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5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掌握溶解度的定义,了解物质溶解度的等级;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能区分物质的溶解度等级,能查阅溶解度表;能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对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等物质的溶解度表分析,了解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的影响,提升分析与概括能力。
态度责任:初步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形成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意识。
01 溶解度的概念
1.(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则氢氧化钡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3.(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X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 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4.(2023八上·乐清期末)20℃时100g硝酸钾溶液,经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后一次变化析出晶体的质是( )
A.m<3克 B.m=3克 C.m>3克 D.m≥3克
02 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1.(2023八上·南浔期末)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明显,在一定范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200克水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2克
C.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2.(2023八上·东阳月考)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2)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析出固体 g
1.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20℃时,100gKNO3溶液中溶解31.6gKNO3固体
B.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固体
C.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固体达到饱和
D.20℃时31.6gKNO3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变大 B.溶解度变小
C.溶解度不变 D.无法判断
4.2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5.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等于( )
A.1:2 B.2:1 C.3:1 D.1:3
6.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在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质量比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11:1 B.溶液:溶质=10:11
C.溶剂:溶质=11:10 D.溶质:溶剂=10:11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8.20℃时,有两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别为和,在20℃下各蒸发掉11克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分别为a克和b克,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b B.2a=b C.a=b D.无法比较
9.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的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③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溶解度保持不变 D.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溶质质量增加了
11.小科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液),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若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增大
1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图是有关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可能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不相等 D.②与③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13.室温时,对100毫升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则( )
A.甲中溶液和乙中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B.②操作前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C.乙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小于丙中溶液的溶质
D.乙、丙中溶液一定饱和,丁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14.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5.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 质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质溶解度等级
20℃时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 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20℃时,将 60 克氢氧化钠固体加入 50 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克。
16.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烧杯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
17.下表是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将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长时间放置后,硝酸钾微粒在水中的分布状况如图 所示。(填“甲”、“乙”或“丙”)(图中小圆圈代表硝酸钾微粒)
(2)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丁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丁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18.为探究固体A、B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小明同学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粉末 A 和粉末B(A、B均不与水反应),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并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
(1)所加粉末 A 和粉末 B 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
(2)当加入30g水时,A 溶液的质量为 。
19.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鲜度(单位:)。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硝酸钾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氯化钠 36 36.3 36.9 37 37.3 37.8 38.4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时,氯化钠的溶液度为36克,表示的含义是 。
(3)时,将硝酸钾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
20.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1.(1)现对某物质A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a+b B.c=2b-a C.c=2b+a D.c=2a+b
(2)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填“变大”、“变小”、“不变”)。
22.如表所示是氯化钠、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溶解度(g)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0
(1)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2)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 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 (填字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5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掌握溶解度的定义,了解物质溶解度的等级;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能区分物质的溶解度等级,能查阅溶解度表;能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对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等物质的溶解度表分析,了解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的影响,提升分析与概括能力。
态度责任:初步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形成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意识。
01 溶解度的概念
1.(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答案】D
【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缺少饱和溶液这个条件,故A错误;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B错;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溶剂的质量是70g,故C错误;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D正确。
故选D。
2.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则氢氧化钡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在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可知在60℃氢氧化钡的溶解度为20.94g.由于该温度不是室温,所以无法和给定的参数进行比较,所以无法判断氢氧化钡的溶解性类别.
故选D.
【分析】根据室温时溶解度大小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溶解度<0.01 难溶性物质;0.01<溶解度<1,微溶性物质;1<溶解度<10,可溶性物质;溶解度>10,易溶性物质.当判断物质溶解性分类时一看温度,二看溶解度.
3.(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X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 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20℃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为难溶,0.01-1克为微溶,1-10克为可溶,大于10克为易溶分析。
【解答】 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20℃时X物质的溶解度为9.2克,在1-10g之间,溶解性为可溶;
故答案为:B。
4.(2023八上·乐清期末)20℃时100g硝酸钾溶液,经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后一次变化析出晶体的质是( )
A.m<3克 B.m=3克 C.m>3克 D.m≥3克
【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gA,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取决于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
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3g硝酸钾,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硝酸钾晶体,则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
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3g硝酸钾,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
故第三次晶体析出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3g,即不小于3克。
故选C。
02 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1.(2023八上·南浔期末)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明显,在一定范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200克水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2克
C.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硝酸钾的温度从0升高到100℃时,溶解度从13.3g增大到246g,故A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B错误;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163.9g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故C错误;
D.硝酸钾溶质的多少,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在这两个条件不明的条件下,无法比较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2.(2023八上·东阳月考)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2)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析出固体 g
【答案】(1)10~20
(2)12.8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可能相等的温度范围;
(2)根据表格确定温度为50℃和20℃时氯化铵溶解度大小,然后二者相减得到析出固体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温度为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二者溶解度可能相等的温度范围为:10℃~20℃。
(2)根据表格可知,5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则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完全溶解。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则析出固体的质量为:50g-37.2g=12.8g。
1.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20℃时,100gKNO3溶液中溶解31.6gKNO3固体
B.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固体
C.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固体达到饱和
D.20℃时31.6gKNO3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B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分析即可,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时,某固体物质在一定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A、是131.6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1.6g硝酸钾,故A错误。
B、符合溶解度的定义,故B正确。
C、没有指明温度,故C错误。
D、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答案】A
【详解】根据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分析,20℃时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大于1g小于10g为可溶物质,小于1g大于0.01g为微溶物质,小于0.01g为难溶性物质。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故选:A。
3.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变大 B.溶解度变小
C.溶解度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C
【详解】溶解度只与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向烧杯中加入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温度不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故选C。
4.2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答案】D
【详解】2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则2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3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为。但由于温度不同,没有说明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则无法比较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故选D。
5.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等于( )
A.1:2 B.2:1 C.3:1 D.1:3
【答案】A
【详解】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50g:100g=1:2。
故选A。
6.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在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质量比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11:1 B.溶液:溶质=10:11
C.溶剂:溶质=11:10 D.溶质:溶剂=10:11
【答案】A
【详解】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表示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10g,则溶质为10g、溶剂为100g,溶液为,则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质量变为,故选A。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答案】D
【详解】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是因为阳光充足时,温度高,气体在水的溶解度减小而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是因为溶解的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导致气压增大使啤酒瓶爆裂,不符合题意。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沫溢出,是因为啤酒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8.20℃时,有两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别为和,在20℃下各蒸发掉11克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分别为a克和b克,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无法比较
【答案】C
【详解】20℃时,有两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别为200g和100g,在20℃下各蒸发掉11克水,蒸发掉水的质量相等,则析出的晶体的量a=b。
故选C。
9.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的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答案】B
【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所以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符合题意;
C、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中析出溶质,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中析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③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溶解度保持不变
D.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溶质质量增加了
【答案】D
【详解】A、溶液②中有蔗糖剩余,加热后蔗糖全部溶解了,溶液③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溶液③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与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
C、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错误;
D、加热后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了,溶液③和溶液②相比,溶质质量增加了,正确。
故选D。
11.小科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液),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若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增大
【答案】B
【详解】A、由题意可知,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由此可知,4℃时该石灰水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故说法错误;
B、在室温时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由上述实验的现象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说法错误;
D、由于有晶体析出,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图是有关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可能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不相等 D.②与③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操作Ⅰ不可能是降温,可能是升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Ⅰ不一定是加溶质,也可能是升温或蒸发溶剂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采用的是升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③的温度相同,②与③的溶解度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室温时,对100毫升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则( )
A.甲中溶液和乙中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B.②操作前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C.乙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小于丙中溶液的溶质
D.乙、丙中溶液一定饱和,丁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答案】C
【详解】A、室温时,向100毫升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甲中溶液和乙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操作后,剩余硝酸钾固体减少,说明②操作前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乙中溶质的质量比丙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丙中溶液一定饱和,丁中溶液不一定不饱和,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详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甲,第二次蒸发10g水共析出6g甲,说明第二次蒸发10g水时,析出了5g甲,所以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的质量为:6g+5g=11g,即n=11,此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即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此选项正确;
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5.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 质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质溶解度等级
20℃时溶解度 (克) >10 1-10 0.01-1 <0.01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 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20℃时,将 60 克氢氧化钠固体加入 50 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克。
【答案】 C 104.5
【详解】(1)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只有0.165g,依表二所示,20℃时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选:C;
(2)20℃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54.5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54.5g=104.5g。
16.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烧杯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
【答案】 40 ②③/③②
【详解】(1)由图示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最终能形成140g饱和溶液,即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40g-100g=40g,即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17.下表是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将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长时间放置后,硝酸钾微粒在水中的分布状况如图 所示。(填“甲”、“乙”或“丙”)(图中小圆圈代表硝酸钾微粒)
(2)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丁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丁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答案】 甲 降温
【详解】(1)将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会形成溶液,长时间放置后,硝酸钾微粒在水中的分布状况均一、稳定,即各个部分特点相同,故选甲;
(3)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不变。根据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减小,即溶质质量减小,那么溶解度减小。当温度降低时,KNO3饱和溶液会析出溶质,同时溶液中的固体增多,所以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降温。
18.为探究固体A、B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小明同学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粉末 A 和粉末B(A、B均不与水反应),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并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
(1)所加粉末 A 和粉末 B 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
(2)当加入30g水时,A 溶液的质量为 。
【答案】 B>A 34g
【解析】由固体A、B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4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5g。
【详解】(1)由图可知,所加粉末A的质量为4g,所加粉末B的质量为5g,故所加粉末 A 和粉末 B 的质量大小关系是B>A。
(2)当加入30g水时,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30g,溶质的质量为4g,则A溶液的质量为30g+4g=34g
19.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鲜度(单位:)。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硝酸钾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氯化钠 36 36.3 36.9 37 37.3 37.8 38.4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时,氯化钠的溶液度为36克,表示的含义是 。
(3)时,将硝酸钾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
【答案】 氯化钠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05
【详解】(1)从表中数据横比可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涵义是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60℃时,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55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55g+50g=105g。
20.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则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35.8 增大 较小 饱和溶液 36.0g~36.3g
【详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0℃~60℃,硝酸钾溶解度由13.3g增大至110g,氯化钠溶解度由35.7g增大至37.3g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3)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则x的取值范围是:36.0g~36.3g。
21.(1)现对某物质A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a+b B.c=2b-a C.c=2b+a D.c=2a+b
(2)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B 不变
【详解】(1)某物质A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则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再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即A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能够析出固体的质量=b a,则蒸发3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等于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析出固体与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和,即c=b+b a=2b a,故填B。
(2)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固体的溶解度不变,所以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不变的,故填不变。
22.如表所示是氯化钠、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溶解度(g)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0
(1)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2)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 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 (填字母,),。
【答案】 硝酸钾/KNO3 68 AC/CA
【详解】(1)由氯化钠、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KNO3);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其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最多能溶解18g,可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8g+50g=68g;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再加入40g硝酸钾,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则B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再降温至40℃,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C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A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