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 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 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 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 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应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 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例如:初中语文中的《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又如: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第一节第一目“礼 乐文明的确立 ”中的“百家争鸣”中已学习了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 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二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 节课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图片、视频、文字史料等手段,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文字史料、图片等,给学生搭建 思考、讨论问题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培养学生阅读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 多媒体等不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到革命者优秀的品质和闪光点,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只要读懂这本书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半部论语治天下”展示《论语》书影由《论语》导入百家争鸣。
?
观看PPT演示文稿
PPT演示文稿
讲授
(一)学生活动解决诸子百家的代表思想
?1、儒家思想???两组共同解决儒家思想
活动一:孔子的思想(3分钟)
学生查阅孔子的教育思想然后提问,孔子还有那些教育思想?学生设计问题:孔子删定的六经是?
教师过渡:孔子创建儒家学说,经后世先贤哲人传承,成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给每个中国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请战国孔子思想的继承人上来吧!?
活动二:孟子、荀子的思想(4分钟)
学生查阅资料提出儒家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让后讨论!学生设计问题:孟子和荀子的代表著作?
教师过渡:外国人的眼中,我们中国人得志的时候是积极有为儒家,失意落魄时候便是寄情于山水的道家。那道家思想是什么样子的?
2、道家思想
活动三:道家学派的思想(6分钟)
学生查阅资料提问道家思想是否对当今社会和环境问题有启迪?学生设计的游戏:用实际例子来阐发道家思想。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辨证思想生活化和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和发言。有无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教师解释:有用有用?但是无用乃大用呢。以一种辩证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教师过渡:“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那同学们倡导“以德治国”和恢复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哪家的学说呢?中国历朝统治者外用儒家学说治国,实质则信奉权术和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那法家思想为何深受统治者衷爱呢?
3、法家思想
活动四:法家思想(3分钟)
学生设计活动:道教和法家的代表著作?
4、墨家思想
活动五:墨家思想(2分钟)
(二)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对后世的历史意义(3分钟)
教师语:这些思想巨匠在纷争战乱的时代,为了共同的理想,救人民于血雨腥风之中,奔走各国之间,阐述自己救国救民思想,相互辩驳,相互吸收,形成了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的“百家争鸣”局面?请下一位组阐述其意义!
活动六: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后世中国有什么意义??
(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阅读材料和阅读教材归纳原因】(10分钟)
教师过渡:?我们学习历史是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分析“百家争鸣”从哪里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
尽量将其内容进行合理整和。充分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的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PPT展示图片及问题等。
小结
????铁器和牛耕的普及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解体,陷入春秋诸侯混战的局面。一位学者曾说:“人类的未来寄希望于一些终于懂得生命的意义,并担负起全部生命责任的人”。先贤们面临时局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本着对生命尊重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创立以?“仁”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讲究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信奉法治、秩序的法家思想和兼爱的墨家思想等,避免人民再次陷入战乱之苦,从而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命运,铸就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本着“慈爱”的心,尊重和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而奋斗吧。给古老的华夏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让他重新焕发生机,再造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成为我们祖国昌盛和我们幸福生活的智慧和精神源泉吧。
?
进行学习评价
用PPT演示文稿演示知识体系绘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具体教学特色如下:???
1、采用情景设置,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
2、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的整合。使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3、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的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培养其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