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3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3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9:12:38

文档简介

姓名
赵文娟
单位
济南西城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治文明历程中的第一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起着开篇点题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课又是刚入校学生的第一堂历史课,如何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的重任也落在此课。鉴于此,本次微课程选取的内容为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学生分析
? 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以及对某些历史理论的掌握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不能过高估计他们这种能力的提升,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鉴于他们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深入浅出、启发诱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技术:首先是历史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形象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激趣情境。在此过程中用图片以及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以及思维活跃,在趣味中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其次本课内容重点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这些内容对学 生而言年代久远、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史料教学中的文献史料、声音史料、图像史料。利用史料文献让学生还原当时情景,更加深 入了解内容;利用声音以及图像史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头脑风暴。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山东省以及齐鲁晚报、齐鲁银行等图片
用身边的故事引发学生同感,思考:为什么会有齐鲁这种说法?
激趣情境
讲授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封制的概念以及意义;再次用画图的形式展示宗法制
动画以及画图的形式解释宗法制以及分封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文献、声音、图像史料
探究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
思维图
建构体系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成果
历史感悟
教师利用图片以及文字进行引导
学生自主发言
多媒体呈现
总结
字幕提示以及多媒体展示
自主学习
声音史料
评价
整体以及个体评价交叉进行
课堂检测
文字史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课程设计中有以下亮点:
首先,对于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生疏,本课程较多的采用图片、表格、动画以及画图这些比较直观形象的方法,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本课程的动画以及画图内容既包含原创又包含网上素材。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周王分封的对象、内容以及意义;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周王与各贵族之间的政治隶属以及血缘亲属,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宗法制的核心以及意义;于此同时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学生理清知识线索脉络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总结环节会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个整体把握。
课件33张PPT。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西周雏形
秦朝形成
汉唐宋强化
元明清顶峰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朝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2. 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是否有烧纸钱做菜祭祖的习俗呢?1. 为什么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3. 外国人将国称作“state”,家称作“family”,而中国人则称国为“国家”呢?分封制宗法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的政治制度(1)出现了公共权力。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图结合上图分析: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夏禹头戴冠冕说明他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王。 约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史称“禹传子,家天下”。小陶俑见证大历史手铐监狱法庭官吏法律公共权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篇》
请思考:材料中描述了哪两种制度?(2)王位世袭制。2.商的政治制度(1)内服与外服制度直接统治(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商朝占卜用的龟甲商朝巫师立像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西周疆域辽阔,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
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分的什么?
分给谁?
封的什么?
封给谁?(1).定义(2).对象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诸侯的
权利与义务周王:“授土”、“授民”
诸侯:服从周王政令,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一笑失天下
烽火戏诸侯想一想: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1).定义(2).对象1.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周王本人、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3).内容周王——“授土”、“授民”各诸侯国——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4).作用①扩大周人势力范围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制。请问西周的封建制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封建社会是否一个“封建”?思考:(1).定义(2).对象1.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周王本人、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3).内容周王——“授土”、“授民”各诸侯国——承认周王权威(4).作用①扩大周人势力范围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西周某诸侯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 、二儿子,此后妻子又生了三儿子。另外,诸侯还有一个实力强大、一直辅政的弟弟。诸侯去世后,他的爵位和家业应该如何分配?
爵位和家业由三儿子继承。
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阶层权力分配的问题。但是,当统治者更替时,由于权力的争夺,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一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时空连线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1)目的:解决权力、财产、土地继承问题(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示意图周王(共主)周王诸侯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父子关系(嫡出)父子关系(庶出)兄弟关系政治隶属血缘亲疏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1)目的:解决权力继承问题(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体系:大宗、小宗特点: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按宗法制原则,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请你判断 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可奈何。“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我国古代宗法制的真实写照。解读图文信息,探究宗法制的核心。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1)目的:解决权力继承问题(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意义:(3)体系:大宗、小宗A: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B:利于凝聚宗族C:强化贵族特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
请思考:孔子为什么如此愤怒?由此来看,周礼有什么作用?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周礼中对墓葬列鼎的规定周礼规定:天子九,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实施法则;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三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礼乐制度分封制权力分配权力继承活动准则维护工具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结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商朝西周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弥漫神权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牢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2)消极影响:传宗接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干部职务终身制等,这些与现代平等、法制理念相违背。(1)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
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
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C2.2011年9月15日,山东省文化厅设立“齐鲁文化顾问”,
开展“齐鲁文化内涵、品牌设计和宣传”研究。山东常被
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
到( )
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的郡县制B3.(2012?滨州高一检测)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
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
“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
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A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 西周建立之初,武王早逝,继承者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当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串通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联络了一批殷商遗族,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了周王室的长治久安,他建立了分封制。1.分封制封,就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国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在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就是说把这一片划给你了。
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还给你制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封”和“建”这两个合起来,就叫做封建,即封邦建国。
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制。请问西周的封建制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封建社会是否一个“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