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
B.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
C.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位于平流层
2.(2023八上·柯桥月考)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它发射时穿过太气层的顺序依次是( )
A.对流层、平流层、暖层、 中间层
B.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
C.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
D.平流层、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
3.(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4.(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赤道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两极地区则增大到17-18千米
B.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在大气的对流层中,若暖空气覆盖在较冷的空气上面,就形成逆温现象,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扩散,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种现象在山谷或盐地地形,且无风时较易发生。下列哪一图像可描述此现象( )
A. B.
C. D.
6.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受( )
A.太阳辐射的影响 B.大气辐射的影响
C.地面辐射的影响 D.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7.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及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2020八上·拱墅期末)大气层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将大气层分为四层
B.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C.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先减小后变大,呈周期变化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9.(2023八上·绍兴期末)下列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3八上·瑞安期中)“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1.(2023八上·滨江期中)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再次登顶珠峰。为其测量了“身高”,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
A.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推测南坡是背风坡
D.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人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气温过低、气压过高的缘故
12.(2023八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
C. D.
13.(2023八上·鹿城月考)地球大气对流层厚度的大小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因此,对流层的厚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据此回答:一架飞机保持12千米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飞行员途中的感受是( )
A.一直平衡 B.一直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衡飞行 D.先平衡飞行,后上下颠簸
14.(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迪十一长假期间乘飞机去杭州看亚运会,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迪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15.(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C.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16.(2023八上·台州期中)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相关叙述:①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18.(2023八上·东阳期中)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乘务组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在发射过程中,神舟十七号经过了地球的大气层。
(1)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 (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2)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填写大气层的名称)。
19.(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图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3)小明想利用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2)。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20.(2023八上·南浔期中)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9月15日登陆浙江,引发强烈降雨和大风。台风是形成于大气层的 层,此层最主要的特点是 ,在台风天即使风平行于窗户吹也会造成窗户被吹开的现象,这是因为 。
21.(2023八上·丽水)如图一所示,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1)对流层气温 (选填“下面高、上面低”或“下面低、上面高”),容易发生空气对流,从而出现了复杂多变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2)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如图二所示, 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选填“甲”或“乙”)。
22.(2023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2)乙地(海拔50米)气温为18℃时,海拔1050米处的山顶甲地气温是 。
(3)乙、丙两地年降水是 地更多。
(4)乙、丙两地的自然差异是由于 因素造成的。
(5)在山顶不易煮熟食物,是由于 。
三、解答题
23.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
(3)由图可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4.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的关系:①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天气现象(风、霜、雨、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②平流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是地球的生命保护伞,适合航空飞行;③高层大气:电离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解答】A、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而云集中于对流层,因此闪电发生在对流层,A错误;
B、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因此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B正确;
C、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平流层底部,C错误;
D、电离层的底部约在地面以上50~60千米,而平流层顶约离地面50千米,因此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不在平流层,而在高层大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以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分为对流层(0一12千米)、平流层(12一50千米)、高层大气(50一2000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外层是暖层顶以上大气层的统称,也叫散逸层、逃逸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是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层空气的温度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解答】神舟十六号升空的过程中根据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大气层的组成及各层的名称和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A.天体进入大气层之后,和空气摩擦生热进行燃烧,从而减少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雷电风雨属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分为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层的3/4,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答】A、对流层的厚度应该是两极薄,赤道厚,故A错误;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又因为有大量的大气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BCD正确。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左右,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头轻脚重”,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
【解答】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可以描述这一现象的为图B。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谢,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
【解答】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解答】大气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解答】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A不符合题意;
B、比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B不符合题意;
C、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层大气气压很低,C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A、据所学可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形式为热的上升、冷的下降→冷高压、热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A错误;
B、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B错误;
C、据所学可知,由于城市温度高于乡村(尤其夜间),气压低于乡村,可形成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局地风,这种风在市区汇合产生一股较强上升气流,而郊外上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形成城郊环流,C错误;
D、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白天吹海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老教材把高层大气又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
【解答】“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因为对流层中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解答】A、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A正确。
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的不同,B错误。
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推测南坡是迎风坡,C错误。
D、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人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气温过低、气压过低的缘故,D措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运动中,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解答】 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 右下端的热水上升,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由于对流层厚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高纬度对流层厚度约为8一9千米,低纬度约为17一18千米,若飞机保持约12千米的高度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二人途中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层的作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A.根据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BC.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气层,根据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判断;
D.根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分析。
【解答】A.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则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起飞,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天气特征,属于天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外表圈层之一,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为生命提供充足的氧气;大气层分五层,内外依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的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解答】大气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
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
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
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错误。
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18.【答案】(1)竖直方向
(2)对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复杂多变。
【解答】(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19.【答案】(1)略
(2)下部
(3)1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图1中近地面冷,说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暖说明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图所示:
(2)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所以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效果更好。
(3)读图可知,如果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蜡烛点燃后,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则线香处的气流流过来补充,所以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是1。
20.【答案】对流;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窗外气体流速大于窗内气流速度导致窗外气压小于窗内气压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 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 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 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 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 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解答】天气现在发生在对流层,所以台风是形成于大气层的对流层, 此层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窗外气体流速大于窗内气流速度导致窗外气压小于窗内气压,窗内气体会造成窗户被向外吹开。
21.【答案】(1)下面高、上面低
(2)乙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1)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 下面高、上面低,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注意分析白天时陆地和海洋上空空气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 (1)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从而出现了复杂多变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2)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乙。
22.【答案】(1)甲
(2)12摄氏度
(3)乙
(4)地形
(5)海拔高沸点低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的温度;气温及其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解答】(1)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甲;
(2)气温每升高1000m,温度下降6摄氏度,所以乙地(海拔50米)气温为18℃时,海拔1050米处的山项甲地气温是12℃;
(3)乙地是迎风坡,迎风坡上降水更多,所以乙地年降水更多;
(4)乙、丙两地的自然差异是由于地形因素造成的。
(5)在山顶不易煮熟食物,是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所以导致了沸点低,容易煮熟食物;
故答案为:(1)甲(2)12摄氏度(3)乙(4)地形(5)海拔高沸点低
23.【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4)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答】(1)结合图示相关信息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2)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回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3)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①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④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4)根据所学知识,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晴天多,降水少,白天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天,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致使昼夜温差大。
24.【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按此计算即可得出。
【解答】(1)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地面气温为20°,3000m温度为约为-20℃,则计算递减率约为1.3℃/100m,故高于理论垂直递减率。而3000以上的斜率大于300以下,故推算出递减率大于1.3℃/100m。综合得知,只有B选项符合此特征。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四幅图中④图近地面气温约为10℃,而5000m处气温为-10℃,温度下降为20℃,温度高于其他三幅图,即为递减率小于其他三幅图,故对流不明显,飞机飞行得越平稳。
故答案为: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
B.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
C.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位于平流层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的关系:①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天气现象(风、霜、雨、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②平流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是地球的生命保护伞,适合航空飞行;③高层大气:电离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解答】A、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而云集中于对流层,因此闪电发生在对流层,A错误;
B、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因此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B正确;
C、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平流层底部,C错误;
D、电离层的底部约在地面以上50~60千米,而平流层顶约离地面50千米,因此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不在平流层,而在高层大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柯桥月考)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它发射时穿过太气层的顺序依次是( )
A.对流层、平流层、暖层、 中间层
B.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
C.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
D.平流层、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以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分为对流层(0一12千米)、平流层(12一50千米)、高层大气(50一2000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外层是暖层顶以上大气层的统称,也叫散逸层、逃逸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是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层空气的温度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解答】神舟十六号升空的过程中根据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故答案为:B。
3.(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大气层的组成及各层的名称和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A.天体进入大气层之后,和空气摩擦生热进行燃烧,从而减少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雷电风雨属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分为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赤道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两极地区则增大到17-18千米
B.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层的3/4,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答】A、对流层的厚度应该是两极薄,赤道厚,故A错误;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又因为有大量的大气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BCD正确。故选A。
5.在大气的对流层中,若暖空气覆盖在较冷的空气上面,就形成逆温现象,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扩散,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种现象在山谷或盐地地形,且无风时较易发生。下列哪一图像可描述此现象(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左右,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头轻脚重”,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
【解答】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可以描述这一现象的为图B。
故答案为:B。
6.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受( )
A.太阳辐射的影响 B.大气辐射的影响
C.地面辐射的影响 D.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谢,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
【解答】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故答案为:C。
7.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及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解答】大气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0八上·拱墅期末)大气层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将大气层分为四层
B.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C.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先减小后变大,呈周期变化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解答】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A不符合题意;
B、比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B不符合题意;
C、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层大气气压很低,C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3八上·绍兴期末)下列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A、据所学可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形式为热的上升、冷的下降→冷高压、热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A错误;
B、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B错误;
C、据所学可知,由于城市温度高于乡村(尤其夜间),气压低于乡村,可形成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局地风,这种风在市区汇合产生一股较强上升气流,而郊外上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形成城郊环流,C错误;
D、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白天吹海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3八上·瑞安期中)“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老教材把高层大气又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
【解答】“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因为对流层中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故答案为:A.
11.(2023八上·滨江期中)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再次登顶珠峰。为其测量了“身高”,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
A.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推测南坡是背风坡
D.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人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气温过低、气压过高的缘故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解答】A、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A正确。
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的不同,B错误。
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推测南坡是迎风坡,C错误。
D、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人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气温过低、气压过低的缘故,D措误。
故答案为:A。
12.(2023八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运动中,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解答】 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 右下端的热水上升,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答案为:B.
13.(2023八上·鹿城月考)地球大气对流层厚度的大小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因此,对流层的厚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据此回答:一架飞机保持12千米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飞行员途中的感受是( )
A.一直平衡 B.一直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衡飞行 D.先平衡飞行,后上下颠簸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由于对流层厚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高纬度对流层厚度约为8一9千米,低纬度约为17一18千米,若飞机保持约12千米的高度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二人途中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3八上·义乌月考)小迪十一长假期间乘飞机去杭州看亚运会,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迪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层的作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A.根据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BC.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气层,根据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判断;
D.根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分析。
【解答】A.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则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起飞,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天气特征,属于天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C.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外表圈层之一,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为生命提供充足的氧气;大气层分五层,内外依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的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3八上·台州期中)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相关叙述:①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解答】大气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
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
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
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错误。
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18.(2023八上·东阳期中)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乘务组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在发射过程中,神舟十七号经过了地球的大气层。
(1)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 (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2)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填写大气层的名称)。
【答案】(1)竖直方向
(2)对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复杂多变。
【解答】(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19.(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图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3)小明想利用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2)。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答案】(1)略
(2)下部
(3)1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图1中近地面冷,说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暖说明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图所示:
(2)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所以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效果更好。
(3)读图可知,如果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蜡烛点燃后,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则线香处的气流流过来补充,所以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是1。
20.(2023八上·南浔期中)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9月15日登陆浙江,引发强烈降雨和大风。台风是形成于大气层的 层,此层最主要的特点是 ,在台风天即使风平行于窗户吹也会造成窗户被吹开的现象,这是因为 。
【答案】对流;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窗外气体流速大于窗内气流速度导致窗外气压小于窗内气压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 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 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 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 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 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解答】天气现在发生在对流层,所以台风是形成于大气层的对流层, 此层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窗外气体流速大于窗内气流速度导致窗外气压小于窗内气压,窗内气体会造成窗户被向外吹开。
21.(2023八上·丽水)如图一所示,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1)对流层气温 (选填“下面高、上面低”或“下面低、上面高”),容易发生空气对流,从而出现了复杂多变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2)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如图二所示, 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选填“甲”或“乙”)。
【答案】(1)下面高、上面低
(2)乙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1)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 下面高、上面低,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注意分析白天时陆地和海洋上空空气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 (1)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从而出现了复杂多变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2)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乙。
22.(2023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2)乙地(海拔50米)气温为18℃时,海拔1050米处的山顶甲地气温是 。
(3)乙、丙两地年降水是 地更多。
(4)乙、丙两地的自然差异是由于 因素造成的。
(5)在山顶不易煮熟食物,是由于 。
【答案】(1)甲
(2)12摄氏度
(3)乙
(4)地形
(5)海拔高沸点低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的温度;气温及其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解答】(1)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甲;
(2)气温每升高1000m,温度下降6摄氏度,所以乙地(海拔50米)气温为18℃时,海拔1050米处的山项甲地气温是12℃;
(3)乙地是迎风坡,迎风坡上降水更多,所以乙地年降水更多;
(4)乙、丙两地的自然差异是由于地形因素造成的。
(5)在山顶不易煮熟食物,是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所以导致了沸点低,容易煮熟食物;
故答案为:(1)甲(2)12摄氏度(3)乙(4)地形(5)海拔高沸点低
三、解答题
23.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
(3)由图可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4)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答】(1)结合图示相关信息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2)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回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3)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①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④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4)根据所学知识,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晴天多,降水少,白天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天,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致使昼夜温差大。
24.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按此计算即可得出。
【解答】(1)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地面气温为20°,3000m温度为约为-20℃,则计算递减率约为1.3℃/100m,故高于理论垂直递减率。而3000以上的斜率大于300以下,故推算出递减率大于1.3℃/100m。综合得知,只有B选项符合此特征。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四幅图中④图近地面气温约为10℃,而5000m处气温为-10℃,温度下降为20℃,温度高于其他三幅图,即为递减率小于其他三幅图,故对流不明显,飞机飞行得越平稳。
故答案为: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