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产生地区 巴勒斯坦
创始人 耶稣
教义 耶稣就是”救世主”,要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经典 《圣经》
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罗马的国教
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
481 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1.克洛维的宗教信仰是?
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
稳固统治
2.克洛维如何对待基督教
3.克洛维对待基督教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承认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克洛维取了哪些稳固统治的措施?
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的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影响:得到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克洛维扩张领土的范围?
封君与封臣
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③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以———————为纽带
以土地的封赐
特点:
权利与义务相交织
严格的等级性
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四处征伐扩张,他在位46年,对外征战达53次之多。800年前后,法兰克版图与西罗马帝国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查理曼帝国
“欧洲之父”
查理曼
1、查理为鼓励基督教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
划分教区
征收“什一税”
2、这一措施的影响?
教会富有、势力强大
查理曼得到教会的支持
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互不隶属。成为以后(东部)、法兰西(西部)和意大利(中部)三个国家的雏形。
查理曼帝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兴起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2.庄园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自营地和份地
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二、庄园法庭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如果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意大利 托斯卡纳地区
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规模小 、人口少
大部分是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城市自治斗争的原因?
西欧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 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反抗方式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意大利 的里雅斯特 市政厅
城市类型
自由城市 和 自治城市
两种城市的区别
自由城市的自由少于自治城市
自治城市拥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权利。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从国王或者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基本居民
手工业者 商人
居民来源
农村的农民和农奴
居民分化
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分化出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即早期的资产阶级。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三、大学的兴起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教会的影响
现实的需要
如何评价中世纪大学的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1.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拜占庭帝国
3.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于483年出生于色雷斯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叔父查士丁(450—527)出身行伍,以作战有功升任禁卫军统领。于518年,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是为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以养子身份协助查士丁尼一世制订国内外的重要政策,并获得“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封号。527年8月,查士丁一世去世,查士丁尼成为拜占廷帝国皇帝。
4.《查士丁尼法典》
编纂的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编纂的概括: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5.《罗马民法大全》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7世纪初,拜占庭在西班牙的领地也陆续被西哥特人重新夺回。随着阿拉伯人的兴起,7世纪末,北非的埃及等地也相继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查士丁尼梦寐以求的匡复帝国的计划终于破灭。
过程:
(1)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帝国大片领土。
(2)9世纪,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3)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4)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灭亡的原因:
(1)长期征战,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2)遭受外族人侵(日耳曼人、阿拉伯人等)。
(3)十字军东征,洗劫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贡献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