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15: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雕像 庇护 爱慕 杞人忧天(qǐ)
B.虚荣 较量 蚊子 日月星宿(xiù)
C.凯哥 尊重 充塞 吹着哪叭(lǎ)
D.溉汲 崩坠 消灭 废寝忘食(qǐn)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依据下边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体会所描写的形象(人或拟人化了的物)当时的心情或态度,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舒坦)
B.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愧悔)
C.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故作姿态)
D.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一文不值)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
D.《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6.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所长。
B.您是学界泰斗,晚辈我才疏学浅,怎敢在您的面前班门弄斧?我只能是不吝赐教啦。
C.有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素材,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从白天鹅到陈家祠,从广州塔到琶洲,财富论坛前后,广州处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7.填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________》,又称《________》,是________代表著作,是________(朝代)秦国相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恭与太子质(做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
(3)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
(4)谓魏王曰_____________
9.【乙】文中画框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B.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10.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甲】文叙事简洁、层次清楚,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的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情况。
C.庞葱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D.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甲】【乙】两文描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一件事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乙文庞葱说的故事可以用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来概括这种现象。
1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14.本课四则寓言的成功之处在于:叙述故事生动、具体,寓意深刻,能揭示出生活的道理。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对宙斯像、赫拉像、自己像的三次问价,辛辣地嘲讽了爱慕虚荣、鄙视他人、自命不凡的人。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自编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并揭示一个生活道理。(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C.“凯哥”应为“凯歌”,“吹着哪叭”应为“吹着喇叭”。故选C。
2.答案:C
解析:C朗读节奏应为“奈何/忧崩坠乎”。故C朗读节奏划分错误。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气”表现了强大的狮子被弱小的蚊子叮咬得毫无招架之力时气急败坏的状态。
4.答案:C
解析:A.正确。B.正确。C.有误,《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之作。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阅读两则寓言,比较两则寓言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第一则寓言运用了对话描写,第二则寓言没有运用对话描写,只有蚊子说话,狮子没有说话。所以B项表述不准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A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使用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此处使用错误。故B符合题意。C杞人忧天:泛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使用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使用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吕氏春秋;吕览;先秦杂家;战国末;吕不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能力。
8.答案:待,等到;讲述;使;听到告诉
解析:(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2)句意: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道:讲述;(3)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使听到;(4)句意:庞葱对魏王说。谓:告诉。
9.答案:D
解析:“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主语“邯郸”,谓语动词“去”,宾语“大梁”,“今”为时间状语,“也远于市”为程度状语,故此处停顿;“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中,“而”为连词,紧承主语“议臣者”,“过于三人矣”为定语,修饰“议臣者”,故此处停顿;“愿大王察之矣”中“察”为谓语,“之”为宾语,“愿大王”为目的状语,故此处停顿;因此该句正确停顿为: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故选D。
10.答案:D
解析:D.“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终目的达到了”表述有误。由乙文“王曰:‘寡人自为知’”可知,魏王坚信自己的立场,对庞葱仍持怀疑态度;由“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知,魏王最终没有再次召见起用庞葱,由此可见魏王听信了谗言。所以,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终目的并未达到;故选D。
11.答案:(1)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2)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然没能得到召见。
解析:(1)使:劳动力;非:不是;于:在。(2)罢:结束;果:果然;见:召见。
12.答案:三人成虎
解析:由乙文“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和“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以及魏王的三次回答可知,庞葱说的故事可以用“三人成虎”来概括。三人成虎: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3.答案: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对即可)
解析:由甲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面对“穿井得一人”的传闻,宋君持怀疑态度,于是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由此可见宋君不轻易相信流言,注重实际调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乙文“寡人信之矣”“寡人自为知”和“果不得见”可知,魏王狂妄自大,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立场不坚定,轻信谣言,主观臆断;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要用理性的眼光对待传言。通过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能迅速、准确辨识传言的真假。
答案: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到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打开痛苦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