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靖立英
单位
长清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五单元中的第2课,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二、学生分析
虽 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 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 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理性看待新文化运动来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胡适闻一多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 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 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视频材料,导入时播放辛亥革命后中国国内依然要专制复辟,外部面临列强不断的侵略的视频,知识分子认识到不仅要进行政治革命更要进行思想革命,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文本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时教师提供民主与科学,新道德和旧道德,新文学和旧文学的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学生走进历史和历史我、人物,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升学生材料解读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图片材料,在民主科学环节提供图片,让历史照进显示,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直到现在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任重而道远,学生认识到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从而不自觉升华学生的情感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视频并进行总结
观看视频,与课本知识知识对应补充
视频
讲授
以文本史料为依托,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引入现实材料拉近与课本距离
阅读材料基础上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文本史料
探究
教师划分小组,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并 进行展示
实物投影仪
评价
引导学生小组内部评价,组间评价,教师总结
组长领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言
评价量规
建构
指导学生画知识树
讨论并完善知识体系并展示
思维导图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通过借助人物细节经历感受历史,思想史是人物思想的历史。因此通过个案剖析,,引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比如黎东方谈胡适的材料来体会胡适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前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闻一多和邓中夏在五四前后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来感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2、?小组合作探究,对文本材料的解读,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激进主义认识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讨论,辩论,教师总结,提升学生情感和价值观
3、?提供对比观点相反的材料,体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对中国人的影响,比如新文化运动前后妇女个体思想和行动的变化。
课件37张PPT。中国报道1915——1919
新文化运动1915年 中国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 校园上演戏剧《娜拉》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并率文武百官隆重祭孔政治危机
民族危机
道德信仰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道德文化危机
启蒙思想传播
讲 授 新 课1915年5月9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实际上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的殖民地。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
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1916年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分布图读一读:1、政治因素2、经济阶级因素3、思想文化因素NEWS1915年 中国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热点关注用民主和科学改造国民的思想,以思想启蒙行救亡之道。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概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等《新青年》北京大学民主、科学2、代表人物2、代表人物4、活动基地 思想和 的进化论3、指导思想:北京大学《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思考与辨析一民主
科学
民主政治
民主理念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思考与辨析二1、“两位先生”为何能救治一切黑暗?
2、为什么提倡民主与科学就必须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反对专制,实现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人民主权、民选政府、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3、地位:三、“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二: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
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
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子平议》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
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1、 “打倒孔家店”的含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口号?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张
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含义: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
旧礼教、旧道德2、政治动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
精神支柱3、评 价: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
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
了条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把人的生命和自由发展放在第一位,要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就要冲破旧家庭制度的束缚。 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孝的实质启蒙作用思考与辨析三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抨击专制政治的灵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吾敢断言曰,伦理之觉悟为最后觉悟之觉悟。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鲁迅《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伤逝》传统文化的根本罪状只有一条:“吃人。”
——《狂人日记》
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伤逝》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我之节烈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道德革新一、背景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二、概况
三、内容:四、影响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新1、《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1、首倡——胡适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发展——陈独秀代表作:《文学革命论》主张:从形式到内容上彻底改革旧文学3、影响: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2、表现:平民教育的发展白话文不断得到推广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进一步的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知 识 拓 展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由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转变为宣传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1915——1919年)和后期(1919年以后)两个时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德先生”与“赛先生”“打 倒 孔 家 店”鲁迅与《狂人日记》胡适与白话文文 化 平 民 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1、在政治上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政治新闻社会花絮学生愤怒,感动北京,震动全国。政治新闻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节选)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
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
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中国存亡,
就在这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政治新闻社会花絮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社会花絮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社会花絮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背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打击;动摇;促进;动员;
文化平民化
新文化运动课 堂 检 测一、基础演练: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 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民主与法治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
3、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能够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为活跃的学术
重镇和新文化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在北京大学任教
B.北京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
C.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D.北洋政府的大力发展
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B.弘扬民主和科学,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课 堂 检 测一、综合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鲜明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甲同学对这一口号大加赞扬,肯定其在反封建方面摧枯拉朽的彻底
性;乙同学则对这一口号持否定态度,原因是这一口号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你认为如何评价才是正确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甲、乙两同学的看法均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是片面的。全面评价这一口号
才是正确的。
肯定:这一口号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
的厘清与扬弃。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否定:这一口号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