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刘园园
单位
青岛国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比较重要的一课。主要讲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是对儒家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总结。
?
二、学生分析
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的内容,所以,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因势利导,使学生具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 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 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学生对明清进步思潮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接触,不能从整体上感知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图片、视频等多种演示手段、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和白板互动平台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课前学生利用互连网查找资料,并通过QQ 群进行互动,提高学生搜集整合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给学生创造展示和交流机会,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课后通过QQ群进行问题 追问和答疑,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准备
安排收集资料的任务和小组分工要求。
查找资料,就一个话题准备小组展示资料
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搜集整合资料,利用计算机制作展示资料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明清批判儒学的一些人物)
俗话说,物极必反。儒学在明清之际成为我国思想界的统治思想。但同学们思考一下,
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在明清这样的历史时期一定会、
必然会面临什么问题呢?注意考虑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
学生思考、谈论、自由回答。
利用图片资料,营造学习氛围
?
?
交流展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这部分内容做了充分的预习,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引领,结合预习进行讨论,形成准确的答案,讨论开始。?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抽查,或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
学生积极热烈的落实大屏幕中的问题。
?
多媒体展示问题。检查学生基础落实情况
合作交流
?
师:刚才我在下面检查了几位同学,发现同学们对于基础的落实很到位,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哪?小组的其他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哪?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你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本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之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上来,咱们共同解决,讨论开始。
?
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利用白板展示,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疑难反馈
?
(2分钟后)时间到,请各小组长提出你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一组开始,有请:(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于黑板简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没有其他组可以帮忙解决的?(小组之间解决问题)
?
?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通过图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目标达成
师:这是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目标,请同学们阅读相关内容,自我检阅,这些目标你都完成了吗?还有哪些没掌握的内容?
学生自我检阅,完成学习内容
?
?
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查漏补缺,检查本节课的落实情况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利用学生既有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信息,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料,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形式走向多样化。
在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视听,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教学,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科目。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为学生打造展示平台,用学生的资源进行互相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参与习得的过程。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作用,对基础知识和规律方法,进行了强化,对学生的理解状况进行有效反馈。
课件40张PPT。产生初步发展春秋 前情回顾魏晋南北朝成为正统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遭遇危机隋唐三教合一明清之际重新振兴 ?导入: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
明清之际为什么会出现进步思潮呢?思考:有学者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他三十余年不上朝, 搜罗天下财富。三饷加派(“辽饷” “剿饷”和“练饷” )使得农民倾家荡产。 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十八岁登位,努力挽救频临灭亡的明王朝命运,但明末的吏治已至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情境创设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1、政治:中央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朽、农民起义不断;情境创设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南都繁华图(俗称秀才或相公)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
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3、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情境创设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几何原本利玛窦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4、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中央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朽、农民起 义不断;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缓慢发展(根源)3、阶级:工商业阶层扩大,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受
到冲击时代呼唤新思想,腐朽的专制统治和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严重阻挠了新思想的破土而出。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表现4、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八股取士;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是晚明的一个特殊人物。他的理论非圣非法,喝佛骂祖,按传统道学观念,他是彻头彻尾的异端。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才高气傲之士屈死在统治阶级的樊笼中的,李贽就是这样的一位。用现在的话来说,李贽所犯的是思想罪。在他的思想中,充满了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他最主要的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里面反映的也大多是这种思想——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1、生平2.思想主张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1)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一)“异端”思想家李贽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2)认为人皆有私,顺自然之性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3)主张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思考: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后人评价: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官修)
1、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A2、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B3、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4、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AD5、“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阅读材料,理解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
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
材料二: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
(1)世界本原:“气”
“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
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
(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
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
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探究学习阅读材料,理解黄宗羲的思想。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工商皆本的思想。
探究学习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世致用”
《明夷待
访录》
《明儒学案》《天下郡
国利病书》
《日知录》《船山遗书》反对________,要求____思想“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工商皆本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唯物主义体系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暴君政治
民主“经世致用”1、背景: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2、含义: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3、其特点是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4月,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走进复旦大学光华楼,完成了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将预录取300名学生。
这意味着3天后,将有300人有幸告别“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以“面试”的方式被复旦大学录取。
你知道他们面试的题目是什么吗?比如,“你知道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吗?”、“昨天的新闻有哪些?” “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 “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等,甚至是“请你说出父母的生日”。
这些被专家称之为“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不在于对错”的试题究竟怎么能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复旦的此种面试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请你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世致用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
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小结: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教育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教育事业;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小结: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总结: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背景晚明异端
思想家李贽明末清初
三大思想家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哲学观:阴阳二气王夫之:唯物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政治经济思想1、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D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BA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4、明清进步思想家(四人)的共同主张是:5、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四人)的主张,不包括: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6、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状况,黄宗羲等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学应求真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B、把耕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收赋税
C、“严以吏治,宽以养民”
D、“工商皆本”7、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政局动荡,统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赋税不均,百姓生活困苦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重商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D、明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8、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预习第6课
1、如有疑问、感兴趣的地方报至课代表处
2、搜索关于的四大发明知识,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查找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事迹(可以是说书上的,也可以是书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