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工业、农业
“新进展、新跨越、新变革: 中国的经济发展”
《新进展、新跨越、新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单元名称:《新进展、新跨越、新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教学知识点: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课程标准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新进展、新跨越、新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学思路:
三、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又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材在编排上,从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两个不同角度切入,从人们的需求出发,侧重人们对方式和线路的选择,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材通过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运输工具的发展历史,提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量、运距、运价、运速等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完成后面的活动提供了思考依据。对于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材通过我国主要铁路的分布图展现了我国主要铁路的分布状况,配以简捷的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为学生提供了熟悉铁路干线名称和分布,进而恰当地选择线路的思考依托。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最显著的经济部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现代农业的功能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多元化,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教材整体上突出现代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通过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概念、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农业相同,工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姊妹篇,在结构方面,教材以“我国工业的分布”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两个黑字标题呈现。由于交通和农业两节都设计了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与之对应,工业这节也设计了“工业及其重要性”黑字标题,并将其放在首位。
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再通过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个大学生的对话说明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政策,通过阅读材料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最后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之后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在此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我国东部地区的种植业作了南北方的对比,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和作物熟制,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又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阅读材料),这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要求。最后通过两张图和阅读材料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自模拟农业布局,体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走科技强农之路”,既是我国国情对农业的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而且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教材通过图文资料进行介绍,既说明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又能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于我国工业分布,教材讲述了我国工业分布状况的历史变化,并通过分布图着重介绍了我国目前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一个总体了解,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加深其对工业分布特点的认识。在活动题的设计中,提供了两条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工业的分布会受到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影响。除此之外,教材还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扩展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材首先用折线图展示了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增长,接着举例介绍了一些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然后展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情况,并做简单概括。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大体认识。由于该部分内容不适合做能力提升,而且学生对高科技的产品都有浓厚兴趣,因此在活动题里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材料,用以扩展视野。
第四章内容结构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中学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在经过了七年级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已经初步建立了对地球、地图、世界地理及中国地理的基本认知框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习难度增加、知识点增多等挑战。
1.知识掌握情况
地图技能:大部分学生已能较熟练地识别和使用常见的地图符号、比例尺、方向等地图要素,但在复杂地图的分析和应用上仍需加强训练。
地理概念理解: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如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存在概念混淆、理解不透彻的情况,需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加深理解。
区域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及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了一定了解,但记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需要通过综合复习和比较学习来巩固和提升。
2.学习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但筛选有效信息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待提高。
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地理问题,多数学生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但在复杂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合作学习与沟通能力:学生普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但部分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沟通效率和效果有待提升。
3.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习态度:八年级学生大多对地理学科保持一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学业压力增大,对地理等非主科的学习重视不够,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激励。
学习兴趣: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地理现象和话题(如自然灾害、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结合这些话题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单元目标
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站点及沿途主要交通枢纽,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区域认知)
4.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5.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6.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7.通过本节学习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8.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区域认知)
9.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六、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6.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7.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8.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9.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七、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站点及沿途主要交通枢纽,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区域认知) 2.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3.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5.通过本节学习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5.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区域认知) 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学法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