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6:04:49

文档简介

姓名
王义明
单位
胶南市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梨园春秋
一、教材分析
必修三第10课,对于提高学生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有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加深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应这一论断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素养。进入高二以来,在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渠道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音频、视频资料—黄梅戏片段、越剧片段激发兴趣移入课题。
目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历史视频,目的是通过文字和形象资料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增强历史思维,多角度认识问题,理性的得出历史结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音频:女驸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段心伤
听音辩曲,说出曲种
多媒体演示音频
讲授研讨探究
古代戏曲的源头
古代戏曲的发展
古代戏曲的鼎盛
多媒体展示图片、漫画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播放视频《说唱脸谱》和学生一起领略京剧的美。
阅读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及音频视频资料
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引导梳理知识脉络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和课本目录,建构本课知识体系:源头—发展—鼎盛
体系视图展示
?
?
?
?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梳理知识脉络
以古代喜剧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主要剧种为内容,构建本课的知识脉络和体系,突出体现古代戏剧发展历程,凸显“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论断。
2、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古代戏曲的氛围中感受戏剧的发展和享受美的熏陶。
本课设计通过音频《女驸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说唱脸谱》等丰富的音画资料,营造恰切的学习氛围,力图让学生在感受中感悟和学习。
3、以合作促成长、以探究启迪智慧
学习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探究发掘,促进学生集体进步。本课通过大量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启迪智慧。如:
1、材料一: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剔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得管,满村听说蔡中郎。
——陆游
阅读史料,和同学讨论一下,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南戏产生在宋朝的原因吗?
2、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 1.政治、宗教因素:
2.经济因素:
?3.文化因素:
课件35张PPT。谁料皇榜中状元
——《女驸马》选段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 好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 罩啊罩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 花好月儿圆哪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玉: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第10课11111111111111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会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 戏曲的起源
原始社会——傩(萌芽)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蕴含着戏曲的萌芽傩戏:从“酬神”到“娱人”的变迁(戏曲源头) 人们一直相信“傩仪”具有驱鬼酬神、消灾避难的神力。如今傩师作为傩仪的传承者,其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他能否人们心理带来平安,更取决于他能否带给人们现实的快乐和欢娱。庄重、严肃的傩祭仪式被轻松、愉快的傩戏所取代,使古老的傩祭发生了从“酬神”到“娱人”的重要变迁。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
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
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法国学者斑文干教授在对
西方“狂欢节”和中国傩戏进行比较后说:“两者在现代世
界里的演变有许多相通之处。尽管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
表现出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忧虑和辟邪的愿望。”德国学者
罗斯纳教授说,在奥地利、瑞士的一些偏僻山区,至今还
有类似中国傩文化的祈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假面民俗仪式。
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一个支系中至今还有系列假面舞蹈仪式
“傩季舞”,这些原始形态舞蹈仪式同中国湖南土家族的
“毛谷斯”、贵州彝族的“撮泰吉”、广西融水苗族的“芒篙”
等傩仪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现在人们所举行戴假面具的化装舞会,应该起源于(  )
A.原始社会的傩仪  B.秦汉的戏剧
C.宋代的瓦舍 D.清朝的京剧
【答案】 A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人们在看戏表演戏剧的地方称为什么?看什么戏?主要流行于哪个社会阶层?瓦舍;南戏;市民阶层材料一: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剔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得管,满村听说蔡中郎。
——陆游阅读史料,和同学讨论一下,你能根据
所学知识说说南戏产生在宋朝的原因吗?
南戏产生在宋朝的原因:
a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坊市限制废弛
b出现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材料一)
c各种通俗文化的发展(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材料二〉等表演)
d市民阶层壮大。南戏——赤桑镇古代戏曲的发展--宋代:南戏
(1)背景:
(2)形成:
(3)特点及成就:商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出现了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吸取前代优秀成果,各种通俗文化的发展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朝的娱乐场所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背景:
(2)特点
(3)影响:
元杂剧有哪些代表
人物及代表作?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文人地位低下,仕途碰壁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
③统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而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西厢记百戏之祖——明朝昆曲(1)演变:
(2)特点:
(3)影响:
兴起于元末明初,
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明代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多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1.背景:
(1)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内因:清_____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徽班吸收了湖北_____、昆曲、秦腔等多种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3.繁盛:同光年间。
4.特色:
(1)艺术程式:角色划分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 的传统。
(3)艺术手段:综合运用_______________等艺术手段。
(4)渲染气氛:用 控制节奏。
5.影响:
(1)将中国戏曲推向新高峰,被誉为“_____”。
(2)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京剧之美京剧的四大行当赏析生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另有“正旦”之称,端庄、严肃、知书达理,在旦行里占据重要位置。?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 【要点归纳】学案导学P22 NO.2知识大迁移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仪”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3)政治黑暗是元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
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戏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发展和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元杂剧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方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影响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因素,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分子则自始至终都起着重要作用。1、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2、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3、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4、徽班进京的直接原因是:
A、谋求艺术发展 B、满足皇室文化娱乐需要
C、庆祝康熙寿辰 D、与昆曲进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