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任务一:走进古代儿童,感受曹冲巧思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任务一:走进古代儿童,感受曹冲巧思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13: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单元进阶规划
任务1 走进古代儿童,感受曹冲巧思考——《曹冲称象》 课时数 2
学 习 目 标 课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认识蓝线内的14个生字,会写 “秤、称、杆、然、底”等10个生字。 2.借助课后题的排序,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才、到底、直、果然”意思,抓住关键词语,读好人物的语气。 4.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称象办法,说曹冲称象办法的好处,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学 习 评 价 认识蓝线内的14个生字,会写 “秤、称、杆、然、底”等10个生字。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才、到底、直、果然”意思,抓住关键词语,读好人物的语气,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4.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称象办法,说曹冲称象办法的好处,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后题的排序,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称象办法,说曹冲称象办法的好处,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学历设计 (教师活动:呈现情景、提出问题、设计任务、示范点拨、评价激励) (学生活动:围绕情景展开活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围绕任务合作探究) 意图及评价
学 习 过 程 课前 探 学 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前对课文有初步认识,能够帮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 中 研 学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板题质疑:板书课题。 2.没学课文之前就知道这个故事的请举手。(学生举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师生交流) 是的,同学们。看书、听别人说,甚至是看动画片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那现在谁能来说活这个故事? 3.教师点评:大家看,这位同学已经能把课文说得八九不离十了,真是太厉害。相信通过今天课文的学习,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好。 设计意图: 借助课题识字,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借助名著引入故事,增加语文趣味,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著。 学生能够识记课题里的生字。 学生能够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
学习活动一:读准字音,读通故事,认识故事人物(对应目标1) 1.生字我会认 这一课里有好多生字词。瞧,象宝宝把它们带来了!谁会读?(出示生词) 曹操 曹冲 官员们 议论 四根柱子 去做 重量 造一杆大秤 砍一棵大树 画一条线 指名一人读一行读。 正音:注意“秤”“重”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再读:分小组所有词语。 齐读:说说怎么记住标红的生字? 2.课文我读通 (1)把生词放回课文,小朋友再把课文读一遍,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①注意读准多音字:(PPT出示) “得(děi)造一杆大秤”“提得(de)起”。齐读。 ②学习生字:秤杆称 瞧,这就是课文中提到的秤。出示: 一杆秤
“秤”字左边的“禾”指粮食,右边的“平”表示公正。“秤”能公平、准确地计量粮食的重量。 杆:(出示“秤杆”,学生认读)秤杆藏在秤里面。哪是秤杆?指认。是呀,秤杆是木头做的,所以“杆”是木字旁。秤杆上有秤钩、提绳和秤星,再加上一个秤砣,就是完整的一杆杆秤了。“杆”字也藏在“秤”字里呢!发现了吗? 称:(出示) “称”是用来称东西的。你自己称过什么东西或见过谁称什么东西吗?(称体重、称青菜、称水果……)称过体重的举手?你们是怎么称的?你们想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称体重的吗?(PPT出示图片) 称体重
3.教写秤称杆:(PPT出示) 这三个字怎么才能写好看呢?秘诀一:禾木旁,木字旁,收右放左——首撇起笔、横画和点画收笔都在一条竖线上;秘诀二:右半部分对称美,竖从横画中间起笔。 秤:左高右低,左右等宽。禾木旁收右放左,平撇起笔、横的收笔、点的收笔在一条竖线上;“平”写对称。学生描一个、临写一个。反馈。再临写一个。 教写“称”。和“称”结构部首一样,右部略宽比左边高,左右两点对称。学生描红、临写各一个。反馈。 自主写“杆”。学生描红、临写一个。教师巡视,用红笔给学生圈画好字,并轻声表扬。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语气是本篇课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朗读是语文的基础,使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 能够把生字词读音读准确。 能够用已学的方法记住生字。 能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正确理词语,秤在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出现,是相对陌生的东西,借助图片, 小朋友们能很快分辨出秤、称、杆的区别。 能够区分秤杆称三个字的字形。 能够区分秤杆称三个字的字义。 会正确书写秤杆称。
学习活动二:圈画词句,理解词义,读好人物语气(对应目标3) 1.开火车读课文 (1)指名一个孩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奖励听得最认真的孩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请这个孩子推荐自己最好的朋友读第三自然段。 (4)请这位同学推荐班上朗读水平比较高超的孩子读第四自然段。 (5)请这个孩子推荐班级里平时发言机会不多的孩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词语读好官员的话 (1)大家读得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书。请大家听冉老师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思考: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大象很大很大呢? 师生交流“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到底有多重呢”。 学习“议论”一词。(讨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2)读好官员的话 点拨:读准停顿和语气(PPT出示)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①自学:请你试着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读好一句话要注意什么? ②互学:给同桌读一读这句话。 ③展示:同桌一人读对话,人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练读。 3.理解词语读好曹冲的话 (1)学习“果然”一词。“果然”什么意思?(果真、真的、当真)曹冲说他的办法能称出来吗?(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能称出来吗?(能。“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认为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就是“果然”。 (2)“为止”是什么意思?(装到画线的地方就不用再装了,就停止了) (3)读好曹冲的话 设计意图: 学生想要读好句子的语气,需要理解句子。而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理解句子的关键。 能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能够读好文中长句子的停顿。 能够读好文中人物的语气。
学习活动三:指导写字,掌握规律(对应目标1) 1.学习写“然”字。(PPT出示)你有什么方法记住“然”? 教写:“然”字十二笔,七笔都是点。(红色突显点画)点像眼睛,写漂亮了,字就会很精神。一个左点,六个右点。下面四点拖住上面的部分,外边两点大里边两点小,距离留均匀,顶端齐。学生描一个,临一个。 2. 学写底:出示自己观察。点拨:左上包右下,上面一大点,底下一小点,横和斜钩向外撑。自主描红、临写。 展示反馈。 3.五个字中,原来只临写一遍的再各临写一遍。提醒坐姿。反馈,用红圈或星奖励好字。 会正确书写以上生字。 能够写出生字的结构,注意生字的注意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生字宝宝都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吗? 1.认读词语: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秤杆 曹冲称象 称出重量 2.读得很准确,(出示秤、称)连这两个读音字形很相近的字都能分得清,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称”和“秤”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秤,从禾从平,公平公正准确地计量粮食的轻重,是计量粮食轻重的工具,称,是计量的动作。记字口诀:你要称粮食,用秤最公平。) 设计意图: 复习时很好地记忆方式,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记忆更久。
学习活动四:圈画词句,比较办法,探寻称象方法(对应目标4) 1.象的大小,我了解 过渡:曹冲究竟是怎样用一杆普通的秤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代,走近曹冲,进一步了解他称象的故事。先来看看他称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1)(出示描写大象的语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描写大象的语句。 (2)这头大象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能看出来?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大象又高又大的特点。 (3)出示两组句子比较辨析: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①自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去掉呢?大家分别读读这两个句子,加上这个词和去掉这个词,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②互学;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③展学:一人读句子,一人说词语意思。 (“到底”一词更能感觉到官员们看到大象时的惊讶、好奇、疑惑的心理) (3)指导朗读:大家练习读一读,看看哪位朗读小能手能通过朗读把官员们惊讶的语气、好奇的心理表现出来。 (4)学生练习朗读句子,指生读,评议。 2.称象的方法,我知道 过渡: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呢? (1)探究问题: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是什么?曹冲的称象办法是什么?谁的办法好? ①自学: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用“ ”画出官员们的称象办法,用“~~~~”画出曹冲的称象办法。    ②互学:谁来说一说官员们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呢?你能从课文中的语句来判断这个办法的好坏吗? ③展学:一人说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好不好,一人说从哪里判断的。 预设: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是砍一棵大树造一杆大秤称大象,当时就有人反对,曹操听了也直摇头。 师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曹操和官员们对话的情景,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小组四人练习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哦。 学生小组练习,2人展示朗读,师生评议,共同改进。 3.曹冲巧思,我来说 (1)议一议: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官员们:造杆大称 没人提得起 曹冲:用船载 用石头代替 说一说:我认为曹冲的办法好,理由是 指导有感情朗读:众大臣不能解决的难题,曹冲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时候是几岁吗?他跟我们一样大呢! (3)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你从这个“才”字中能感觉到什么吗?(预设:一个“才”字告诉我们,曹冲年龄很小,却聪明过人、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古书上记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七岁的曹冲显然已经超过了成人,你们猜一猜,曹冲在众大臣面前讲述称象办法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预设:胸有成竹,信心十足、自豪等)现在,我们练习读一读这段话,我们要来比一比,谁最像曹冲? 生练读,指名读,评议。 总结:曹冲不仅善于动脑筋,还特别会表达,真是一个聪慧过人的神童。 设计意图: 先熟悉大象的特点就了解了本课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换一换的方法能够是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词语表达的不同。 能够感受到底的意思,体会它表达知道大象体重的难度大。 能够读出第一组句子的语气。 设计意图:用勾画词句的方法,提取信息,明白两种不同的称象方法,通过对比,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的理由。 能够勾画出相关句子。 能够说清楚官员们和曹冲不同的称象办法。 能够说出曹冲称象办法好的原因。
学习活动五:结合习题,搭建支架,说说称象过程(对应目标2)  再次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我来读一读 我在读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句子时,我关注到了有 句话,还关注到了表示先后顺序的 、 两个词。 我来排一排 课件出示: 我能给上面的词语排序。 我来说一说 我能根据上面排序的句子,借助下面的提示,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清楚。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曹冲“先……,再……,然后……,最后……” 设计意图: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内容是一年级学过的知识点,这里学生能够轻松地找出课文内容。 能够勾画出相关句子。 能够说按顺序排好曹冲称象的顺序。 能够复述曹冲称象得故事
学习活动六:学写生字,规范书写 1.观察字形、讨论要领: 这节课,你们都跟着曹冲学会了动脑学会了表达,字能不能写好呢?下面我们写写这五个字(出示岁、做、船、站、柱) 2.范写讲解、指导书写: (1)学写“岁”:学生观察字形,点拨书写要领:竖撇点一条线,夕字横短撇伸展,两撇平行最好看。 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2)学写“做”: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各部分高低宽窄要恰当)点拨“做”字书写要领:左窄右宽中靠上,穿插避让别碰撞。 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3)范写“船”:左高右低,舟旁长横变平提,几口对齐,把钩收起。 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反馈评议。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4)略讲“站”:(比较船和站)“站”和“船”都是左右等宽,但“船”是左高右低,而“站”是左低右高,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站”的书写要领:立字矮小不落地,长横变短提。占字竖长横宜短,下口宽扁要对齐。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5)略讲“柱”:这两个字和我们上节课写的“杆”结构相同,都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但是杆的右半部分低于木字旁,而柱的右半部分高于木字旁。 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柱”,反馈评议,修改纠正。 会正确书写以上生字。 能够写出生字的结构,注意生字的注意点。
【归纳总结】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仅震惊了当时,也一直流传至今,小曹冲也成了我们小朋友的骄傲,其实我国古代还有一些智慧小故事,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 后 拓 学 1.阅读古代少年智慧故事《司马光砸缸》《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恪得驴》《孙亮智辨老鼠屎》《王戎识李》。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 聪明过人 往船上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抄写本课的5个生字词语并听写。
拓展性 读一读《曹冲称象》文言文
探究性 余韵悦耳
特色化 试着读一读《三国志》其他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