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斌
单位
滕州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笔墨丹青
一、教材分析
本课需掌握汉字、绘画起源与发展演变进程的史实,熟悉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和作品。理解时代变迁对书画风格的影响,要把不同时期形成不同书画风格这种文化现象放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考察。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学生分析
高二55班学生总体来看两级分化较大。特尖生与后进生差距较大。中间的临界生数量较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充分发挥 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特尖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临界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历史情境设计;2、史料学习;3、交互式信息化教学。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音频+经典绘画作品
提问绘画特点
《笔墨丹青》文人山水画
整体建构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馆
提问不同时期特点
《自主学习》
讲授
自主建构
史料学习
不同时期绘画作品
探究
设计定时训练
当场完成
15调考、高考题
探究
纵向分期比较,横向中西比较
同位讨论
史料、图片
总结
表格设计
自主完成
表格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能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2、能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3、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与其所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1、针对目标1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回答相关问题;
2、针对目标2的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和小组讨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3、针对目标3的方法:结合必修一及必修二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与其所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
课件41张PPT。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唐代宰相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韩滉《五牛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清明上河图》 郑板桥《墨竹图》 中国画的真正灵魂和精髓在于流淌于笔墨丹青间的精神气韵,在于他们承载着这个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精神气骨,含蓄,宁静,悠远,大度。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这是一曲美妙的乐章,笔墨飘香,沉淀千年,这已然成为华夏文明永久的标签。重新发现中国绘画之美笔墨丹青
留言厅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展馆展厅一:远古展厅展厅二:魏晋展厅展厅三:大唐展厅展厅四:两宋展厅展厅五:明清展厅二、展厅留言 一、展厅参观: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寻觅古老东方的文化密码第一展厅:远古时代起源:新石器时代 陶画集体舞蹈图地画 双人图壁画 东巴舞观察上面三幅图画,体现了原始社会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自然、生动、质朴而又不失浪漫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东汉 门楣画像石初步发展:战国至秦汉赏——翰墨千年之大美色彩艳丽,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第二展厅:魏晋时代感受士人群体的生命共振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毛笔 朱砂墨宣纸荷叶端砚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初识中国画笔墨丹青中国画的含义: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按主体分:国画分类1:宫廷画,民间画 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中国画特点2:讲求神似、意境、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挥发。3: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魏晋文人画凸显个性,“以形写神”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为什么在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仍能得到发展,并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1、魏晋社会危机
2、士人群体的形成
3、笔墨纸张的改进第三展厅:大唐时代感受盛世文化的雍容气象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画中人物酥胸长裙,体态丰满,一派宫廷生活的闲情逸致。盛唐雍荣华贵赏——翰墨千年之大美(唐)吴道子绘《天王送子图》赏——翰墨千年之大美韩滉《五牛图》 唐德宗时的宰相韩滉,擅长画牛,并有好用粗重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富有农家风情,传世的《五牛图》中各牛的动态不同,肥瘦有别,毛色互异,笔法简朴而又变化多趣,曲尽其妙。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王维:长江积雪图
(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藏) 王维,的画可以使人品昧到音乐和诗歌的意趣,具有清高、秀润、纯静的艺术境界。苏轼称他“画中有诗”。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大唐艺术为何雍容华贵、气象万千?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发展第四展厅:两宋时代领略文人意趣,徜徉民间风情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赏——翰墨千年之大美1、文人画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千里江山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长12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路转峰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里之感。 灵魂:意境北宋的山水画——阳刚豪迈南宋的山水画------ “残山剩水”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风格有何不同?和时代有何关系?宋代,文人山水画为何从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合作探究1、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2、理学的兴起 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北宋:国家统一——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江南——构图不对称、残山剩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赏——翰墨千年之大美2、民间风情画探——画里画外之历史网友的留言:我的留言:反映了绘画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宋代之后民间风情画的兴盛,折射了时代的变化——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以及文化普及我的留言:第五展厅:明清时代领略文人志向,徜徉民间风情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明清文人画怪僻清新、风格奇特郑板桥的《兰竹图》《鲶鱼图》赏——翰墨千年之大美1、文人画赏——翰墨千年之大美2、民间风情画剪纸画潍坊杨家埠年画 浓郁生活气息,色彩艳丽,实用性强你能区分开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吗? 探——画里画外之历史文人画:讲究意境,不求形似,借物抒情风俗画: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写实为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岩画或陶画等绘画艺术的源头帛画《人物龙凤图》马王堆汉墓帛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更注重意境马远
夏圭通过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朱耷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山径春行图》《山水十二景》《洛神赋图》《松鹰图》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客观反映《集体舞蹈图》《人物龙凤图》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朱耷《松鹰图》
郑板桥《墨兰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自然、生动、质朴而又不失浪漫色彩艳丽,气势宏大、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第二篇 展厅留言
——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达芬奇 《蒙娜丽莎》
画家首先将镜子拜为老师明 唐寅 《牡丹仕女图》 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镜头一:中西绘画霍贝玛《乡间村道》镜头一:中西绘画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折还坚劲,
任尔颠狂四面风。镜头二:文人风骨 墨竹图 郑板桥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中西绘画异同注重写实,表现手法以定点透视为主追求意境,注重表达个人主观性情,
表现手法以平视为主中西镜头三:文化传承 2012年,网友“刘治治”把一些剩菜重新排列组合,结果发现别有一番味道。这些图片引起网友大量转发。几张菜叶,几片面包屑,几颗青豆,一块肉片,传统绘画的别样风情呼之欲出!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品翰墨飘香之精髓,悟艺术人生之真谛镜头四:文人同根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