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件(25张PPT)+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件(25张PPT)+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6:23:00

文档简介

姓名
俞志涛
单位
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对于理解本单元其后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重大的意义。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讲述时,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 18世 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时,可注意本专题与必修一第六、第七课和本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即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 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还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 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泰勒斯对自然的探索”,主要介绍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自然哲学流派,摆脱传统的宗教解释,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第二目“智者学派——把哲学引入社会领域”,介绍了智者学派适应社会的需求,应时而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第三目“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引领哲学新方向”,介绍了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从而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四目“亚里斯多德的理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介绍了亚里士多德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学生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 第一课,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的哲学发展历程史,高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同时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讲述希腊神话故事,看漫画,读寓言和课堂探究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人文 精神内涵的理解,树立尊重别人,善待生命,平等与人相处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泰勒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主张,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2.理解:泰勒斯“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3.运用:
(1) 引导学生探究古希腊作为人文精神之源形成的背景,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先哲们的思想主张与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 经济的发展,在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引导学生探究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关系的能 力。
(2)引入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
2.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后的观察、发现,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先哲们的思想及实践,使古希腊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以后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苏格拉底与亚里土多德的倡导人们追求知识、真、善、美,并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的思想和实践打破了传统的以宙斯为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家族观,他们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华。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视频,音频,小白板(投影仪)
1、课堂导入:(出示幻灯片)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简单概述本单元主题,即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而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打出课题《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所以,一谈起西方文化,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希腊,正所谓“言必称希腊”。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哲学更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源头。但是,在哲学产生之前,希腊人的世界观是什么?他们如何解释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呢?又如何看待人生中的爱情、战争、嫉妒呢?
(出示幻灯片)俄狄浦斯王的剧照,由学生讲述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提问:请思考,故事中是谁主宰着一切?
(出示幻灯片)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思路:通过“教学导语”的引导,把学生思维带入本课重点内容,以达到“点题”的目的;以图片进行“情境营造”,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以达到凝神的目的;通过“讲故事、设问”,渲染教学情感,以达到“起兴”的目的。)
2、小组合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解决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并派代表上台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点评,教师总结。通过学生合作展示,达到识记、理解本课基础知识的目的。
3、展示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认识万物的尺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评价。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出示幻灯片)俄狄浦斯王的剧照,引入问题希腊人的世界观是什么?他们如何解释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呢?又如何看待人生中的爱情、战争、嫉妒呢?
?
观看幻灯片,结合课本,思考问题。
PPT,视频。
讲授新课
展示泰勒斯,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图片。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提炼他们的主要观点。
PPT,小组合作
探究
出示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阅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这一观点的评价
PPT,小组合作,探究。
训练
展示基础训练试题
抢答问题
PPT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点评
?
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学生评价
小组长汇报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研讨疑难,当堂解决
明确疑难题目,当堂解决
学生讨论展示解决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多媒体资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2)????启发探究式教学,本身哲学理论较难理解,故补充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呈现图形化,知识梳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件25张PPT。 希腊——欧洲人的精神家园奥林匹亚运动 希腊——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一提到希腊,就有一种家园的感觉”
——黑格尔 希腊——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希腊人的三大思考思考一:世界本源思考二:人的价值思考三:理性与人 世界是由神主宰的,神主宰一切思考一:世界本源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存在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里特思考一:世界本源世界是一种物质,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希腊人精神觉醒的标志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普罗塔哥拉思考二:人的价值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普罗塔哥拉否定以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探究一圆……句号……字母……零……“人是万物的尺度”探究2:普罗塔哥拉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进步性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含义局限性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前7世纪)
①人们意识的觉醒,开始对宗教神话产生怀疑,开始探究世
界的本来面目;(惊异)
②古希腊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和殖民扩张为哲学产生提供
了物质基础;(闲暇)
③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思想活跃,为希腊哲学产生创造了前提。(自由)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和第47页的“解析与探究”,思考: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如何具备“惊异”、“闲暇”和“自由”这三个条件?),古希腊哲学的含义和特点?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好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去……
——【俄】克雷洛夫《熊和隐士》 “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出错恶的行为 知识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他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有“西方孔子”之称。
马克思称之为“哲学的创造者”,后人称他是“智慧、泰然与明净的化身”思考三:理性与人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主张:1)认识人自己
2)“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美德即知识”探究3: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同:
(1)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异:
(1)智者学派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探究学习遗言:“我们曾向克雷波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不要忘记付钱给他。”《苏格拉底之死》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苏格拉底孔子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的权威D探究思考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相同:关注人、社会;都强调道德;重视教育。
不同:孔子从君主统治利益出发,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压制人的个性。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利于个性发展。《理想国》“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逻辑学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考三:理性与人希腊人的思考自然界万物由水生成自主意识
精神觉醒社会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人自己认识人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
知德合一
(知识即美德)开启新方向、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人的思维真理高于一切创立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理性顶峰一、自然哲学:从神到自然——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
从自然到社会——人文精神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苏格拉底:从社会—人的伦理道德

四、亚里士多德: 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强调人类的理性
体现人文精神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lan shang(起源)课堂小结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的含义人文主义humanism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文化,
中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存在极大差异。中国培养臣民,西方培养公民。中国注重统一皇权,西方注重个性民主。感悟苏格拉底名言警句录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上天赐给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