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8月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研究发现,河北张家口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出土的筒形罐,与尚义四台遗址出土的素面平底简形罐具有相似
性;此外,邓槽沟梁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与河套地区海生不浪文化相似,应是受河套地区同类遗存东进影响,邓槽
沟梁遗址第四期文化遗存面貌,与龙山时期河套地区永兴店文化也十分接近。这表明当时()
A,区域文化呈现交融现象
B,中华文明展示多元特色
C,黄河流域文明水平最高
D,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形成
2、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
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
B,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
C。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3.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南对象,以先行
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灌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得导人人平等
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
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4,汉武帝之前,汉廷对诸侯王尚未有系统的教化。武帝统治早期,对诸侯王戴化表现出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的
特点。昭帝之后,对儒家经义的掌握已成为判断诸侯王知识素养高下的标准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A,注重利用主流观念渗透巩固统治·B,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C.那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选官制度不断走向成慕
5。西晋时匈奴人刘渊想做中原的帝王,便打着“尊汉”旗号自称汉王;北朝法制参考汉制,大力兴办儒学,祭祀华
夏圣人;这一时期黄帝也从华厦祖先被推广为北朝各族共同祖先。这些现象()
A,表明了各个政权间差异消弭
“B.推动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C.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6.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歌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藤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
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宫至参知政事、松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
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7.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
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
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
A,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
B,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
8。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磻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
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
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B,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C,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D,平民文化需求范圈扩大
9.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
“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
A,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B,“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
C。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