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10:23: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3)第三单元—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卷(B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此庸夫之怒也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B.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C.且秦灭韩亡魏(同“无”,没有) D.而君逆寨人者(违背)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 C.秦王不说 D.岂直五百里哉
4.对下面语境做出的四种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语境:学校要对同学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同学们利用两周时间完成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你的同桌约你本周末一同参加“银行自助服务引导”实践活动,你因故不能前往。
A.本周末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成下周末吧!
B.我约了别人,我不会分身术,不能同你一起参加啦!
C.谢谢你的美意!不过这个活动我以前参加过了,你自己去吧!
D.这个活动听起来还不错,只可惜我有些小事不能同你一起参加了,谢谢你!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
④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9分)
(1)《定风波》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经历风雨之后无限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上宴饮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以饱蘸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笔触抒写深沉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补写对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3)结合课文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补写《题白杨图》的颔联。(2分)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二、阅读(40分)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6分)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9.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③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①耨(nòu):除草。②制梃:拿起木棍。③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4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_
③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____________
④入以事其父兄 事: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入以事其父兄 入则无法家拂士
B.王如施仁政于民 皆以美于徐公
C.王往而征之 温故而知新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邹忌修八尺有余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2分)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4分)
10.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3分)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师川外甥奉议[注]: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奉议:官名。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3分)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___________
②非天质之卑 卑:____________
③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分)
②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2分)
(4)[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3分)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①____________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第一条建议: ②____________ 第二条建议: ③____________ 全身心投入学习
11.审读儒林人。(6分)
(1)[简介作品]你的妹妹拿到《儒林外史》,请你结合书名中的“儒林”和“外史”这两个关键词,向你的妹妹简要介绍一下《儒林外史》是一本怎样的书。(3分)
《儒林外史》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号归类]《儒林外史》用“物以类聚”的方法,
将大致同类的人物集中在一个时空里展示,下列人物和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类型:a.文行出处榜样
b.痴迷功名读书人
c.假装无意功名假名士
d.纯儒真名士
人物:①周进 ②杨执中 ③虞育德 ④王冕
A.a—③ b—① c—④ d—② B.a—④ b—① c—③ b—②
C.a—④ b—① c—② d—③ D.a—③ b—② c—① d—④
三、作文(50分)
12.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目一:
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让你久久不能相忘;总有一些鲜活的记忆,值得你品味珍藏;总有一些不经意的期许,让你魂牵梦绕;总有一些未曾涉足的美景,让你心驰神往;总有一些失意,让你迷茫困惑;总有一些成功,让你欣喜若狂……那些逝去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那些即将到来的日子,又让你重新憧憬新的梦想。
请以“那些________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放下
要求:①若选题目一,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以上的文章。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亡,灭亡。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项,“错”同“措”。B项,“仓”同“苍”。C项,“说”同“悦”。
4.答案:D
解析:要进入情境,比较四个选项,最终确定最礼貌、最委婉的一项。A.“改换成下周末”的要求语气强硬。B.“不会分身术”说法不礼貌。C.“不过”“你自己去吧”让人听后心里会不舒服。
5.答案:D
解析:本题按时间顺序介绍牧场黄昏的景色。③句引出介绍对象,是首句;②句写到“落日沉没”,是尾句;①④句紧承③句,由自然景介绍到人文景。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
6.答案:(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2)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3)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4)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解析: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信息确定句子,并注意“料峭”“堪”“戍”“竿”等易错字词的正确写法。
7.答案:(1)(示例)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示例)仍能保持执着和不屈,他的生命之花会开得更加美丽
(3)(示例)叶叶皆团结 枝枝争上游
解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对联“一一对应”的特点,再从材料一中找出描写白杨树的词语,如“傲骨”等,对出下联。
(2)答题时,先读懂材料二的内容,可根据冬小麦在“雪压霜欺”后能“扬花吐穗”,联想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精神。
(3)答题时,联系课文中描写白杨树的内容,特别是描写白杨树的枝叶的语句,要知晓颔联的特点。
8.答案:(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旬,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表现出词人对冲破家庭束缚,走向革命,前途未知的担忧。
(2)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按本题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先要理解“青衫湿”,这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为什么会“青衫湿”呢?从诗词内容上看,词中有“莽红尘何处觅知音”一句,可见是因为知音难遇。再结合上片“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所暗示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反映了词人对冲破家庭束缚,走向革命,前途未知的担忧。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古诗词内容的能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本诗不是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的。
9.答案:(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同“避”,躲避;③称王;④侍奉
(2)C
(3)①(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②秦、楚两国夺占他们的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种农田来奉养他们的父母。
(4)甲文:舍生取义。乙文:仁者无敌。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进行判断。此题要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情况,“辟”同“避”,躲避;“王”在这里作为动词,应该读四声,意为称王。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能力。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A项,在家中/在国内。B项,对/比。C项,两个“而”都表示顺承关系。D项,学习/长,这里指身高。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弄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等。①句中“得兼”和“舍生而取义”是重要的得分点。②句中要结合注释理解“彼”的意思,同时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猜测,“民时”就是“百姓的农时”的意思。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增、删、调、换、留”等翻译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甲文,通过对鱼和熊掌的类比论述,引申出对生和义的探讨。乙文中,文未的“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实际上就是作者所得出的结论,抓住这个关键信息,就不难判断,乙文的主要观点是“仁者无敌”。
参考译文
【乙】孟子回答(梁惠王)说:“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天下。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赋税,(让百姓)深耕土壤、及早除草;年轻人在闲暇时学习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中便用这些来侍奉父兄,在外便用这些来侍奉尊长,这样,就能让他们拿起木棍抗去秦国和楚国的坚甲利兵。秦、楚两国夺占他们的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种农田来奉养他们的父母。父母饥寒交迫,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使自己的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大王到那里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德的人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10.答案:(1)①给予,赠送;②低下;③确实,的确
(2)D
(3)①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②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
(4)①专心致志地学习;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③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解析:(1)①句意:父母每年都给予四时衣服。遗:给予,赠送。②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下。③句意: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诚:确实,的确。
(2)根据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知应该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故选D。
(3)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若:像。手录:亲手抄写。假:借。②净室:将房间打扫干净。驰走:这里指分散。
(4)①从“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作者提倡要专心致志地学习。②从“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可知,作者提倡要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③从“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和“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可知,作者提倡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参考译文]
[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外甥你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详细地说了这些。
11.答案:(1)“儒林”,读书人群体;“外史”,非正史记录的历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以纪传体式写作的以读书人为主要形象的讽刺小说,其思想核心就是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C
解析:(1)简介必须包含“儒林”和“外史”两个角度,还要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是吴敬梓,写作内容和创作目的是“以读书人为主要形象的讽刺小说”“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能力。①周进:腐儒的典型,晚年中了举人,成了人上之人,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故对应b。②杨执中:论者似乎从来都把他归入假名士权勿用及骗子张铁臂一流,故对应c。③虞育德: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故对应d。④王冕: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他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故对应a。
12.答案:[例文]
那些人让我感到幸福
伴着鲜花的芬芳走到了今天,我对自己说,幸福的记忆是我唯一的行李。
——题记
我在一条铺满落花的小径上走着,淡淡的花香弥漫在我的四周。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拾起,再一瓣一瓣地夹在日记本里。然后,我仍是一刻不停地挑拣着,我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从这缤纷落英中透出的幸福与美丽。
康乃馨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一片康乃馨的花瓣,欣喜地发现,就在那小小的花瓣上绽放着母亲恬然、慈祥的微笑。从呱呱坠地到亭亭玉立,我都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健康成长。不必说夏夜母亲摇扇的清凉,也不必说冬日母亲为我所缝棉衣的温暖,更不必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付出的点点滴滴,单说每天入睡前,母亲那温柔、甜蜜的轻吻,就足以让我心醉。拥有母爱是何等幸福。
一朵平凡的康乃馨,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派,也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魅力,但是,它却深切地让我体会到我生活在幸福中。
黄玫瑰
我又轻轻地拾起一朵美丽的黄玫瑰,它让我想起我那一群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留恋那同歌同读的日子,难忘那心心相印的岁月。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但留在我们心中的永远是如黄玫瑰般纯洁的友谊。
长在心中的绿叶是不败的,开在心中的鲜花是不谢的。纯真的友情是我心中那片常青不衰的绿叶,永不凋谢的鲜花。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友谊同行,幸福无穷。
米兰
最后,我捡起了不起眼的米兰,我眼前顿时浮现出老师们那慈祥的面容。每当我成功时,是他们为我竖起大拇指;每当我犯错误时,他们的话语虽然严厉,但又如春风化雨,令我成长。除了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烙印,他们还拥有什么呢?对!是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我深深记得:拥有老师的关爱是最幸福的。
在缤纷落英中走着,我感受着花的嫣然、泪的晶莹、生活的沧桑与美丽。是他们,陪我看朝霞染天边,夕阳映苍穹;是他们,陪我一同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带给我幸福。
[例文]
放下
当下,在生活、学习或工作方面,每当人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是会高举“坚持就是胜利”的旗帜,盲目地坚持着,结果却是身疲力竭,自信心也受到极大的打击。坚持本无可厚非,但更应懂得舍弃盲目的执着,适时放下所拥有的,这样,行走世间,方能如水般潇洒自得。
适时放下,是为了收获更多。面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性坦荡的陶渊明果断舍弃仕途,结庐南山下,早晨荷着锄头,踏着露水,悠然前去,夜晚时分,才从农田归来,有时欣赏紧倚着篱笆的菊花,诗兴大发,脍炙人口的诗文也由此问世。当放则放,陶渊明放下了仕途,但他放下的不是年轻时的凌云壮志,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想。他得到了孟浩然、李白、苏轼等后世名人的肯定,名垂千古。
适时放下,是生存的智慧。生物与自然就如奴隶与地主,自然控制着生物的生死存亡。人类尚不能抵制自然,更何况是动物呢。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繁殖能力极强、以植被为食的鼠类,每当种族繁殖过盛,对植被造成严重威胁的时候,一部分老鼠的皮毛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或者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跳江自尽。类似的事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也遵循着这样的生存法则。如果它们之中没有成员肯放下生命,那么最后只能集体灭亡。面临巨大的自然难题,它们懂得有舍才有得,部分成员放下生存的权利,为的是种群的繁衍和生生不息,这真不愧为伟大的生存智慧。
适时放下,是为了整装待发。同学们每天都坐在书桌前,不断地做着各种各样的试题,类似的题目做了再做,却不肯放下一点时间来总结,只是坚信多做题,多学习新知识,才能有好成绩。其实不然,暂时放下手中繁忙的笔杆子,翻一翻之前的笔记,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这样能事半功倍。留出一部分时间看看课外书,提高个人修养,在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学会放下,适时放下,不盲目坚持,谁能说这样做是错的?就如梭罗所说:“一个人越是能放下许多事情,他就越富有。”放下,是上善若水,是一种刚柔并济,是一种直曲结合,如此,可直达生命的至善。
解析:题目一: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那些”意味着所选择的事物不是一个。“让我”与前后空内容的关系,即前空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情感,后一空是“我”的行为表现,或心理反应,比如“那些人让我感动”“那些幸福让我流泪”“那些痛苦让我成长”“那些挫折让我成长”等。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记叙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此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的文体。
题目二: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单纯以命题形式出现,前后没有任何提示语,“放下”的意思是放弃或是停止,可以是把已拥有的弃之不顾,也可以是停止正在做的或追求的。“放下”的对象,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如放下手机、财富等,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如思想观念、情感(喜怒哀乐)等。写作时,应紧扣题目,依次交代清楚“放下”什么,为什么“放下”以及怎样“放下”,思路连贯,前后衔接。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写作时可将笔墨放在心理描写上,力求写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放下前后的得失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