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童眼看世界
第三课
(人教版)五年级
上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艺术欣赏
04
实践练习
05
艺术欣赏
06
课堂评价
01
新知导入
请你们观察同桌的眼睛,看看你们能够发现什么?
在你们的眼中,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
02
新知讲解
智慧之眼(招贴) 2001 刘全
观察左边这幅图片,说说它运用的什么手法?
它运用了人眼的造型特点,以夸张的变化手法进行联想、创作。
想看看画家眼中的世界吗?
错误的镜子(油画)1928 马格利特(比利时)
作品背景
当西欧达达派处于困境时,1924年法国巴黎开始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这个名称最早由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奈尔提出来的。
1917年,他把自己的剧本《蒂丽西亚的乳房》和迪亚捷列夫的芭蕾舞《炫示》称为"超现实主义",后来又有罗马尼亚裔的法国诗人安德烈·布莱敦、艾吕雅等人在文学评论上大肆宣扬。布莱敦本是一名医生,还在巴黎心理与外科学院学医时,就崇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诗人和艺术家所表现的梦幻和潜意识,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现实,人在那个世界里才能摆脱一切约束,最率直地显示人的纯真。他主张超现实主义艺术就应表现这种"纯真",它"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也可以"摆脱所有审美或道德的偏见"。
作者简介
雷尼·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现实主义画派中的重要一员。他生于比利时,曾就学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探索过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风格。后加入超现实主义画派,创作出一批离奇的幻觉画面,如燃烧的石头、有裂缝的木质天空、鞋和脚的奇妙关系、珍珠里的女人面孔、瞪着一只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将互不相关的事物奇怪地并置在一起,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基里柯的试验。而后他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过渡联系在一起,如由脚往鞋的变化。他还用名画去尝试变体,把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大卫所作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的人物更替为棺材。
童眼看世界(雕塑) 现代 包林 吴威
在这个雕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又代表着什么?
太阳 ...... 光明、温暖
爱心 ...... 友爱、善良
白鸽 ...... 和平、自由
海趣园雕塑《童眼看世界》这一雕塑稚拙悠然,雕刻的非常细致,栩栩如生。作者采用太阳、爱心、鸽子的形象作为造型的素材,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了许多故事,这座雕塑非常的美丽。
《童眼看世界》艺术家对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提炼、概括、夸张,甚至不考虑自然形象,以圆形、方形等几何形体进行造型表现,这种造型风格就是常说的——抽象。
03
艺术欣赏
下面小朋友们眼中的世界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呢?
挑出来一个请说说原因
04
实践练习
那么,现在就来画出你们眼中的世界吧!
05
课堂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小朋友们眼中的世界都是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希望小朋友们在上完这节课后,从“美术与自我”作为切入点,关注身边的小事,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通过形象启发,让自己感悟到艺术美就在身边。同时通过联想活动提高自己感知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眼中的、想象中的美。
课堂展示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童眼看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 童眼看世界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以及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022新课标要求 在童眼看世界的美术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通过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并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价美。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审美多元化,鼓励学生尊重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引导学生只求真善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文化理解)2.了解眼睛的造型特征,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眼中的世界和自己感受。(艺术表现)3.在图片欣赏中,体会童眼观察世界的天真与纯洁(形与色)。(审美感知,创意实践)4.在师生互动中,感知观察的方法。在创新表现中,学会用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审美感知)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造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且想象大胆,这是他们的优长之处,但是对于在孩子的“童眼”中到底能看到什么 这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倒没有积极去思考,要在课堂中给予他们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求。
重点 运用人眼造型特点,用夸张变化的方法进行联想和创作。
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元素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达出来。
材料准备 授课PPT、铅笔、彩笔、绘画纸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欣赏关于眼睛的一幅画,对学生进行提问:请你们观察同桌的眼睛,看看你们能够发现什么?学生回答:风景、知识、形状......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说说在同桌的眼睛里发现了什么:风景、知识、形状等。 引入课堂课题。
讲授新课 看智慧之眼的招贴,对学生提问:这幅图片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夸张......教师进行总结:它运用了人眼的造型特点,以夸张的变化手法进行联想、创作。给学生展示PPT上《错误的镜子》,教师介绍相关背景和作者简单介绍:他主张超现实主义艺术就应表现这种"纯真",它"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也可以"摆脱所有审美或道德的偏见"。对图片进行欣赏,进行提问:在这个雕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又代表着什么?让学生感知童眼的独特之处,对其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它光明、温暖、友爱、善良、和平、自由的代表特征。给学生观赏不同的画面,让学生选择所看到的最喜欢的画面进行表述,没有限制和标准答案,教师听完后给予学生夸赞。欣赏不同孩子眼中的世界,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对学生提问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如何的?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的回答。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进行课堂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欣赏招贴,对招贴进行特点分析——夸张,然后听教师叙述。观看PPT中的《错误的镜子》并进行自己的评价,然后了解作者和作品特点:率直显示人的纯真。结合雕塑对自己眼中的世界进行想象,说出这个图片上有太阳、爱心、白鸽的造型。学生表达出自己欣赏到的最喜欢的图片的造型特点。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和眼睛所看见的世界想象与表达。进行创作。7、相互评价。 1、开阔学生视野,掌握根本的美术常识。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表达能力,理解课题含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课堂实践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大胆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练习 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进行创作。 感受课堂实践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 认识及了解到童眼中的世界,希望同学们保持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了解不同学生眼中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表现积极,绘画作品完成情况优秀。 对当堂课程进行总结,方便学生理解。
板书 1、欣赏《错误的镜子》,了解背景、作者;2、观看建筑图片并对其进行评析;3、了解其它童眼中的世界;4、学生进行创作。 对板书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方便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在网上搜索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欣赏。 课后进行搜集。 开阔学生眼界。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绘声绘色与声情并茂讲述这堂课的知识,给学生展示不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与学生进行多次有效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与教师同频共振进行互动。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教学反思 优点:学生积极性高,造型、色彩、构图都没有出现很大问题,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积极性高,作业效果不错。缺点:课堂欠缺应有的生动性,对于相关作品的简介难度有些大,对学生触动不是很大。待进:改良PPT制作,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表现很优秀,但欠缺生动性。 对优点继续保持,及时改正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