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4:14:04

文档简介

姓名
王正兵
单位
山东省华侨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比较感兴趣;农村改革 对他们来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比较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阅读教材、展 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农村改革的两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建立的意义;国企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讨论等方法来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村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情感,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教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对课本知识的熟悉,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微课程《邓小平的故事》,指导学生对邓小平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邓小平为国为民思考一生的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认知历史人物的的能力。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历史事件概念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并进行公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文革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变革,才能使社会主义在我国更好的发展。让我们走进《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重温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学生查看课本前言
PPT 视频、漫画
讲授
改革之旗—十一届三中全会
看课本并观看视频资料
PPT 视频、漫画
研讨.探究
(1)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开始?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并联系自身实际,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
PPT 视频、漫画
微视频
研讨.探究
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及措施。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回答教师的问题
?
PPT 视频、漫画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幻灯片
探究
“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
PPT 视频、漫画
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数据分析
建构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概念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案和微课程前置导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小组评价,增强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的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课件16张PPT。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现实原因: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导致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履十分艰难!”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周曰礼 :万里下去调查。到一个农民家里,遇见一个老头,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坐在稻草堆上。旁边生产队队长向老头子介绍,这是省委的万书记来看你了。老头一听万书记来了,一下站起来,身上一丝不挂。万里当时很奇怪:“你们两个小姑娘怎么也待在家里啊?”生产队长讲她们也没有裤子穿。   吴象: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万里感觉到我们就连这样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我们有愧。我们现在一些干部把老百姓都忘了,过去,山区的老百姓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现在,老百姓还这样艰苦,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穷则变,变则通凤凰卫视:口述历史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周曰礼 :农民呢,在下地的时候爱干不干的,实际上是一种怠工,我跟万里同志讲,农民的消极怠工情绪很厉害。他说要拿出80%的精力来抓农业。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农民缺乏自主权,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改革方向:实行责、权、利统一,给予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特点:农民为温饱自发改革   吴象:1980年发生了包产到户的全国大辩论,吵得很厉害。5月31日,邓小平发表了一个讲话,肯定了肥西、凤阳这两个地方包产到户的做法,认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不解放。这当然是一个最大的支持。
1981年12月间,在胡耀邦的提议下,万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1982年1月,1号文件发布,它给包产到户上了社会主义的“户口”。自发的改革得到中央肯定,改革扩展到全国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作用:3、深入: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材料一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要听北京的。
材料二 上海柴油机厂原来加工质量差,废品率达5%,当年头4个月报废损失折3.8万元,可供小组人员发一年半工资;而在进行内部整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废品率逐月下降,加上产量提高,同样4个月至少挣回了3.8万元,企业却无权给职工发一分钱奖励。职工抱怨:“浪费可以,节约无奖。”
材料三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阶段项目措施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P87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8家公司入选《财富》
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3)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创新(4)21世纪初——初步建立(2)1993年全国人大——宪法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3)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2、作用: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1、过程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①原因:②前提:③内容:④根本目的:⑤目标:⑥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取得显著效果后,再推广到城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在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效果,企业增强了活力,经济迅速发展。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进入制度创新阶段,直至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