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一、积累运用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
②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答案示例:第一题:①“树一代新风”或“树世纪新风” ②“大地气象新”或“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目红”或“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 , ; , 。
解析:只要选择恰当的描述对象,仿照例句的形式组织通顺、连贯而富有诗意的语句即可。
答案示例:欣赏小草 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执着与希望 欣赏大树 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或“欣赏雄鹰 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等)
3.请以“心灵”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参考答案: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
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5.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二、表达交流
6.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解析:例句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上突出了事物的特征,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点或意象来进行仿写,并使其在句式上、修辞上、风格上、语气上与例句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7.(2014·山东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 ( http: / / www.21cnjy.com )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图片,画面温馨动人。解答时要注意:①图片表现了小男孩与小兔子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②运用比喻或比拟,字数要合乎要求。
参考答案:他双手轻轻托着那只温顺可爱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兔子,他们犹如一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小兔子那毛茸茸的嘴巴轻轻触碰他的鼻尖,似乎与他亲昵地交谈。这个温馨的画面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和爱意。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四句话,分别强调“年龄经历”和“处所”的一组是( )
①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
②一代青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
③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
④一代青年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
A.③和④ B.②和①
C.④和① D.②和③
解析:④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饰限制“青年”的定语中剥离出来放在句末表强调;①将状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放在句末表强调。
答案:C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解析:第④句交代时间,“草原带和森林带”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总括性,应作为首句。后面按内容分为两类,一类写草原②,一类写森林①③⑤。到底先写草原还是先写森林呢 首句(第④句)已经给了两个提示点,一是“继续南下”,说明应先选北坡后选南坡;二是“草原带和森林带”,根据前后排序照应性原则,应先选草原,后选森林。写森林三句又该如何排序呢 根据第④句提示“南下”“进入”“森林带”可知,①句是远看森林,③句“遮天蔽日”提示该句是刚进入森林所见,⑤句则是进入森林后所听。
答案:④②①③⑤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从总体来看,中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景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都是为了衬托这一点。句①“阳光”是窗外之景,句④的“这”指“窗外”之景。
答案:A
4.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 ;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
①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解析:各个分句结构应一致;最后一空由现实到精神。
答案:C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威①暮春,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 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请加以赏析。
解析:炼字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基本上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致的,先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该句所在诗句写出了什么形象,再分析该字对表现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由于本题没有指出所要鉴赏的字,需要自己找出,古代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为常见的妙用字。
参考答案:“飘”“挂”用得好。“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描绘了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含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生动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二、表达交流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的稀有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一般情况下,① ,氧约占20.95%,氮约占78.09%,稀有气体约占0.932%,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一些工厂排放到空气中许多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② ,使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它们还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使其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参考答案:①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②这些有害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7.下面是顾城的一首短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小节,请你模仿诗人的风格,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开头,给它加上一小节,注意内容的相对和谐和语言风格的基本统一。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
,
,
,
。
答案示例: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描绘所有的将来 我想在天空中 画满风筝 让所有习惯迷惘的心灵都习惯追寻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一、积累运用
1.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的批评或处分。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解析:B项是口语,其他为政论语体。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解析:A项,“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项,“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项,“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答案:C
3.下列句子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由于下午要参加班级活动,他谢绝了朋友要他一起去游玩的邀请。
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解析:A项,“多大了”应为“高寿”;B项,“就正于读者”不合适,应用于自称;D项,“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答案:C
4.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找出简介中可以删去的两处( )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带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解析:根据习惯,应是坐着开会,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⑤比⑥更有区别意义。
答案:C
5.下面一段话缺一句主持人的插话,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元月27日的外国文艺节目由杨小姐主持。中央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团一名指挥介绍说,老约翰的父亲原本不想让儿子搞音乐,而自小偏爱音乐的儿子违逆父命仍搞了音乐,且成就斐然。后来他有了儿子——小约翰,他也同样不让儿子从事音乐学习和创作,要让他当一名银行职员,小约翰仍然没有听父亲……讲到这里,杨小姐接过话筒说——
A.这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这真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
C.这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D.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A项,“这”指代前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情,“勿施于人”与叙述内容不搭配;C项,是一种褒扬,有幸灾乐祸之嫌,不得体;D项,引用的诗句与前文的事情不贴切。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向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曾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就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瓈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如《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感叹人生不常。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四句说明月不可寻。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的片段,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力地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
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6.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
解析:C项,“《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属无中生有。
答案:C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作为意象。
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解析:D项,“忽略了生活的真实”和“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忽略了生活的真实”也使李贺创作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
答案: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
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式有关。
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
解析:A项,“喜欢以太阳为意象”于文无据,“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只是李贺的创作特点。
答案:A
三、表达交流
9.探究不同时代的寒暄语,通过语言内容的变化分析它的特点和折射出的心理。
(1)20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
(2)20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
(3)20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
(5)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 ”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
参考答案:内容变化的特点:内容变化具有时代性。(或“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或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
折射出的心理:生存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的话题。(或民生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的话题或“对民生问题忧虑的心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 ( http: / / www.21cnjy.com )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不超过20字)
(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不超过25字)
参考答案:(1)成人的汉字书写正确率明显低于初中生。
(2)着眼未来,提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