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11:38:38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C.淫慢的“淫”读作“yín”;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能力。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多积累和巩固,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下车引之
【答案】C
【知识点】诫子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A.“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D.“下车引之”中的“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 励精 励:激励。
C.非 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 驰 驰:消失,逝去。
【答案】B
【知识点】诫子书;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诫子书”中“诫”是“告诫”的意思,解释正确。
B.“淫慢则不能励精”中“励”是“振奋”的意思,不是“激励”,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非志无以成学”中“志”是“立志”的意思,解释恰当。
D.“年与时驰”中“驰”是“迅速逝去”的意思,也就是“消失,逝去”,解释合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下列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卒而笃志
D.三人行 三足鼎立
【答案】C
【知识点】诫子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 .“年与时驰”的“时”指时光、时间;“学而时习之”的“时”指按时。两个“时”的意思不同。
B.“静以修身”的“以”表示凭借、依靠;“可以为师矣”的“以”表示凭借。两个“以”的意思不同。
C .“非淡泊无以明志”和“博学而笃志”的“志”都指志向,意思相同。
D .“三人行”的“三”表示虚指,几个;“三足鼎立”的“三”指具体的数字三。两个“三”的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BC正确。D 将复何及 译文:后悔也来不及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诫子书
【解析】【分析】A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确实劝儿子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方面注重“淡泊”“宁静”,避免“淫慢”“险躁”,此分析正确。
B.“学须静也”强调的是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单纯指外在环境的安静。内心宁静才能专心学习,不是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此分析有误。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反面阐述,强调了不“淫慢”“险躁”,也就是要做到“淡泊”“宁静”,才能励精治性,此分析无误。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晰地表明了“淡泊”“宁静”对于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性,与志向密切相关,分析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5 诫子书)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理屈词穷 B.穷追猛打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 悲守穷庐 ”的“穷”是贫穷的意思;
A:穷,穷尽;
B:穷,连续、彻底
C:穷,贫穷;
D:穷,尽。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分析正确。D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巳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
注释:①稼穡:指农业劳动。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   
儿自去国至今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11. 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12. 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的?
【答案】9.达到 ;;增长;;迅速逝去;;离开
10.①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过你,学习必须要努力用功,怎么就忘记了呢?
11.“静”是“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心于学业,才能学有所成。
12.两文的作者都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志向。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儿子自从离开国家到现在,时间不过四个月,为什么带去的千金钱财都花完了?这实在太奇怪了!你这次去,是为了求学。求学应当先刻苦,又不必交友应酬。千金的钱财,也足够用一年还有剩余,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已经用完了?你这样浪费,必定不是在饮食上奢侈,在起居上阔绰,一定另有耗费的地方。我儿子依仗有你父亲的庇护,然而也应当稍微知道农事的艰难,尽到求学的本分。如果不是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必定没有一件事能做。如今你像这样,我从今往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这个停止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那罪过就很大了。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用功,怎么竟然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容易,这里面的甘苦,你应该自己知道,不要辜负老人的教诲。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②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③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④句意为: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去:离开。
故答案为:达到 ;增长;迅速逝去;离开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修养。②重点词:余,我;函,书信;戒,告诫;何,怎么。
故答案为: ①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过你,学习必须要努力用功,怎么就忘记了呢?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静”是“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做到“静”才能保障“学”的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够学有所成,也正符合“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
故答案为:“静”是“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心于学业,才能学有所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乙文根据文中信息“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故答案为: 两文的作者都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志向。
三、语言综合运用
学校开展了以“传承节俭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对出下联。
节约是财富,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不仅糟蹋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
上联:铺张挥霍糟蹋财富腐蚀风气
下联:   
14.活动结束后,在主题班会上,老师请你做简单的发言来进行总结倡议,你会如何说?
【答案】13.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14.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贡献力量。
【知识点】对联;主题活动;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可从画线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中提炼出“勤俭节约”与“铺张挥霍”相对,同为并列短语。从“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提
炼出减少浪费”与“糟品财富”相对,同为动宾短语。从“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提炼出“夯实基石”与“腐蚀风气”相对,同为动宾短语。故下联可补写为: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故答案为: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14.开放类试题,既有对活动的“总结”,又有对同学们的“倡议”即可。如:同学们,勒俭节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请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共同努力,避免浪费,践行勒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勒俭节约的美德做出贡献吧!
故答案为: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贡献力量。
15.(【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学习了《诫子书》一文后,班级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 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 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
(2)班级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
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1)我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
理由:它告诫我们对他人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示例2)我喜欢第②条。
理由: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材料一写了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可见其历史悠久;材料二写了司马光和陆九韶的家规,从中可以看出家规的内容相似,均以家庭伦理为主;材料三以名言警句引出古代家规对家族、社会的巨大作用。按照字数要求,将上述要点整理概括即可。(2)第①条讲的是交友,第②条讲的是“未雨绸缪”。作答时,要根据要求先表明喜欢哪一条, 再谈理解和理由。谈理解时说出句子大意即可,说明理由时要结合句意来谈。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咨询阅读,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句,或者是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或者结合材料对内容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解答时要仔细阅读,理解语句的含义,对语句所蕴含的道理与活动主题进行联系,阐述的语言要流畅、准确。
16.(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节”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答案】(1)①继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
(2)示例一:A;国家要和谐,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和睦是个家庭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最基本的诉求。
示例二:C;孝是做人的基本,只有做到了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做到善待他人。
(3)身教;家风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对联
【解析】【分析】(1)从每个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即可得出传承家风的途径,材料一主要写的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材料二和材料三写的是从父母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等。
(2)理解各项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说明其所表达的含义及对家庭生活的意义。
(3)按照对联对仗的要求,结合“家风”的主题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继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
⑵ 示例一:A;国家要和谐,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和睦是个家庭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最基本的诉求。
示例二:C;孝是做人的基本,只有做到了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做到善待他人。
⑶身教 家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⑵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名句的基础上再结合关键词阐述理由,意思正确,文从字顺即可。
⑶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下车引之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 励精 励:激励。
C.非 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 驰 驰:消失,逝去。
4.下列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卒而笃志
D.三人行 三足鼎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7.(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5 诫子书)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理屈词穷 B.穷追猛打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巳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
注释:①稼穡:指农业劳动。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   
儿自去国至今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11. 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12. 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的?
三、语言综合运用
学校开展了以“传承节俭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对出下联。
节约是财富,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不仅糟蹋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
上联:铺张挥霍糟蹋财富腐蚀风气
下联:   
14.活动结束后,在主题班会上,老师请你做简单的发言来进行总结倡议,你会如何说?
15.(【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学习了《诫子书》一文后,班级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 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 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
(2)班级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16.(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节”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C.淫慢的“淫”读作“yín”;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能力。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多积累和巩固,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诫子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A.“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D.“下车引之”中的“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答案】B
【知识点】诫子书;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诫子书”中“诫”是“告诫”的意思,解释正确。
B.“淫慢则不能励精”中“励”是“振奋”的意思,不是“激励”,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非志无以成学”中“志”是“立志”的意思,解释恰当。
D.“年与时驰”中“驰”是“迅速逝去”的意思,也就是“消失,逝去”,解释合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诫子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 .“年与时驰”的“时”指时光、时间;“学而时习之”的“时”指按时。两个“时”的意思不同。
B.“静以修身”的“以”表示凭借、依靠;“可以为师矣”的“以”表示凭借。两个“以”的意思不同。
C .“非淡泊无以明志”和“博学而笃志”的“志”都指志向,意思相同。
D .“三人行”的“三”表示虚指,几个;“三足鼎立”的“三”指具体的数字三。两个“三”的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BC正确。D 将复何及 译文:后悔也来不及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6.【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诫子书
【解析】【分析】A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确实劝儿子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方面注重“淡泊”“宁静”,避免“淫慢”“险躁”,此分析正确。
B.“学须静也”强调的是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单纯指外在环境的安静。内心宁静才能专心学习,不是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此分析有误。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反面阐述,强调了不“淫慢”“险躁”,也就是要做到“淡泊”“宁静”,才能励精治性,此分析无误。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晰地表明了“淡泊”“宁静”对于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性,与志向密切相关,分析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 悲守穷庐 ”的“穷”是贫穷的意思;
A:穷,穷尽;
B:穷,连续、彻底
C:穷,贫穷;
D:穷,尽。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8.【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分析正确。D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9.达到 ;;增长;;迅速逝去;;离开
10.①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过你,学习必须要努力用功,怎么就忘记了呢?
11.“静”是“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心于学业,才能学有所成。
12.两文的作者都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志向。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儿子自从离开国家到现在,时间不过四个月,为什么带去的千金钱财都花完了?这实在太奇怪了!你这次去,是为了求学。求学应当先刻苦,又不必交友应酬。千金的钱财,也足够用一年还有剩余,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已经用完了?你这样浪费,必定不是在饮食上奢侈,在起居上阔绰,一定另有耗费的地方。我儿子依仗有你父亲的庇护,然而也应当稍微知道农事的艰难,尽到求学的本分。如果不是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必定没有一件事能做。如今你像这样,我从今往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这个停止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那罪过就很大了。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用功,怎么竟然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容易,这里面的甘苦,你应该自己知道,不要辜负老人的教诲。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②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③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④句意为: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去:离开。
故答案为:达到 ;增长;迅速逝去;离开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修养。②重点词:余,我;函,书信;戒,告诫;何,怎么。
故答案为: ①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我之前(曾经)写信告诫过你,学习必须要努力用功,怎么就忘记了呢?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静”是“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做到“静”才能保障“学”的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够学有所成,也正符合“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
故答案为:“静”是“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心于学业,才能学有所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乙文根据文中信息“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故答案为: 两文的作者都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志向。
【答案】13.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14.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贡献力量。
【知识点】对联;主题活动;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可从画线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中提炼出“勤俭节约”与“铺张挥霍”相对,同为并列短语。从“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提
炼出减少浪费”与“糟品财富”相对,同为动宾短语。从“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提炼出“夯实基石”与“腐蚀风气”相对,同为动宾短语。故下联可补写为: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故答案为: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14.开放类试题,既有对活动的“总结”,又有对同学们的“倡议”即可。如:同学们,勒俭节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请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共同努力,避免浪费,践行勒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勒俭节约的美德做出贡献吧!
故答案为: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贡献力量。
15.【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
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1)我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
理由:它告诫我们对他人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示例2)我喜欢第②条。
理由: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材料一写了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可见其历史悠久;材料二写了司马光和陆九韶的家规,从中可以看出家规的内容相似,均以家庭伦理为主;材料三以名言警句引出古代家规对家族、社会的巨大作用。按照字数要求,将上述要点整理概括即可。(2)第①条讲的是交友,第②条讲的是“未雨绸缪”。作答时,要根据要求先表明喜欢哪一条, 再谈理解和理由。谈理解时说出句子大意即可,说明理由时要结合句意来谈。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咨询阅读,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句,或者是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或者结合材料对内容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解答时要仔细阅读,理解语句的含义,对语句所蕴含的道理与活动主题进行联系,阐述的语言要流畅、准确。
16.【答案】(1)①继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
(2)示例一:A;国家要和谐,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和睦是个家庭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最基本的诉求。
示例二:C;孝是做人的基本,只有做到了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做到善待他人。
(3)身教;家风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对联
【解析】【分析】(1)从每个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即可得出传承家风的途径,材料一主要写的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材料二和材料三写的是从父母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等。
(2)理解各项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说明其所表达的含义及对家庭生活的意义。
(3)按照对联对仗的要求,结合“家风”的主题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继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
⑵ 示例一:A;国家要和谐,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和睦是个家庭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最基本的诉求。
示例二:C;孝是做人的基本,只有做到了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做到善待他人。
⑶身教 家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⑵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名句的基础上再结合关键词阐述理由,意思正确,文从字顺即可。
⑶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