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7 16: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1.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 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
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 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2.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3.1918年11月下旬,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组建临时通俗讲演团,开展讲演活动,讲演团的讲演主题有《欧战之结局》《大中华之国运》《世界和平之幸福》《协约胜利之公理》《今后之中华国民》《青年团之预告》《劝用国货》等。这次讲演活动( )
A.折射出民族工业迎来新机遇 B.说明反帝运动正在酝酿
C.表明关注时事成为国人共识 D.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胡适等人所提倡的“文学革命”仍局限在“城市中的新兴知识分子和工商业阶层”的时候,以晏阳初为首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欧洲开展起面对华工的“识字运动”。通过与华工的密切接触,晏阳初切身体会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就蕴藏在这些目不识丁的华工身上。这说明( )
A.国内外环境的差异造成新文化运动启蒙对象的变化
B.部分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社会底层力量的重要性
C.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已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D.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中国社会变革新力量的出现
5.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南北统一成为趋势,袁世凯在正式当选大总统后,仍希望从正规途径,“于法律上让步得满其政治上欲望”。可是当时袁氏几次欲增修约法,都被宪法起草委员会拒绝。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民国初年( )
A.国人反袁运动蓬勃发展 B.总统权力受到国会限制
C.临时约法符合时代潮流 D.民主政治得到一定认同
6.从1915年5月开始,大批留日学生纷纷归国,当时在日本的陈独秀也回到国内。青年毛泽东在教师石润山编著的《明耻篇》上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这一现象( )
A.体现外交政策变动的影响 B.缘于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助推护法运动赢得了胜利
7.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尊孔复古思想盛行 B.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
C.帝制复辟活动加强 D.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8.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扩张军备、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道路。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下列选项中,与日本损害中国利益有关的是( )
①参与鸦片战争 ②日俄战争 ③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④“九一八事变”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 D.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10.1915年反日运动的中心口号是“救国”“勿忘国耻”,五四运动则以如何拯救山东为核心议题。 而“五卅”本是一桩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见涉外惨案,但却以“亡人”危机为口号,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C.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D.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
11.如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漫画《一年来之回顾》,描绘了官僚从“匿迹销声”到“高谈阔论”、政治从“推倒专制”到“死灰复燃”的画面。该漫画( )
A.批判了北洋政府的封建性 B.反映了社会变化的新进展
C.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落后性 D.展现了民国时期的新气象
12.1916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当了皇帝,但是,只当了83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中倒台并且一命鸣呼。1917年,张勋复辟寿命更短,只不过12天。这反映了当时( )
A.军阀混战和割据频发 B.封建专制毒瘤已被铲除
C.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1919年夏,美国为保证其“门户开放”政策的实现,大力扶持直系;日本为维护其在华的“特殊利益”,继续扶持皖系。于是,军阀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这说明( )
A.列强们支持袁世凯独揽大权 B.北洋政府由不同派别的军阀控制
C.当时中国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南京国民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14.1918年,由于孙中山护法所依恃的西南军阀背弃,第一次护法战争半途而废,前功尽弃。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也因为孙中山培植的粤军陈炯明部后来叛乱革命而失败。这两次失败( )
A.推动孙中山转变革命策略 B.表明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C.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退让 D.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15.有学者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概括为:政治乱中有“序”、经济与社会生活乱中有“进”、思想文化乱中有“新”。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乱中有“序”指地方割据与民主共和秩序并存
B.乱中有“进”得益于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C.乱中有“新”说明封建思想已被平等自由取代
D.该学者意在强调北洋军阀时期社会转型完成
16.据唐德刚先生统计,在1916至1928年间全国大小军阀有3000个左右。“他们所统率的枪兵,总共不下百余万。最小的军阀,甚至只有枪兵数十人,占据的地盘不过几个小镇,但也可‘征夫抽税’,自治自为,也可当个小小的‘土皇帝’”。这说明,这一时期( )
A.地方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B.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经济落后导致军阀混战 D.传统政治秩序的失序
17.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
1895年以前 1895 年以后 1917年 1924 年
英租界地 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 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 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 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 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18.一战爆发后梁启超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到1917年8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美国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内政 B.中国参加一战受到多方力量的推动
C.北洋政府对外政策积极主动 D.参加一战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9.1929年,《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某,既无父母,终鲜兄弟,年逾而立,籍隶苏州,刻供职津门,月入足以成家,惟以本身饱尝艰苦,极愿在兹废娼声里纳娼为妾。如有伴终身者,请附最近照片投函本报信箱四十一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婚姻观念呈现自由平等的气象 B.时代进步与局限并存的现象
C.物质基础与婚姻关系联系密切 D.妇女解放运动呈现蓬勃发展
20.如表20世纪早期湖南省醴陵县部分物价情况表,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
名称年代 谷(石) 鸡(斤) 鸡蛋(斤) 鱼(斤) 布(尺)
1909 2000文 120文 4文 70文 60文
1912 2800文 250文 10文 90文 90文
A.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B.民生问题仍存在着困难
C.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农业生产发展停滞不前
21.1912年,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并颁布四项决议(如下表)。这表明( )
(一) 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
(二) 新旧二历并存
(三) 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四) 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A.习俗变迁蕴含着民族主义思想 B.社会生活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C.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 D.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
22.1915年,农商部选派商界名流17人组成实业考察团,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现场,以及美国各地进行考察研究。考察团成员都写出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以供国人研究改良发展国货。由此可见,中国实业界赴美考察活动( )
A.展示出积极进取的风貌 B.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D.开拓了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23.如表是近代民族工业重要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部分创业经历。这样的创业经历主要得益于( )
时间 代表性事件
1902年 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地方官员的支持
1913年 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盈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
1915年 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1922年 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面粉畅销全国。 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国家;申新已有4个厂,产纱锭达13万余枚。 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
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③清末“新政”的推行 ④欧洲对面粉、纱布等需求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1922年鉴于国内棉花稀缺的现状,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向政府递交呈文,要求暂行禁止国棉出口,暂行免征花纱、布税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国会议员们的反对,也遭到各国公使团尤其是日本公使的反对,最终纱联会的请求化作了泡影,民族棉纺织业陷入萧条。这一结果( )
A.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关系密切 B.体现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
C.说明日本是民族工业最大外敌 D.源于内外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
25.1912年至1914年间,因生产力得到解放,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持续高涨的局面,兴办实业的呼声响彻全国。国内新厂纷纷建立,国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投资建厂,正如长沙英领事的报告:“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这一历史现象( )
A.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促进了中国产业工人力量的壮大
C.归因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
26.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后来,陈独秀在《解放》中说:“解放重在自动,不只是被动的意思,个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材料表明陈独秀( )
A.强调个人主义的重要性 B.着力养成青年的奋斗精神
C.突出思想独立的必要性 D.注重理性觉醒和科学教育
27.中国古代儒家史学主张“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顾颉刚等依据西方近代学术理念,极力倡导“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反对传统儒者的史学“经世致用”观。而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又渐多倾向注重史学的经世功能,纷纷书写中华民族英雄的爱国事迹。材料主要说明( )
A.历史学的学术观点应因时而变 B.史学随儒学的演变而发展变化
C.时代环境影响学者的历史观念 D.中国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28.1914年.《中国学会报》发文称: “革命乃吾中国最寻常之事。然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 今也教化革命,纪纲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礼俗革命,人心革命,国魂革命……如大火焚室,空空无依。”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B.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C.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D.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9.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所宣扬的科学,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来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希望以科学的世界观取代传统的生命哲学。陈独秀、胡适、吴稚晖等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科学”( )
A.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的色彩 B.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兴起
C.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 D.与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相一致
30.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 )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
C.否定了进化论的科学价值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袁世凯政府一面关注事态的发展,一面连日召集政府要员商议对策。当时,阁僚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主张介入,一些地方行政、军政长官和部分驻外使节也纷纷敦请政府早订中立条规。于是,8月6日,中国宣布中立,颁布了中立二十四条规,规定各交战国不得在中国领土领海内有交战行为,不得把中国海陆各处作为攻击敌人的根据地等。
日本早就对中国存有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它终于有了可乘之机。1914年8月8日,“日本舰队已经声势浩大地开始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了”。面对日本蠢蠢欲动的态势,国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是无法也无力维持中立的,不如乘机加入战团,还能少受侵害。梁士诒建议,欧战“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侥胜,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于和议中取得地位于国家前途深有裨补”。
1916年,大战已持续近两年,协约国方面开始觉得人力不足。尤其是法国,在大战发生前就出现人工缺乏,此时情形更为严重。法国公使康悌受命后遂与梁士诒接洽,希望能招募华工到法做工。此时的梁士诒“外审世界大势,推欧陆战争之胜败,内顾国中变乱,有虞渊日坠之忧危,力劝(袁)项城参战,计已不行,即前者运械助英事,亦渺小,知非建奇功,将来于国际上恐难保持地位”。于是筹划再三,与法使订定“以工代兵”之策,决定向欧洲输出华工。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政府上台,“以工代兵”政策得以延续下来。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这时,在欧洲的华工已近20万。中国华工对协约国的最后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这批华工的确是实现了梁士诒的参战目的,取得了中国在战后的发言权。
——摘编自陈剑敏《梁士诒策划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中国参战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洋军阀政府的参战行动。
32.材料一 为改变按照条约开放商埠的不平等性,增加财政收入,1898年总理衙门奏请将岳州、三都澳和秦皇岛等开设商埠,当即获旨允准。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掀起新一轮自开商埠运动,济南、常德、湘潭、海州、南宁、昆明等地相继宣布或策划自开商埠。据《济南商埠租借章程》规定,外人居住和贸易将被限制在位于城外划定的区域内,商埠内设立中国人控制的工部局、巡警局,虽然领事裁判权得到承认,但警察可以进入任何住宅搜捕疑犯。在美国和英、德、日共同抵制下,清政府自开商埠意图没有完全实现。至清末,清政府批准自开商埠总数达37处。
——摘编自崔志海《清末中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之争》
材料二 民国以来,天津著名民族企业家及其兴办的企业主要有:
民族企业家 兴办企业 企业特点
宋则久 天津国货售品所 抵制日货
周学熙 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启新洋灰公司 具有官商背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孙冰如 寿丰面粉公司 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
范旭东 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 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国际领先
宋棐卿 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开商埠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民国时期天津民族工业的相关信息,并分析促进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年)
材料二:(梁启超在评价洋务派时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运动狂飙,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主张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在学习西方认识上的新突破及其实践活动。
(3)材料三中“《新青年》卷起的运动”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可知,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对世界的了解逐渐增多、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体现的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无关,排除A项;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他们外交活动的主要时期是民国时期,清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可知,国耻日这一转变,由之前日本人最后通牒时间作为国耻日到北洋政府接受条约时间作为国耻日,体现了国人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受到列强侵略,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导致政府外交软弱无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因此,只有自强方能挽救危亡,B项正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上并没有分裂,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说法绝对化,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并没有完全答应,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为开始标志,当时尚未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中国)。由材料可知,一战结束之初,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开展讲演活动,发表各自关于时事的看法,这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面临诸多挑战,且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排除A项;此时一战刚结束,大部分国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对西方宣扬的“公理战胜强权”充满期待,排除B项;“成为国人共识”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材料“切身体会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就蕴藏在这些目不识丁的华工身上”,可以看出部分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中国劳工的力量,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启蒙对象的变化与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社会底层民众力量的重要性,而非中国国内的思想转变,排除C项;中国社会变革的新力量是指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促使社会变革新力量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913年”“于法律上让步得满其政治上欲望””“可是当时袁氏几次欲增修约法,都被宪法起草委员会拒绝”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由于民主政治得到一定认同,导致袁世 凯通过修改宪法称帝的野心受到阻止,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国人反袁运动,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局限性,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日本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利益,因而遭到很多爱国志士的强烈反对,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民四条约》该事件与实业救国思潮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是袁世凯尊孔复古,排除C项;护法战争爆发于1917年,且没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前后(中国)。依据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在此之前加强对舆论的压制,导致媒体自由度降低,报纸数量减少,C项正确。材料强调报纸数量,非报纸内容,无法体现“尊孔复古”,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核心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其进步性,全盘否定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日本和中国)。根据题干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四十年代,而且日本此时处于闭关锁国的幕府统治时期,①不符合题意;日俄战争发生于1904年,②符合题意;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③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爆发在1931年,④符合题意。故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立宪派,即使是封建军阀迫于形势也参与组党参政,这表明当时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C项正确;“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是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概括,没有指出这个现象的本质,排除A项;“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体现为袁世凯利用政党操纵国会局面,实现独裁统治,材料主要体现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的风潮,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而“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不论是1915年的反日运动、五四运动直至五卅事件,在外国侵略中国时,国人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说明中国民众的反抗意识增强,民族意识日益觉醒,C项正确;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叙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无产阶级的代表共产党是在遵义会议之后走向成熟的,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材料“《一年来之回顾》,描绘了官僚从‘匿迹销声’到‘高谈阔论’、政治从‘推倒专制’到‘死灰复燃’的画面,可知漫画意在批判北洋政府的封建性,A项正确;材料主要通过漫画强调北洋政府的封建性,未反映出社会有新进展,排除B项;材料在批判了北洋政府,不是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落后性,排除C项;材料在批判了北洋政府的封建性,未展现民国时期的新气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民国初期两次复辟帝制迅速倒台,违背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遭到人民的唾弃,反映了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阀混战,A项排除;封建专制毒瘤已被铲除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19年美国大力扶持直系,日本大力扶持皖系,列强在中国扶持代理人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C项正确;当时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A项;洋政府由不同派别的军阀控制,不是本质,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从1927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两次护法运动都因军阀背弃而失败,让孙中山深刻认识依靠军阀打败军阀的革命策略行不通,故而转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西南军阀和粤军,未涉及北方军阀,排除B项;两次失败均源于军阀的背弃,而非革命派的退让,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经济与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B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制度难以在中国立足,有名无实,排除A项;封建思想仍旧影响较大,出现两次复辟,没有被平等自由取代,排除C项;北洋军阀时期,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转型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6至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政府统治结束、中华民国建立后,集权体制下的权力结构被打破,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社会秩序,袁世凯死后我国陷入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的状态,D项正确;官僚资本是指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军阀势力不属于官僚资本,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列强对军阀的操纵和控制,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军阀割据,并未涉及军阀混战的情况,也未涉及经济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汉口开埠通商,划分租界;1895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汉口划分势力范围,汉口租借地的数量达到顶峰;1917年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回了德国在汉口的租界;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包含俄国在内的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放弃在中国的租借地,由此可知汉口租借地的变化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并不是英法日独占,排除A项;表格中汉口租借地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梁启超的观点表明他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国际局势来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这显示了他对国际因素的重视。而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后,中国参战的愿望增强,这反映了中国国内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切。到1917年,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北洋政府决定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这表明中国的决定受到了国际盟友,特别是美国的影响。因此,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受到了国内外多方面力量推动的结果,B项正确;美国虽然对中国宣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并没有控制北洋政府的内政,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决策更多是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压力,并不能简单地说是"积极主动",排除C项;而参加一战并未立即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实际上中国在战后通过巴黎和会的处理结果感到失望,因为他未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山东省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 年(中国)。 据题干“1929 年的征婚广告,一方面体现出个人自主征婚的新现象,另一方面又有纳娼为妾的落后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出当时时代进步与局限并存的现象,B项正确;征婚广告中纳娼为妾的想法并非自由平等的婚姻观念,排除A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时代观念的复杂性,而非物质基础与婚姻关系的密切联系,排除C项;题干中纳娼为妾的想法不能体现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早期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醴陵县物价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物价上涨会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由此可以推断辛亥革命后,民生问题依然存在困难,B项正确;社会结构在材料中并不能反映,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物价情况,并不能看出阶级矛盾情况,排除C项;物价上升不等于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2年时,民国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并颁布了四项决议。这些决议包括由政府制定历书,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以及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决议反映出新旧两种历法的同时存在,以及对旧时习惯的选择性保留和对迷信元素的剔除,B项正确;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对于民族群体的认同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俗,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历法的特点,但是这些不等于封建文化,无法得出“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的结论,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虽然辛亥革命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直接体现在题目中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农商部选派商界名流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现场,以及美国各地进行考察研究,并写出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以供国人研究改良发展国货,展示出积极进取的风貌,A项正确;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排除B项;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仍在,没有扫除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排除C项;材料是“改良发展国货”,不是开拓海外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
2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荣氏兄弟创办民族工业主要得益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一战爆发,欧洲对面粉、纱布的需求扩大,②③④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意时间明显不符,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
2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内棉花稀缺,加上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民族工业,以及外国公使团,特别是日本公使的反对,都可能是导致民族棉纺织业陷入萧条的原因,说明民族棉纺织业萧条来源于内外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D项正确;1922年并非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而题干中提到的是1922年的事件,时间上不吻合,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日本公使反对了这一要求,但仅凭这一点不能断定日本是民族工业最大的外敌,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词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至1914年间(中国)。根据材料“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持续高涨的局面,兴办实业的呼声响彻全国。国内新厂纷纷建立,国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投资建厂”可知,民族企业增多,会促进中国产业工人力量的壮大,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排除A项;1914年一战爆发,时间不符,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干可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觉醒和价值认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并且不应自视卑微;而在《解放》中,他进一步强调了解放的重要性,指出解放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个人在主观上的觉悟,要从各种不正当的思想习惯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这表明陈独秀强调的是思想独立的必要性,即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传统束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C项正确。强调个人觉醒和价值不等同于个人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奋斗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科学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说明古代史学关注国家兴衰,老百姓的生活,体现经世致用的传统,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又反孔教,所以反对儒家史学的“经世致用”观,而抗日战争时期,又渐多倾向注重史学的经世功能,致力于书写爱国史,体现出时代环境影响学者的历史观念,C项正确;“应因时而变”说法错误,学术观点基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时代环境影响学者的历史观念,并没有讨论儒学的演变,排除B项;中国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说法不全面,没有反映材料主体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该作者希望利用传统文化来稳定秩序,体现了当时传统文化在一些国人思想上仍然根深蒂固,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一些国人在传统文化思想上根深蒂固,材料不能反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有成功之处,不能说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该学者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于“科学”认识的看法,“希望以科学的世界观取代传统的生命哲学”“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说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于“科学”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理性认识,A项正确;近代科技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已经出现,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但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未涉及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强调人类想求生存,应该互助,受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影响,结合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的变化,A项正确;仅仅从互助看不出知识分子趋于保守,排除B项;这一变化并未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价值,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五四运动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1.(1)变化:从中立到参战。
原因:有识之士推动;日本破坏中立(出兵山东);英法美等推动;北洋军阀内部权力结构变动;争取国家权益的需要等。
(2)积极:获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收回了部分主权;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为以后参与国际事务积累经验等。
局限性:被动而非主动,是在列强利诱与威逼下采取的;出于维护北洋军阀自身利益;并未根本改变弱国无外交的局面等。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变化:据材料“8月6日,中国宣布中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得出从中立到参战。 原因:据材料“国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是无法也无力维持中立的,不如乘机加入战团,还能少受侵害”得出有识之士推动;据材料“日本舰队已经声势浩大地开始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了”得出日本破坏中立(出兵山东);据材料“法国公使康悌受命后遂与梁士诒接洽,希望能招募华工到法做工”并结合所学得出英法美等推动;据材料“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政府上台”得出北洋军阀内部权力结构变动;据材料“将来于和议中取得地位于国家前途深有裨补”得出争取国家权益的需要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积极:据材料“取得了中国在战后的发言权”并结合所学得出参加一战使中国获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结合所学,参加一战使得中国从德奥手中收回了部分主权;结合所学,一战期间中国与协约国集团的外交活动,以及参加巴黎和会,为以后参与国际事务积累经验。局限性:据材料“法国公使康悌受命后遂与梁士诒接洽,希望能招募华工到法做工”结合所学得出北洋军阀政府的参战行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和英法美等国家的影响,是被动而非主动,是在列强利诱与威逼下采取的;结合所学得出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是为了利用日本贷款,扩充皖系势力,可得出出于维护北洋军阀自身利益;结合所学,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 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 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 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得出并未根本改变弱国无外交的局面。
32.(1)特点:中央与地方形成共识,主动作为;经济目的显著;国家主权意识突出;学习西方管理方式,近代色彩明显;自开商埠的意图并未完全实现。
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觉醒及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推动了清末近代化进程;但是收效有限。
(2)信息:大多集中于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体现实业救国(爱国主义)
因素:民国建立,扫除政治束缚;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企业注重创新,加强管理;国际上受帝国主义战争(一战)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总理衙门奏请”“开设商埠”、“昆明等地相继宣布或策划自开商埠”可得,中央与地方形成共识,主动作为;由材料一“增加财政收入”、“外人居住和贸易将被限制”可得,经济目的显著;由材料一“商埠内设立中国人控制的工部局、巡警局”、“警察可以进入任何住宅搜捕疑犯”可得,国家主权意识突出;由材料一“《济南商埠租借章程》”及其规定的内容可得,学习西方管理方式,近代色彩明显;由材料一“清政府自开商埠意图没有完全实现”可得,自开商埠的意图并未完全实现。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一与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实际结果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政治方面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经济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思想上,推动了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觉醒及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结果方面看,推动了清末近代化进程,但是收效有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兴办企业”一栏中“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寿丰面粉公司”“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名称得出大多集中于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据材料一表格信息“企业特点”一栏中“抵制日货”“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得出体现实业救国。第二小问因素,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入手,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从民国的建立、政府的鼓励、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企业注重创新与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从一战的影响入手。
33.(1)主张和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2)新突破: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实践:①宣传维新思想;②参与戊戌维新运动。
(3)运动:指新文化运动。
影响: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条件;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4)趋势:从器物(技术)、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主张和目的:根据材料“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归纳出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突破:根据材料“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可归纳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其活动如宣传维新思想;参与戊戌维新运动。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宣传阵地是《新青年》。 影响:根据材料“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所学可知,可从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及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等角度进行分析。
(4)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趋势:根据材料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可知,从器物(技术)、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