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五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五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7:26:13

文档简介

姓名
王书锋
单位
兖州区第六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专题的第一节课,第五专题是模块二世界史部分的开端。这节课把大家 的思维从中国带向了世界,从而带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学好这节课对学生下面的学习很重要,会增强大家的信心。在初中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哥伦布,对其为 代表的远航给予了简单的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介绍地理大发现对文明交往的意义,更侧重强调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对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起 到了重要作用,迈出了加强世界联系的第一步,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了。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海洋意识。但是这节课教材编排的相当繁琐,“分散的文 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两目内容多,且和本节课的核心联系不紧密,这一块一定要略讲,大胆取舍,最终把这两个问题的结论落脚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上, 这样安排后整节课就会形成一个很紧凑的问题——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意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这节课,新航路的开辟是新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产 物,同时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这节课它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开端。从现实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所具备的重大意义。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节课有一定的期待性,学生对水(大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但这节课的内 在的逻辑性及问题的概念性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应该调动学生去感受、体会航海家的冒险精神,对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设计成探究问题,分组讨 论、以必答和抢答的方式、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悄悄地化解难度,从而实现教学意图。??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 ,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各文明的概况。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2、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3、记忆并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4、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2、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
3、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2、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 对历史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及对开辟世界市场的影响,但教材的编 排一半内容在讲背景,这是这节课教材处理的难点。把前两个问题略讲,“分散的文明”作为新航路开辟的需求定位;“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 原因,这样就理顺思路了,从而形成条理的三部分——原因、经过、影响.学生便于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突出重难点,最终圆满的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按建构主义理论,从宏观上把握学习,掌控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基础知识;课上合作探究形成完整认识,培养多种能力;巩固练习当堂 检测,完成教学评价;测试活页练习课下做,实现巩固提高。通过这节课的讲述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而且明确的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个完整统 一的过程,把课上与课下的学习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形成一个:预习——探究——巩固——测试的有机的学习过程。这样 做的优点在于: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便于学生自我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能够真正进入学习中去,学习效率无形中 提高了许多。同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激情的培养及激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及活力,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习惯、思维习 惯、学科素养和人文素质;打造高效课堂,构建个性课堂.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1、分组及评价方法及要求
按班级学生自然座次,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两列为一组)要求:《预习案》按座次轮流回答,探究等问题小组代表回答。全程计分,最后评选出本节课优胜小组。
推选小组中心发言人
PPT图片、量规
2、导入
1、课间播放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远航》。
2、上课铃响后,出示学生熟悉的全球品牌的图片,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3、大家知道600年前世界是什么面貌吗?
1、感受哥伦布远航的艰辛、成就的伟大。
2、学生集体回答:经济全球化。
?
视频
3、第一目(背景)
1、这些地方孕育出了哪五大不同文化形态的区域文明?各文明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各大文明之间真正大规模的交往源于何时?(学生回答出就行,不再解释。)
2、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
1、按组次每组回答第一目中的一个填空题。
2、体会哥伦布远航的精神,并为下步分析原因做铺垫。
量规评价
4、第二目(原因)
?
教师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启发学生思考)结合以下材料,分析15世纪的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幻灯片)出示材料一,提问: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回答学案中第二目的填空,检验预习情况。
2、(幻灯片)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幻灯片)根据材料六,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4、根据图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5、教师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原因。
6、展示图片资料,启发学生概括可能性条件。
1、一组代表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回答。(各组分别回答《预习案》中的填空)加深对根本原因的认识。
2、二组代表回答。
3、三组代表回答。
4、四组代表回答。
5、学生看着幻灯片齐读,同时订正自己的学案,巩固学习效果。(一分钟速记)
6、学生自由发言
量规评价、PPT
5、补充问题(过程)
动画展示各位航海家、时间、支持国家、航海路线及成就。
各组学生根据导学案回答。(1分钟速记)
PPT
6、第三目(影响)
众说纷纭: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以及殖民掠夺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各组重点思考一个角度,其他各组补充可加分。
1、? 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商业革命”?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什么是“价格革命”?
3、根据材料四、五、六概括欧洲人给亚、非、美人民带来了什么?
?
?
1、前三组代表分别发言,其他各组踊跃补充发言。
2、第四组同学根据学案和教材得出其它结论。
3、讨论热烈。
量规
7、探究延伸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西方在哥伦布之后又出现了许多个哥伦布式的人物,从而揭 开了一个由西方人领航和主宰的世界。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大国,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进行东西比较,同时与 现实相结合,历史为现实服务。培养学生纵横比较的能力,以及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思维习惯。
?
1、? 各组进行抢答,思维活跃。
2、? 思维深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Ppt、量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按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处理教材。
2、? 构建主义理论,构筑课堂——提供情景、得出结论。
3、? 运用四步教学法组织教学——预习、探究、巩固、测试。
4、? 运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习——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5、? 教学过程的全程化整体评价——必答、抢答的形式小组赋分评价。
6、? 问题的缩小化设计——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个层层递进的多个小问题。
7、? 情景的设计从现实出发,最终回到现实,历史为现实服务,实现历史的社会功能。
8、? 思想、价值观的教育蕴含在具体的问题和情景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9、? 及时准确的巩固练习、适量的课后作业。
10、??? 过程性评价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件制作思路及流程图
兖州六中 王书锋
一、课件制作思路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节课是人民版教材世界史部分的第一课,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学好这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针对教材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课件的设计制作偏重选择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同时把大问题肢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从感性问题出发、从一个个伸手可及的小问题出发,最终形成理性的整体认识。从而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课件的制作与本节课的学案配套使用,课前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了很好的预习,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课上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课下的巩固也有了很好的引领。课前预习(预习案)——课上探究(探究案)——课下复习(巩固案),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课件的设计突出了与现实的结合、与自身的结合,问题设计往往从自身现实出发,最终再回到现实,这样学生就融入了课堂、融入了学习中去,便于学生的心里认同和主动学习。
课件的设计制作始终贯穿了探索和竞争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思索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这节课的评价上,突出对学生团队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能力。借鉴电视上知识竞赛的方式,把学习中的要点分成必答和抢答两部分,从而让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件流程图
课件31张PPT。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兖州市第六中学 王书锋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距今600多年前的世界是什么面貌?这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特点?立足今天回望昨天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文明西亚北非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何为新航路?  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材料一: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材料二: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结合以下材料,分析15世纪的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合作探究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的“寻金热”,掠夺东方的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材料三:“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材料四:“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材料五: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材料六: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开辟一条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亚洲)的航路。
根据材料六,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传统的商路中断,引发商业危机据图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传播基督教 材料七 文明的衔接-----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
1、必要性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 传统商路中断,
引发商业危机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西欧人想获得东方的
黄金、贵重商品 精神动力:
传播基督教认一认:桌上有什么工具?说一说这些工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1)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增加(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3)专制政府的支持 2、可能性 文明的衔接-----新航路的开辟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麦哲伦海峡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进入印度洋,归途中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印度,开通欧亚大陆。葡萄牙
西班牙麦哲伦于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到达南美洲。然后,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四次向西出航。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他认为该地区就已经是印度了,因而也就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二、过 程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以及殖民掠夺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众说纷纭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引起欧洲“商业革命”材料三: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促进封建制度的衰弱和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欧洲“价格革命”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人类文明交流之路: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具雏形)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材料一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亚洲的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葡萄牙人在15世纪就开始把西非沿岸的黑人卖给欧洲贵族。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材料三 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腮腺炎等。新航路的开辟给广大亚、非、拉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使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具雏形)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带来了灾难,同时也冲击这一地区的落后的文明。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1405~1433郑和远航之后中国人就在大海上消失了,而西方在哥伦布之后又出现了许多个哥伦布式的人物,从而揭开了一个由西方人领航和主宰的世界。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大国,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根本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的产物。
新航路开辟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是开放型的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启发:
重视海洋,增强海洋意识;面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勇于创新、敢走新路等。 谈古论今分散的文明整体的世界原因过程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小结1、农业文明时代,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局限
B.高山、大河、海岸、沙漠的阻隔
C.沟通技术缺乏
D.缺乏横向交流的驱动力A步步为赢2、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条件是
A.造船技术发达
B.生产力的发展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技术进步 B3、从欧洲出发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4、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原始积累速度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阶级衰落BB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