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四年级/上 单元 一单元
单元主题任务: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安排: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观潮》写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走月亮》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出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教材以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课程标准 识字与写字: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阅读与鉴赏: 1.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2.初步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 3.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表达与交流: 借助资料袋以及四篇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够在文章中标画印象深刻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准确地说出描写自然之美的特点,从而感受自然之美。 梳理与探究: 1.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 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 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语文要素进阶: “想象画面”一直是教材重视的一个素养能力。从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想象一个句子中描绘的“画面感”,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再到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纵向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呈现梯度发展。从中我们也发现,“想象画面”实现路径为:由词,到句,到段,再到选择带有主观意味的“新鲜词”,这是孩子能借助的文本材料。经由此,达成的能力由想象单一画面到丰富画面,再到想象后发展自我感受如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艺术之美,对孩子的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老师的能力更是考验。《观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写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略读课文《繁星》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继续强化单元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布列 课文要素归纳典型样例1.观潮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特点。读第3、4自然段,借助语言文字,想象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的壮观而雄奇的动态画面。走月亮根据语句想象画面,想象所经之处各种事物的形状、生气、气味等。“灰白色的鹅卵石”“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梦幻般的画面。“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仿佛闻到了山草、野花和果子的香味。“秋虫唱着”“夜鸟拍翅”“鱼儿跃水”勾勒出一幅在声音衬托下,更显得安宁祥和的夜景图。3.现代诗二首想象秋晚倦鸟归巢的动态画面。想象秋晚鸟儿归巢、斜阳余晖染红芦苇的动态画面,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想象花牛玩耍嬉戏时定格的画面。想象四幅画面: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是动景,花牛“做梦”是静景。4.繁星对比画面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习作推荐一个地方 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语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人文主题 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学习目标 知识: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能力: 1.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2.初步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 3.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素养: 借助资料袋以及四篇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够在文章中标画印象深刻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准确地说出描写自然之美的特点,从而感受自然之美。
重难点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2.借助资料袋以及四篇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够在文章中标画印象深刻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准确地说出描写自然之美的特点,从而感受自然之美。 3.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学情分析 边读边想象,并不是一个新的阅读方法,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但是学生普遍存在动脑力不够,想象力局限,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画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并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了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的学习体验,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带动学生去想象。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 自然之美 计划(11-14 )课时
大任务: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任务一 看天下奇观浙江潮 (2)课时
活动1 了解钱塘江大潮
活动2 观浙江潮,想画面
活动3 观潮体会,巩固应用
任务二 赏月下美景,感浓浓亲情 (2)课时
活动1 赏月准备
活动2 月下漫步,沿路观景
活动3 打卡沿路景色
活动4 品味美景,抒发情感
任务三 赏秋江晚景,观花牛休闲 (3-4)课时
活动1 初读诗文,学习生字、了解作者
活动2 走进“秋晚江景”
活动3 学法迁移,品读“花牛”
活动4 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任务四 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1课时
活动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作者
活动2 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活动3 画出关键词语,想象画面
活动4 联系生活,交流各自看过的繁星及感受
任务五 “绘”自然之美 (4-6)课时
活动1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1.一、我身边的环境问题 2.保护环境,我在行动 3.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活动2 推荐一个好地方 1.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2.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3.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4.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活动3 赏景,请到这里来 1.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2.阅读词语,想象画面 3.选择词语,描述画面 4.日积月累,诗中觅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