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17: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文艺媒体要看见中国故事的主流:要关注那些能多层次、全方位反__①__(yìnɡ)中国历史与现实,注重突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突出中国人在向现代化__②__(mài)进路途上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的作品;要关注那些向世界提供(  )、大有作为的中国人的艺术形象。文艺媒体要__③__(shuài)先采用多种方式,(  )出优秀作品__________,助力那些最能代表中国现实变化和中国精神的形象、那些丰满多元有传播力的艺术形象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更全面、更(  )地了解中国。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五花八门 表彰 深入
B.五花八门 彰显 深刻
C.多姿多彩 彰显 深入
D.多姿多彩 表彰 深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媒体要关注中国故事的主流
B.文艺媒体要展现中国故事的主流
C.文艺媒体要察觉中国故事的主流
D.文艺媒体要发明中国故事的主流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是如何多角度、多视点挖掘代表中国历史现实的典型的
②是如何将他们的人性魅力与性格描写进行有机融合的
③是如何将这些典型的刚性表现与柔性表现并举的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题。(23分)
邮局,邮局!
肖复兴
①邮局,是我青春情感与记忆的守护神。
②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
③我第一次走进邮局,是上小学四年级时。那时的邮局,
兼卖报纸杂志。我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少年文艺》。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风雪弥漫的内蒙古修铁路的姐姐,每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拿着汇款单,到邮局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我心里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为有《少年文艺》上那些故事,有姐姐的关切。
④除了给姐姐写信,我第一次给别人写信是读高一的时候,写给一位在别的学校读书的笔友。整整三年,几乎一周收发一次。每一次,我在教室里写好信,到邮局买个信封和一张4分钱的邮票,把信和少年懵懂的心事,一并放进邮筒里。然后,愣愣地望着邮箱,仿佛投进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只鸟,生怕它张开翅膀从邮箱里飞出来。静静的邮局里,洒满黄昏的金光,让我觉得那么美好,充满一个少年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⑤上山下乡高潮到来,我去的是北大荒。那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夏天,荒草萋萋;冬天,白雪皑皑。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几个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永远刻在我记忆里的是给母亲寄钱的那一次。那一年,父亲突然病逝,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人。我春节前无法赶回家,怕母亲担心,于是跑到邮局,给母亲寄去30元,又写了一封信,尽管母亲不识字,但我相信母亲会找人念给她听。很长一段时间,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因为那里有我要寄出的或收到的信件,那些信件无一不是家信和朋友们的信件,即便不是“烽火连三月”,一样的“家书抵万金”。
⑥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文章之后,总会有信件、稿费往来,也就常去邮局,和家对面的邮局工作人员都熟,他们中大多是年轻姑娘。有一次,我到邮局取稿费,柜台里坐着个小姑娘,等她办理手续时,我顺手抄来柜台上的几张纸,隔着柜台,画了张她的速写像。取完钱,小姑娘忽然对我说:“我看过您好多文章,上中学时还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您的文章。”我受到表扬很受用,把那张速写送给了她。她接过画笑着说:“我看见刚才您在画我呢!”她的样子让我感到亲切。
⑦在没有网络的时代,邮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几年,网络发达了,我也不用常去邮局了。
⑧一天黄昏,一个女子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她又立刻掉头,骑到我的身边,停下车,问道:“您就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没有认出她来。她高兴地说:“看着觉得像您!有近二十年没见您了,那时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书、寄信。”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她还是个年轻小姑娘呢!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我们站在街头聊了好一会儿。茫茫人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邮局而彼此如水横竖相通。
⑨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的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我总有深深的感情。是邮局连接起天南地北,是邮局守护着尘封的记忆,是邮局淬炼出尘世间的人情味儿。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一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⑩邮局!邮局! (有删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愣愣地望着邮箱”是神态描写,写出“我”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
B.第⑧段场景的叙述描写,表达了“我”对生命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之情。
C.“邮局”是本文的线索,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重要意义,全文条理清晰。
D.本文写“我”和邮局的故事,展现作者语言自然、质朴的文风特点。
3.阅读第③—⑥段,请概括“我”到邮局所做的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三年和笔友互通信件,几乎每周都去邮局给笔友寄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邮局取稿费,并画了张速写像送给邮局工作人员。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几个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赏析句子)(3分)
(2)很长一段时间,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赏析加点词语)(3分)
5.“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的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我总有深深的感情。”请简要概括这句话蕴含的情感。(5分)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5分)
①学问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一个是“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其实就是“问”。如果仅仅是善于答题,那么对科学的发展,贡献并不多。因此,我们想要做好学问,成为一流人才,就得好好地想。
②做学问需要勤奋。勤奋意味着努力学习,努力学好的学问。“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思考不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数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 500多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颇具天赋的大数学家,他们累积了很多了不起的学问。无论我们有多高天分、多擅长思考,都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学问,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前人这些了不起的学问。
③第一流的学问如何产生?最主要的是提出问题。
④《礼记·学记》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这里撞的“钟”,就是大自然和万物运行的规律。好的问题能够指向大自然奥秘的深处,很快帮助我们引出其他有意义的相关问题。
⑤“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是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院训。数学与大自然是密切关联的。我们要在追寻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找到它最有意义、最有乐趣之处。《诗经》《楚辞》以及李白、杜甫的诗歌,过了上千年,读起来还是饶有意趣,这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美、对人世喜怒哀乐的描述,让人至今都觉得亲切自然,这就是我说的“天人乐处”。假如我们不了解、不欣赏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学问是始终做不好的。这就是“寻天人乐处”的重要意义。
⑥数学是很奇妙的学问,它讲推理、讲规则,通过比较不同的规则和思想,就可以得到有意义的猜想,这与《诗经》里讲究的“赋、比、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比”,即用不同的景物类比,比如杨柳代表离别或者美人的腰肢。讲起离别,不免想起《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说到美人的腰肢,则忆起张先的“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这都是缘于柳条细而柔所作的类比……欣赏数学美与真背后的规律,通过不断比较,提出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问题。
⑦我想,做一流学问的学者都有类似感受,这就像画家完成一幅漂亮图画之后的心境。我们要鼓励年轻的学习者,要想成为一流人才,要好好地想,学好的学问,问好的问题,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努力,为寻找大自然中的规律而探讨学问。
(选自于丘成桐的演讲《一流人才,始自学“问”》,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①段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中的“2 500多年”意在强调数学家的学问了不起。
C.数学与《诗经》有密切关系,所以数学是很奇妙的学问。
D.选文运用“总—分”写法,重点阐述要成为一流人才,最主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
8.理清文章的思路,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8分)
9.读完本文,班里的学习小组想围绕文中提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一次讨论,请你参与其中,任选一个话题完成你的讨论发言。(4分)
话题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学记》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请你结合这两句名言和《虽有嘉肴》,谈谈你对有效学习的理解与认识。
话题二:本文提到《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请你结合已学的《诗经》篇目举例分析。
话题三:结合已学的李白或杜甫的诗歌,谈谈他们是如何“寻天人乐处”的。
三、写作(50分)
10.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倔执的旅人。
——布拉赫
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不通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①映 ②迈 ③率
(2)C (3)A (4)B
二、(一)2. B 点拨:这一场景的叙述描写,主要为了表达“我”对邮局的美好回忆,对多年后再次见到相识的邮局工作人员的喜悦、感慨,即便岁月流逝,但那段岁月的美好都珍藏在“我”心中。
3. 去邮局取姐姐寄来贴补家用的汇款,并买一本《少年文艺》。 父亲病逝,去邮局给母亲寄信并汇款。(每空2分,意对即可)
4. (1)运用环境描写,写农场场部简陋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表达出在荒芜边远的地方,简陋的邮局对“我”的意义之大。(3分)
(2)“总”是一直的意思,表现出邮局给“我”带来温暖的时间之长(或:表达“我”对邮局的感恩、怀念之情)。(3分)
5. 这句话表达了“我”复杂的情感:①通过邮局感受亲情的温暖;②对文学的渴望与期待;③同龄人之间纯洁的友情;④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家庭的责任感;⑤与邮局工作人员交往的亲切及重逢的愉悦;⑥对邮局淡出生活的淡淡伤感。(每点1分,答出5点即可)
6. 文章简短有力的结尾照应了题目;(1分)突出强调“我”对邮局的情感;(1分)加上两个感叹号,表明“我”在回忆结束时,情感达到高潮,有对邮局的感恩、怀念,还有对邮局淡出生活的淡淡伤感;(2分)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空间。(1分)
(二)7. A
8. ①学好的学问
②能够指向大自然奥秘的深处,引出其他有意义的相关问题
③了解、欣赏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
④通过不断比较,提出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问题 (每空2分)
9. 示例一:我选话题二。《关雎》先言雎鸠,引出君子与淑女,把君子跟淑女比作河洲之上的雎鸠鸟,表面看是写鸟,实际上是写君子与淑女。这是运用的“比、兴”手法。(4分)
示例二:我选话题二。《蒹葭》每节前四句都使用了“兴”的手法。先写水边的芦苇,然后引出伊人。通过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朦胧的气氛。(4分)
示例三:我选话题三。李白寄情于山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磅礴壮阔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精神和广阔胸怀;寄情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和高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饱含着对世事兴衰的感慨。这些表达让人至今都觉得亲切自然,做到了“寻天人乐处”。(4分,其他诗句言之有理亦可)
三、1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