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5)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汉家寨》(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5)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汉家寨》(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6 10: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导入新课?从《道士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敦煌艺术瑰宝留给世人的历史反思以及她带给我们的深厚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心灵震撼。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另一种亘古而新奇的“艺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完美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一个几乎被人类文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10. 汉家寨——张承志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深入理解“坚守精神”。?
2、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
3、学习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张承志,青年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华附中毕业?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8年开始笔耕。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走进作者 张承志以小说的名义挖掘出了人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写出了信仰对于人的根本性的意义。他以内蒙古草原为基点,在北方边陲作自由漫游和寻觅,这些作品处处显示出作家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 中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黄泥小屋》等,(其中《黑骏马》、《北方的河》分获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心灵史》的出版,在90年代的文坛和伊斯兰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散文:《绿风土》、《清洁的精神》、《以笔为旗》、《荒芜英雄路》、《无援的思想》、《牧人笔记》等。
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充满阳刚之气和英雄主义色彩,还具有强烈的批判气质和人文主义精神。(阳刚之美,信仰之美,理想之美)坂
曝晒
怔怔
山坳
脚踝
蜃气
嶙峋
磅礴
砾石
铁渣
白炽
伫立
瞭望
倔强bǎn

zhèng
ào
huái
shèn
lín xún
páng bó

zhā
chì
zhù
liào
jué jiàng字音·················研读课文,完成《汉家寨》预习题。?1、学习第一部分?
⑴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作者从“天山大坂”到“汉家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你仔细阅读这个部分,并概括这个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⑵找出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⑶找出这部分表现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研读课文,完成《汉家寨》预习题。?2、学习第二部分?
⑴本文第三部分写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请你说说这个部分写了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他们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⑵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绝地”“坚守”的含义??
⑷联系第一部分,说说第一部分所写的自然环境和这个部分有什么关系??研读课文,完成《汉家寨》预习题。?3、学习第三部分
?⑴请你概括这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⑵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作者要“坚守”的是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
⑶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思想是否受到某种触动,请你联系现实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汉家寨”历史、地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汉家寨。 快速浏览全文,以“汉家寨”为线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怎样分更合理?(注意过渡语句、作者的行踪)
走近走进离开明确: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走近了汉家寨”。1-6
写走近汉家寨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第二部分:7-29
写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 第三部分:从“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到结尾。30-34 zxxk
写离开汉家寨后的精神之旅。品读文本 赏景:(1)走近汉家寨一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部分景色描写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眼中的汉家寨有什么特点?
读人:在留守的这一老一少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悟精神内涵:作者从汉家寨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1、思考、讨论:
作者走近汉家寨一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在文本上划上记号)
三百里空山绝谷、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狞恶的尖石红焦土、单调的马蹄声空旷寂寞 恐怖 茫然 晕眩 奇异----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的.见闻感荒凉 死寂 空旷 辽远狞恶 慷慨悲凉渲染悲凉、空寥、严峻的氛围
烘托作者孤独、茫然、渺小的心情
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为下文作者写汉家寨和反思作铺垫描写的是天山南麓的环境。小结、明确:作者眼中的汉家寨有什么特点? 三岔口 一柱烟 几间破泥屋 灰色的戈壁
无人烟的盐碱地 无植被的红石高山
两个人 汉服 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历史悠久 人烟稀少 贫穷神秘 生

?汉家寨是一块( )。特点绝地历史背景  汉人移民 千年人物一位老人:一个小女孩:“微微”摇头 不动 “无言”
(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一动不动” “凝视” 破红花棉袄 (天真、好奇)在这留守的一老一少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读“人”坚忍不拔
坚守故土生命的延续信念(传统)--民族精神国际社会: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
国内:商业化 世俗化 崇洋媚外
相关背景《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张承志:“中国面临的危险形势,以及我在北京
感到的中国文化可怕的堕落,这种形势,使我
无法挣脱近乎暴怒的一种激动”。作者从汉家寨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请找出第三部分里作者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句子。 【张承志的坚守】   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哪怕再难,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本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坚守”?   人们坚守在汉家寨不光是一种执著的精神,还包括对家园、故园、文化、信仰的执著、怀念、追求、不离不弃。在这里,作者将汉家寨的坚守、个人的坚守和民族的坚守水乳交融地结合了起来。探讨与拓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坚守的看法。
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尔虞我诈中坚守着诚信,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
我们该坚守什么?
通过对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的描写,我们深深地领略了汉家寨人所具有的坚守的精神。汉家寨能生存一千多年,凭的就是这种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历经千年而依然固守在这片土地上,也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坚守”,它将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小 结《辛德勒名单》里红色衣服的小女孩。
 
鲁迅《药》里夏瑜坟上的花环。拓展联想  女孩虽然稚嫩,但终究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繁衍的希望。汉家寨人坚守生存的理想、信念和行为给现代文明中的人予强烈的震撼和鼓舞。作者用红色 给文章深沉悲凉的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的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 作者反复写那位穿红色破棉袄的小女孩,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什么? 3. 你觉得汉家寨里的小女孩愿意在此生活下去吗?如果你是汉家寨的小女孩,你愿意在此生活下去吗?①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
②痴痴盯着我
③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④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 
 眨眼睛
⑤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
 一直凝视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4. 既然他们对外界有向往,为什么他们要一直坚守在这个环境极端恶劣的汉家寨?他们是否认识到,他们的坚守就是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坚守呢?
  “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在我们的勇敢中体现出的乃是人的最高尊严——人在神面前的尊严。
——《面对苦难》P71  5. 你如何看待张承志在本文里所提到的“坚守”?①充当汉民族的代言人。
②质疑汉家寨里老人和小女孩“坚守”的
  可取性。
③“坚守”难道就真的是坚守,“放弃” 
  难道就真的是放弃?
④什么是坚守呢?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  “你见,或是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是不念我,情就在这里,不来不去。你爱,或是不爱我,爱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扎西拉姆·多多《疑似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