。
【提示】回顾《春》所讲到的赏析句子的角度:修辞、字词、写作手法。
预设: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保准暖和。
比喻、拟人,将小山的地理环境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山的温暖可爱,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②济南的人们在……绿起来了吧?
侧面描写,通过写济南的人们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了小山的温暖,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拟定画名。学生分享,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分享自己拟定的。
预设:温暖可爱的小山摇篮图。
5.学生自由朗读第6段,圈出文段描写的景物,思考:这些景物,如何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水的特点?
明确:①那水呢……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绿萍,水藻、垂柳。拟人,“贮蓄”“不忍得”“照个影”。温暖多情,生机,朦胧春意。
②看吧……块空灵的蓝水晶。
天。比喻,空灵的蓝水晶。水的清澈,天气的晴朗,表现了温晴的特点。
【过渡】济南冬天的山、冬天的水,是如此美丽多情,触动着老舍别样的情思,因此他由衷地热烈赞美济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6.学生齐读第7段,感悟本段的抒情。
朗读指导: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追问】以此结尾,有何好处?
明确:点明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题“济南的冬天”,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7.总结中心主旨
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山、水等美丽的景物,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
(五)探究写法,归纳总结
1.妙用修辞,生动形象。(比喻、拟人)
2.展现色彩,美不胜收。
3.安排顺序,层次井然。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结语
老舍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温晴美好的冬日山水画卷,那山,那水,那雪,那天,都充满了诗意 ,温情脉脉。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如老舍一般,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寻觅美,发现美,感受美!
怀着这样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温这脉脉“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