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7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7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7 19: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9张PPT。谁不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
那就是没有良心;
谁若想要回到过去的苏联,
那就是没有头脑。
------俄罗斯总统普京第 19 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含义广义的十月革命:从二月革命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狭义的十月革命:专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所以命名为十月革命 本课主要内容
十月革命的背景
十月革命的进程
十月革命的影响及意义
巩固政权的措施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问题1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达吗?问题2 那为什么俄国首先发生革命?其革命发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
自主学习一:
请结合教材P88第一、二段分析社会主义革 命首先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 胜利有哪些客观条件?(提示:经济、政治、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
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 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 造了有利时机。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 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 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 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俄国革命具备哪些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③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
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 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 造了有利时机。
2.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③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
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 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 造了有利时机。
2.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③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主要原因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历史进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历史进程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在布尔什维 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号召下爆发起义。沙皇尼 古拉二世忙从前线调回军队,但已无济于事。3 月12日,彼得格勒起义获得胜利,这即是俄国二 月革命,当晚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3月15日,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尼古拉二世退位,俄国 罗曼诺夫王朝从此覆灭。1.二月革命倒沙皇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历史进程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历史进程尼 古 拉 二 世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爆发: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统治 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 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俄国出现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形势: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起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群众 的要求,继续进行战争。俄国再一次面临向何 处去的问题。2.《四月提纲》指方向 ——指明俄国革命前进的方向背景原因: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 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时间地点:1917年4月、彼得格勒
内容:
(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 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 得政权。3.“七月事件”抛幻想 ——导火线3.“七月事件”抛幻想 ——导火线原因: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 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3.“七月事件”抛幻想 ——导火线原因: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 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
影响: 临时政府开始大肆搜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 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 不可能。4.十月革命现曙光4.十月革命现曙光4.十月革命现曙光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4.十月革命现曙光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 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 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 的胜利。4.十月革命现曙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 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 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 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 利立下功勋。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 纪中叶。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 于此。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 纪中叶。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 于此。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事件”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七月事件”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七月事件”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其他起义“七月事件” 1917年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 开,成立了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图为列宁宣 告苏维埃政府成立探究二:
为什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理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 根本利益?
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人民军队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人民军队退出一战恢复和平环境
(最迫切)消灭剥削,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实现人民民主,掌握政权
(最核心)保障和平、民主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对社会主义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对社会主义 使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创 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对俄国社会 3.对社会主义 使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创 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体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对俄国社会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 的道路。3.对社会主义 使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创 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思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异同?思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异同?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倒沙皇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小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落后
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胜利的伟大意义——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 是指: ( )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巩固练习: 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 是指: ( )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C巩固练习: 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 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 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 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C 3.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 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 )
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 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3.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 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 )
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 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发展落后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经济层面)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政治层面)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社会底层与上层社会的矛盾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材料三: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材料四: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农民阶级同贵族地主的矛盾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政治层面)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