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
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观潮》写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走月亮》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出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教材以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单元目标: 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感受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充盈着的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语言运用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思维能力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审美创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单元主题: 自然之美
单元内容: 内容 教学要点主旨教学建议 1.观潮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4.初步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
5.能从课文中找出优秀生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6.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1.先结合"资料袋”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默读全文,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围绕“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课文大致层次。 3.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 4.背诵第3-4自然段。2.走月亮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相机介绍云南地区走月亮的风俗,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交流课文描写的哪些图景让自己印象深刻,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勾画优美生动的词句,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月夜美景、浓浓亲情。 3.反复朗读把第4自然段背诵下来。
3.现代诗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秋晚的江上》课,可先让学生朗读诗歌,再找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然后说说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最后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2.《花牛歌》课,在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花牛不同的活动画面,再通过朗读把不同画面连起来进行整体想象,感受画面的动静变化。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再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星空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描述一下看过的繁星,并说说当时的感受。口语交际 1.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2,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环境问题时,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课中交流时,引导他们重点交流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改进环境问题的做法。 2.可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十条保护环境小建议,想想适合张贴在哪里的布告栏里。让本次口语交际的过程自始至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感。 习作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1.利用导语、插图,打开习作思路。 2.借助示例,构筑推荐理由。3.明确习作要求,修改习作。语文园地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开篇引入:自然之美的呼唤
播放视频:自然风光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美景吗?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去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震撼与美丽吧! 1.欣赏自然风光。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思考、感悟。
活动意图: 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环节二:单元主题揭示:走进自然之美
活动一:观看插图页。 请同学们打开新课本,翻到第一单元,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吗?分享给你的同桌。 活动二:任务驱动。 围绕你发现什么,说说通过从单元导语页中发现什么内容。 老师提问:你在篇章页上都看到了哪些内容? 单元名称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活动三:老师重点点明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翻开书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一遍。 人文主题:自然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习作要素: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体会自然之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齐读单元主题诗句。 读一读,单元要素。
活动意图: 单元导语页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单元导语页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单元文章的主题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做好铺垫。
环节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请你先默读本单元的课文(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
环节四:合作学习,整体感知,感受自然之美
1.教师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读卡”。 (2)小组成员交流导读卡内容。 单元导读卡 完成人: 单元主题课题主要内容我的发现我的感受美 丽 的 大 自 然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4.繁星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一组同学汇报: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发表不同意见,教师总结。 (2)一组同学汇报: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补充,发表不同意见,教师总结。 (3)一组同学汇报:你的感受。其他同学补充,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相机进行梳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阅读课文,分享课文内容、发现和感受。
环节五:片段分析,分享自然之美
1.大自然这本书令人百读不厌,同学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心情去读,一定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对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体会,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阅读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同学们把给你最深印象的片段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写一写。 (学生自由汇报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老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从你们的读中,老师看见了一群会读、善读的好孩子,你们用丰富多彩的语调为老师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景图,把老师也带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咱们再来分享分享彼此读书的收获。 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希望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边读边思的方法去读读其他的书,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大自然的美,如果还能走进大自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你对大自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单元评价内容: 序号评价标准自评互评师评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2初步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5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6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7积极参与话题交流,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增强环保意识。☆☆☆☆☆☆☆☆☆☆☆☆☆☆☆8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9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部编版)二年级
下
www.21cnjy.com
第1课时
第1单元导读课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目标达成
三
单元评价
四
课后作业
五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感受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充盈着的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习活动
单元主题
自然之美
单元内容
课文 侧 重
《观潮》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
《走月亮》 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写的气味,让画面更丰富。
《现代诗二首》 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繁星》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三
目标达成
播放视频:自然风光
环节一:开篇引入:自然之美的呼唤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美景吗?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去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震撼与美丽吧!
环节一:开篇引入:自然之美的呼唤
人文主题:理想与信念
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习作要素: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一:观看插图页。
环节二:单元主题揭示:走进自然之美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活动一:观看插图页。
环节二:单元主题揭示:走进自然之美
人文主题: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习作要素: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请你先默读本单元的课文(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第一单元......................................
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4.繁星................................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读卡”。
(2)小组成员交流导读卡内容。
单元导读卡 完成人:
环节四:合作学习,整体感知,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主题 课题 主要内容 我的发现 我的感受
美丽 的大 自然 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4.繁星
大自然这本书令人百读不厌,同学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心情去读,一定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对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体会,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阅读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同学们把给你最深印象的片段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写一写。
环节五:片段分析,分享自然之美
环节五:片段分析,分享自然之美
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从你们的读中,老师看见了一群会读、善读的好孩子,你们用丰富多彩的语调为老师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景图,把老师也带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环节五:片段分析,分享自然之美
希望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边读边思的方法去读读其他的书,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大自然的美,如果还能走进大自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你对大自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四
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
序号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 ☆☆☆☆☆ ☆☆☆☆☆
2 初步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 ☆☆☆☆☆ ☆☆☆☆☆ ☆☆☆☆☆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4 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 ☆☆☆☆☆ ☆☆☆☆☆
5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 ☆☆☆☆☆ ☆☆☆☆☆
单元评价
序号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6 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 ☆☆☆☆☆ ☆☆☆☆☆
7 积极参与话题交流,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增强环保意识。 ☆☆☆☆☆ ☆☆☆☆☆ ☆☆☆☆☆
8 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 ☆☆☆☆☆ ☆☆☆☆☆
9 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 ☆☆☆☆☆ ☆☆☆☆☆
五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回家再熟练地读一读本组的课文,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