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伟大的爱国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两者的相似之处的是( )
A.都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B.中国共产党都起到了领导作用
C.都有大批学生遭国民政府逮捕 D.都标志着中国革命划时代飞跃
2.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 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3.1935年,中共中央不断发文强调:应当允许资产阶级出身的专门人才参加苏维埃政权及其机关的工作;应当停止过去那种剥夺富农和商人的政策,停止侵犯小土地所有者和私人工商业者等。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全国性抗战动员大规模展开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正在建立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4.下文出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报告:“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一“改变”是为了( )
A.推动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顺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C.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国内和平 D.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5.1931年9月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要求驻日内瓦代表针对发生于中国之事“召集(国联)行政院,按照国际联合会盟约第十六条之规定(会员国如有从事战争者,‘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迅予必要之措置”,同时通报《非战公约》签字国。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
A.旨在争取英法支持全力围剿红军 B.对国联的作用认识清醒
C.试图通过国际法解决日本的侵略 D.力图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6.1935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规定“富农应照普通农民一样,平均分得土地”“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的自由”。1937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这些规定( )
A.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B.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服务于敌后根据地的需要 D.推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7.下表为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抗战文件,这主要说明( )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1931年9月20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
1935年8月1日 《八一宣言》 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
1936年12月19日 《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 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国共两党根本矛盾已经消弭 B.国民党对日本侵略实行消极政策
C.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D.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8.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形成了遍及东北城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他们发表通电,痛陈“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这体现出东北人民( )
A.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 B.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不满
C.希望得到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 D.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9.1939年12月9日,在某运动四周年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规模盛大的活动,党的领导人强调这“是一个学生运动,是一个青年运动,是一个全国人民为团结抗战而举行的轰轰烈烈有着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是( )
A.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 B.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0.1936年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举行的中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展品中,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和蔡若虹的《学生救亡运动的一幕》等漫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据此可知,该漫画展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C.呼吁国共成立联合政府 D.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
11.如图中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员成分的变化说明( )
A.中共的土地革命吸引大批农民入党 B.中共的思想理论宣传取得显著成效
C.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策略 D.中共拥有十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12.1935年,蒋介石向蓝衣社(特务机构军统前身)社员发问:“法西斯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并自答说:“在中国现阶段的紧急形势下,法西斯主义是最适合的一种奇妙的药方,而且是能够救中国的唯一思想。”蒋介石的讲话意在( )
A.寻求与日本媾和的机会 B.借助法西斯摆脱经济危机
C.争取欧美帝国主义支持 D.为剿灭红军寻找理论支持
13.1936年,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提出了持久抗战争取胜利的方针。1937年8月11日,周恩来、朱德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军政部谈话会上指出:“全国抗战在战略上要实行持久防御”。8月20日,国民政府在《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提出:“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础主旨”。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剿共”政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停止内战已成为国人共识 D.国共在抗战方针上达成共识
14.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一报告的出台( )
A.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15.1914年,在日本军政各方的支持下,许多日本知识分子来华“学术考查”。学者涩川玄耳力荐日本人以此为契机开展对“支那”各方面的研究;佛教史专家常盘大定则呼吁日本佛教徒应以研究中国为使命,整理研究中国的佛教文化;建筑史专家关野贞多次到访中国,大量收购民间所藏文物。这些活动( )
A.保护了中国的文化古迹 B.彰显了日本的学术高度
C.潜藏着日本的侵略意图 D.提高了中国的考古水平
16.抗战初期,中国的目标是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版图;伴随着战争的持久进行,国民政府对战后版图的构想发生了较大变化,既包括从盟国手中收复失土,也包括对边疆地区主权的强化。这一变化表明( )
A.国际秩序倡导公正平等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C.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 D.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17.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
A.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 B.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 D.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8.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
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
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
19.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指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财产,注意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 如增加工人雇农的工资,改良待遇,减租,减息,减税。”该指示( )
A.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逐渐消失
C.标志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D.旨在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
20.蒋介石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提到,“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讲话( )
A.助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意味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标志国民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表明国民党彻底放弃反共立场
21.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主张( )
A.构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B.开辟反抗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C.揭示帝国主义国家本质 D.坚决抵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2.中华民族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打开国门以来,历经109年的艰难转折,中国的整个变迁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缓慢、艰难而痛苦地进行思考的漫长历程。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的《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在叙述这段“人世之剧变至异”的历史的时候,也试着去诠释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下列序号与其对应的书名正确的是( )
卷目 时间 书名
第一册 1840年 ①
第二册 1860年 ②
第三册 1895年 大梦初醒
第四册 1901年 慈禧太后的革新令
第五册 1912年 ③
第六册 1937年 ④
第七册 1949年 百年瞬间
A.①巨痛与自强②被轰出中世纪③大灾难与大牵手④颠沛的共和
B.①巨痛与自强②被轰出中世纪③颠沛的共和④大灾难与大牵手
C.①被轰出中世纪②巨痛与自强③颠沛的共和④大灾难与大牵手
D.①被轰出中世纪②巨痛与自强③大灾难与大牵手④颠沛的共和
23.1937年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共发行了五套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票,并强制在各沦陷区流通。日本还通过控制商品流通﹑税收以及日本银行拨款来维持军票价格。日本这些举措( )
A.利于转嫁战争负担 B.扰乱了国统区的经济秩序
C.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D.为全面侵华战争作了准备
24.1938年11月 30日,日本政府御前会议作出《调整日华新关系方针》的决定。该方针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国防上、经济上,特别是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这一方针出台的原因是( )
A.百团大战给予日本沉重打击
B.日本确立“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
C.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D.日军开始以掠夺资源为军事目标
25.日军占领北平后,规定自1938年1月起改用东九区时为标准时间,每日中午由伪北平中央广播电台转播日本东京广播电台的报时节目,作为对表的标准。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日军把“江汉关报时钟拨快一小时,称为新钟,与日本东京对准时刻”。日军的这一行径( )
A.试图调整主要侵华方式 B.改变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C.泯灭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D.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意图
26.此图为1938年11月11日日本朝日周刊出版的《中国事变画报》第四十五辑《广东占领特辑》,读图可知( )
A.日本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B.日本美化自身侵略战争行为
C.日本凸显其在中国良好形象 D.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与日伪争夺教育权。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送赴后方学习。这些举措( )
A.使国民政府赢得民众广泛支持 B.实现了抗战时期教育有序化
C.有力地回击了日本的奴化教育 D.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
28.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宣称:中国不但毫无长进,而且每况愈下了。到了最近几年,联俄容共,情甘赤化,还竭力寻求欧美的援助,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盛京日报》的观点旨在( )
A.揭露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 B.掩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抨击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 D.批评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29.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0.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这一协议( )
A.受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积极推动 B.顺应了当时合作抗日的潮流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激励了广大的民众共御外侮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之前,关于中华血缘之祖的说法有多种。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黄帝本纪》时,走访了黄帝足迹所历之地,考察了黄帝的事迹与影响,最终把黄帝作为第一位的古圣帝写入《史记》。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东汉时期,光武帝把黄帝作为“中央之帝”定期予以隆重祭祀,祭祀的规格都有严格规定。在统治者看来,“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而且,黄帝不再是陪祭之神,而是作为真正的“中央之帝”予以隆重祭祀,其突出标志显示在祭品等级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
——摘编自刘德杰《汉代对黄帝始祖的认知与接受》
材料二 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拟于本年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陕西祭拜黄帝陵。国共两党的祭文都赞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但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共产党的祭文分三个层次,从“赫赫始祖”到“雄立东方”是第一个层次,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始祖轩辕;从“世变沧桑”到“我为奴辱”是第二个层次,讲述国运变化;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世人最终还是通过延安《新中华报》相关消息看到这篇祭文。
——摘编自朱召鸿《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祭祀黄帝陵的文化认同与政治分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黄帝认同现象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国共两党祭黄帝陵的原因及主要分歧。
32.[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为配合日本侵华,台湾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殖民当局首先禁止台湾同胞使用中文,一律使用日语。各级学校停开汉语课程,一律使用日文教科书,并强迫学生接受日本国民训练,提倡敬仰天皇,树立“忠君(天皇)爱国(日本)”的思想。殖民当局下令拆除中国寺庙,捣毁各种民间神像,大肆修建日式神社,供奉日本神祇,强迫台湾同胞“参拜”。1940年,殖民当局又推行“改姓名运动”,要台湾同胞将中国姓氏改为日本姓氏。生活习俗上,殖民者禁止台湾同胞穿中式服装,强迫穿日本和服,吃日式料理。
1941年,殖民当局又成立了“皇民奉公会”,将台湾同胞纳入各种“奉公会”,如产业奉公会、文学奉公会、挺身奉公会等团体。在全岛开展各种“奉公”运动,如“献金报国”“储蓄报国运动”,强迫台湾同胞从事毫无报酬的繁重劳动,残酷压榨台湾人民。
——据张春英《“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的举措与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一二·九运动直接原因是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两运动都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中国是北洋军阀政府,排除C项;D项描述不符合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没有使中国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希望以对外‘镇静’工夫来对内,以对内强硬态度来对外”和所学可知,当时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了媒体舆论的谴责,要求其转变策略一致对外,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B项正确;“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并非文章的主旨,排除A项;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报刊中的内容只代表一个媒体舆论的态度,不可能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如此重大的影响,而且1932年才开始局部的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强调应当允许资产阶级出身的专门人才参加苏维埃政权及其机关的工作;应当停止过去那种剥夺富农和商人的政策,停止侵犯小土地所有者和私人工商业者等,这是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来抗日,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形势,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共的主张,并不能看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排除A项;1937线全国性抗战展开,排除B项;当时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毛泽东主张吸收一切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民族革命指的是反对外来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铸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所以,这一“改变”是为了顺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斗争的对象是列强和军阀,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国内和平,斗争的是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试图通过《国际联盟盟约》与《非战公约》解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问题,《国际联盟盟约》与《非战公约》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问题,而非围剿红军,排除A项;依据所学可知,国联并不能真正制止侵略,国民政府将解决民族危机的希望寄托于国联,说明国民政府对国联的作用认识不够清醒,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力图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和《非战公约》遏制日本的侵略,而不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对富农、地主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团结地主、富农参与抗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B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对地主、富农的政策符合当时革命的实际需要,并非右倾错误,排除A项;1937年11月,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未建立,排除C项;1935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政策的调整正是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做出的,逻辑颠倒,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子1931年以来就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抵抗日本侵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抗战决心,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的根本矛盾没有“消弭”,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共产党对抵抗日本侵略的态度,而非国民党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共产党面对日本侵略,坚定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日本的企图,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沦陷后,东北抗日义勇军队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抵抗日本的侵略,反映了东北人民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反映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并非因为对国民政府政策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没有涉及他们希望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1939年12月9日,在某运动四周年的日子里”可知,这一运动应该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所以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原因是日本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B项正确;皖南事变是在1941年,排除A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在1919年,排除C项;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是在193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1936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等信息可知,这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脚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所以这些漫画是为了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共同抗日,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37年才建立,所以此时还谈不上“巩固”,排除A项;此时全面抗战还没有开始,这些漫画是要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而不是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B项;国共要成立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这些漫画此时还是为了救亡,而不是呼吁成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图示,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大批农民入党,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党为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战,吸纳大批拥护抗日的中小商人、地主、知识分子入党,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映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策略,C项正确;“土地革命吸引大批农民入党”只能说明1933年党员状况的原因,排除A项;导致党员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革命形势和党的政策,而非理论宣传,排除B项;“拥有十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与1933年时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相对单一的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局部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在中国现阶段的紧急形势下,法西斯主义是最适合的一种奇妙的药方,而且是能够救中国的唯一思想。”及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而蒋介石此时主要目标仍旧是剿灭红军,法西斯主义的“反共”口号成为他剿灭红军的重要理论支持,D项正确;蒋介石此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重心在反共而不是与日本媾和,排除A项;国民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渡过经济危机,排除B项;蓝衣社的主要工作方向并非争取西方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和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全国抗战在战略上要实行持久防御”与“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础主旨”可知,国共两党都在强调持久抗战的方针,这说明他们在抗战方针上是达成了共识的,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并未在当时全面放弃“剿共”政策,只是暂停了针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了“剿共”政策,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国人对于抗战与内战的看法,无法得出“停止内战已成为国人共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材料表明在1935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代表民族的,应该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B项正确;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是相持阶段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和日本)。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14年,在日本军政各方的支持下,许多日本知识分子来华“学术考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状况,潜藏着日本的侵略意图,C项正确;当时在日本军政的支持下,不可能为了保护中国的文化古迹,也和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日本军政的支持下,日本各方面研究中国,与彰显了日本的学术高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说在日本军政的支持下,日本各方面研究中国,没有涉及中国的考古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题干“抗战初期,中国的目标是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版图;伴随着战争的持久进行,国民政府对战后版图的构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变化,中国对自身权益的争取和维护意识增强,这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D 项正确;当时的国际秩序并不公正平等,排除 A 项;帝国主义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而是在战争中不断调整策略,排除 B 项;题干不能表明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的这种态度是绥靖政策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欧洲战场还未开始,排除A项;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不是缘于英、法、美的退让,排除B项;英、法、美的这种态度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可见,毛泽东主张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合作时,应保持独立性,即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地位,B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联合政府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8月已经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中央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十地财产,注意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的指示,这是为了同时团结地主和平民等阶层,从而共同进行抗日,D项正确;抗日民族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A项;国内阶级矛盾只是重要性下降,低于民族矛盾,而不是逐渐消失,排除B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坚定抗战的决心,团结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这助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项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的标志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颁布与通过,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宣言》,无法得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的结论,排除B项;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排除C项;“国民党彻底放弃反共立场”的说法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日本侵华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主张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构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A项正确;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开辟是在二战全面爆发后,二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主张揭示帝国主义国家本质,排除C项;日本在七七事变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项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史阶段,“被轰出中世纪”符合此阶段的特征;②19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这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阵痛后,清政府展开的自强运动,“巨痛与自强”符合此阶段的特征;③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个民主共和的政权,“颠沛的共和”符合此阶段的特征;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当年国共之间的第二次合作形成,“大灾难与大牵手”符合此阶段的特征,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日本在中国发行军票,并通过控制商品流通、税收以及银行拨款来维持军票价格,这些举措实质上是利用军票来掠夺中国资源,为战争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军票的强制流通,日本可以更容易地在中国市场上获取物资,从而减轻其战争负担,A项正确;军票强制在各沦陷区流通,与国统区无关,排除B项;虽然日本发行军票并强制流通的举措对战争有一定影响,但它并没有改变战争的进程,排除C项;1937年至1945年本身就处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为全面侵华战争作了准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随着战争的长期化,为了支撑战争的持续进行,日本确立了“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企图通过对中国华北等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所以出台了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紧密结合地区的方针, 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态度不是日本出台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日军一开始发动战争就有掠夺资源的目的,但这不是此时专门出台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日军占领北平后,改用东九区时为标准时间,武汉沦陷后,江汉关报时钟与日本东京对准时刻,是日本在政治文化方面进行的侵略行径,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意图,D项正确;日军主要侵略方式依然是军事侵略,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改变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表述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泯灭了国人的民族意识,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图是日本在占领广东后新闻宣传的内容,从图来看,日本士兵背着中国人,这与日本侵略中国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是日本对自身侵略行为的美化,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排除A项;该图是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排除C项;图中没有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日伪争夺教育权”,成立相关组织,这是对日本在敌占区进行奴化教育的有力回击,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教育措施并没有赢得民众广泛支持,排除A项;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实现战时教育正常化,但随着战争的推进,战时教育难以正常运转,排除B项;“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抗战中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排除D项。故选C项。
2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盛京是沈阳的旧称,1937年已被日本控制,《盛京日报》为日本舆论宣传机关,报中指责苏联、中国、欧美,是在为日本侵华找借口,掩盖其独占中国的野心,B项正确;揭露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抨击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都是表面现象,而非日本的真实意图,排除A、C项;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材料中的大手手指上写有“工农学商军”,意在强调大家的联合能够有效打击日寇,B项正确;1938年前的正面战场采用片面抗战路线,与漫画不符,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1938年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3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中共代表王世英”“抗日原则”“双方互派代表”“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可知,西安事变前,面对日本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西北地区杨虎城和中共秘密合作,力争共同抗日,反映了杨虎城与中共的合作抗日顺应了当时的潮流,B项正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此协议在1936年2月达成,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双方是秘密签署的协议,未对外公布,故不能激励了民众共御外侮,排除D项。故选B项。
31.(1)特点:黄帝地位不断上升;黄帝形象趋于神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认可;黄帝祭祀逐渐制度化。(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有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对后世中华民族起源学说产生深刻影响;存在浓厚的迷信色彩。(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亟需凝聚各方面力量抗击日本侵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已经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即可)
分歧:是否明确全民族抗战的方针;是否公开报道相关祭文,向民众宣讲抗战道理。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可知,黄帝地位不断上升;根据材料一“‘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可知,黄帝形象趋于神化;根据材料一“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可知,从民间信仰到官方认可;根据材料一“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可知,黄帝祭祀逐渐制度化。第二小问影响:对黄帝形象的认同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视为华夏始祖,这有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对黄帝形象的认同对后世中华民族起源学说产生深刻影响;祭祀活动以及黄帝形象的塑造存在浓厚的迷信色彩。
(2)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37年(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亟需凝聚各方面力量抗击日本侵略;从文化角度分析,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小问分歧:根据材料二“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可知,是否明确全民族抗战的方针;根据材料二“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可知,是否公开报道相关祭文,向民众宣讲抗战道理。
32.(1)特征:服务于日本军事目标;规模大,范围广;组织严密,有计划性;专业性强,手段多样。
影响:便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领土安全。
(2)意义:为华北敌后抗战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揭露日军暴行,利于发动群众抗日;为后来解放华北和治理华北奠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根据“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服务于日本军事目标;根据“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得出规模大,范围广;组织严密,有计划性;专业性强,手段多样。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便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领土安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根据“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得出是为华北敌后抗战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根据“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得出揭露日军暴行,利于发动群众抗日;根据“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得出为后来解放华北和治理华北奠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
33.(1)举措:禁止使用中文,一律使用日文;停授中文课,使用日本教材;实行国民训练,提倡敬仰天皇;拆毁中国寺庙,修建日式神社,强迫民众参拜;改中国姓氏为日本姓氏;改变生活习俗,强迫变为日本的生活习俗;成立政府组织,推行日化;强迫效忠日本。实质:民族奴化政策,消灭台湾地区人民的反抗意识,推行侵略政策。
(2)影响:该运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使部分台湾民中形成“皇民化”情节;加剧了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促进了台湾地区人民的反抗。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37-1941年的中国。举措:依据材料“殖民当局首先禁止台湾同胞使用中文,一律使用日语”,可得出禁止使用中文,一律使用日文;依据材料“各级学校停开汉语课程,一律使用日文教科书”,可得出停授中文课,使用日本教材;依据材料“国民训练,提倡敬仰天皇”,可得出实行国民训练,提倡敬仰天皇;依据材料“殖民当局下令拆除中国寺庙,捣毁各种民间神像,大肆修建日式神社,供奉日本神祇,强迫台湾同胞‘参拜’”,可得出拆毁中国寺庙,修建日式神社,强迫民众参拜;依据材料“要台湾同胞将中国姓氏改为日本姓氏”,可得出改中国姓氏为日本姓氏;依据材料“生活习俗上,殖民者禁止台湾同胞穿中式服装,强迫穿日本和服,吃日式料理”,可得出改变生活习俗,强迫变为日本的生活习俗;依据材料“1941年,殖民当局又成立了‘皇民奉公会’,将台湾同胞纳入各种‘奉公会’,如产业奉公会、文学奉公会、挺身奉公会等团体”,可得出成立政府组织,推行日化;依据材料“强迫台湾同胞从事毫无报酬的繁重劳动,残酷压榨台湾人民”,可得出强迫效忠日本。
实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项运动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习惯各方面进行同化,实质是民族奴化政策,消灭台湾地区人民的反抗意识,推行侵略政策。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37-1941年的中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项运动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习惯各方面进行同化,可得出该运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和使部分台湾民中形成“皇民化”情节;结合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加剧了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也会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促进了台湾地区人民的反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