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5)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谈中国诗》(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5)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谈中国诗》(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6 10: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情景导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围城》?。?《围城》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浅的人读来有趣、深的人读来有味。作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大师的另一个作品——《谈中国诗》,领略其中的高深理论,解开中国诗美丽的面纱。?谈中国诗 钱
钟书 制作者:郭建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走近作者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心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男神啊。
?学习经历:清华大学外文系牛津大学获B.Litt.(Oxon)学位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文学成就: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成就: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等
?突出能力:超强的记忆力、多国外语能力,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
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重点解读)?
第一层(第3段),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4~5段),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8段),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引论①
本论②-⑦
结论⑧
结构布局主要特点
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结构布局主要特点
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
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
结构布局主要特点
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
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
说理辩证周密
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
本论③-⑦②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具体特点。 中国诗的特征 ——中国诗的特征 ——
1.篇幅短小。(③段) 中国诗的特征 ——
1.篇幅短小。 (③段)
2.富于暗示性。(④⑤段) 中国诗的特征 ——
1.篇幅短小。 (③段)
2.富于暗示性。(④⑤段)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⑥段) 中国诗的特征 ——
1.篇幅短小。 (③段)
2.富于暗示性。(④⑤段)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⑥段)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⑦段) 中国诗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呢?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在比较中外诗歌的异同中,阐释中国诗的特征。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
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闪电战: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轻鸢剪掠:qīng yuān jǐan yǐng 轻盈的纸鸢漂浮空中留下的轮廓。划线句说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就如同小鞋限制了脚的大小和形状;篇幅短小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就如同脚也会改变鞋子的形状。尖刻斩截: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②段)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②段)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即喻指中国诗越过了“史诗”“戏剧诗”阶段而直接有了抒情诗而至于完美;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同上,②段)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同上,②段)
1.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2.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③段)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③段)
说明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像“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然而,“简短的诗”有“悠远的意味”。此句的幽默,表现在两处:一是“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诗人像微雕艺人在方寸天地做文章;二是“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看得远”喻指悠远的意味;“眉眼颦蹙”喻指将诗写短。两个比喻使得说理形象化,其中的幽默使人感到有趣。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④段)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④段)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长。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⑤段)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⑤段)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⑥段)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⑥段)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这是就一般诗而言,也有“厚重的诗”。此处的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十分形象,使人印象深刻。 中国诗的比重……”这种说法?(⑥段) 中国诗的比重……”这种说法?(⑥段)
“比重”指诗所承载的内容与篇幅的比率。短短的篇幅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比重”就大。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⑥段)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⑥段)
指出中国诗一般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而西洋诗厚重、狂放。此处的幽默,表现在两处:一是讲西洋诗人“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像“野蛮犬吠”;一是讲中国诗“文明人话”,“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谈话”“演讲”分别喻指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不仅是喻指中国诗“无声胜有声”,中国诗往往追求一种恬静闲适冲淡境界的特点,还有对其内容真情褒赞的丰富意味。这种比喻,真是形容得淋漓尽致,又对比强烈,令人在微笑声中接受作者观点。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⑨段)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⑨段)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理解这一句,要弄懂本段的段意。这是课文的末段,是全文的一个总结。是说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性多于个性。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品质。而那些大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不能或是不愿承认中西文化相通的这一面,就像哈巴狗,“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所以,哈巴狗就该“咬”他们。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⑨段)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⑨段)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
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
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
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
倾听大师,淘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