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法 国 大 革 命张店八中 初三历史组设计概述课标要求: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理解认识:知道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等史实,并能说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能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拿破仑,认识到他在历史中的主要作用。 初识自由走向自由 背景铺垫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设计概述传播自由 追逐自由理想现实行动教材分析有趣有疑有放有收有准有变设计概述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初三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大部分同学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因此,本课在努力实现学生思维顺畅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方式展开学习。 学情分析设计概述3、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拿破仑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2、通过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1、能说出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等史实,能说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设计概述评价设计1、自学能力:能比较准确的自主完成历史大事信息卡;
2、材料分析能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辨析能力:能较好的运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活动设计初识自由哪国?由来?平等博爱自由教学活动设计走向自由学生动手制作理顺有关1792年之前,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知识。 教学活动设计走向自由1789年至1792年的法兰西年鉴 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狱(开始标志)
革命时期 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 建立共和国
1792年 处死路易十六
1792年 外来侵略,人民再次起义
革命时期 罗伯斯庇尔掌权(革命走向高潮)教学活动设计走向自由“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 值得吗?为什么这么痛恨
封建统治呢 ?教学活动设计走向自由“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为什么是这样呢 ?教学活动设计走向自由“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六身首异处。 ”为什么呢 ?国王的处死代表着封建统治的消亡,而且随着革命的深入,自由民主的思想更是被广泛的传播。 教学活动设计过渡教学活动设计传播自由“拿破仑大事年表” 教学活动设计传播自由“世纪的巨人” “西方之皇”
“战争之神” “命运的支配者”“科西嘉岛的怪物” “匪徒”
“无耻小人” “摧残自由的暴君”“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并且对对德国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36岁在国家选举中,以357万票赞成, 2569票反对的结果,成为了民众选举产生的皇帝。”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
“在拿破仑时代 ,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评价拿破仑
教学活动设计传播自由他对历史进步所作的贡献在于他把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带到了整个欧洲,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封建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编辑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法律《民法典》。但是后期的拿破仑不能制止自己的野心,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有违正义。而且他背离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政治民主的原则强行称帝。这是其主要的过错。
评价拿破仑
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本课课题为“法国大革命”,这个“大”体现了什么?理顺本课的知识纲要,再次落实基础知识。民众参与,彻底性,影响深远 反思性陈述总结 设计亮点
(1)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体(2)掌握学历史的方法为目的(3)合作探究为手段反思性陈述总结 设计不足
1、《人权宣言》内容的解释不到位。如这样解释学生更好理解--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2、教材内容多,材料过多的涉及会分散学生对于课本的注意力。反思性陈述总结 更多思考
1、如何在一堂课内理清线索,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将跌宕起伏、头绪众多的法国大革命阐述清楚,并为学生所理解掌握,是我本堂课备课时遇到的主要难题。2、如何分清拿破仑帝国与封建王朝的不同,如何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拿破仑其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用表
学校
张店八中
姓名
田坤、杨祺锐、马丽娜
课题
《法国大革命》
课标解读
内容标准叙述: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理解认识:知道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等史实,并能说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能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拿破仑,认识到他在历史中的主要作用。
教材分析
分析出内容核心、主线、要点,并用简单图示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核心:追逐自由
主线:初识自由(背景铺垫)、走向自由(法国大革命)、传播自由(拿破仑帝国)
要点:法国大革命:起因、经过、结果、作用;拿破仑帝国
依据以上分析,合理整合内容、创意重构知识,并画出纲要信号图:
初识自由 走向自由 传播自由
理想 行动 现实
(背景铺垫 伏尔泰)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帝国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初三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大部分同学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因此,本课在努力实现学生思维顺畅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方式展开学习。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等史实,能说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拿破仑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评价设计
1、自学能力:能比较准确的自主完成历史大事信息卡;
2、材料分析能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辨析能力:能较好的运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设计
环节
估时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点评与反思
初识自由
走向自由
过渡
传播自由
课堂小结
2
14
3
13
8
一:初识自由
出示法国国旗,猜1:哪国国旗?2、你知道这三种颜色的含义吗?
师点评:“三色旗的起源来自于1789年7月法国革命,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其实早在国旗出现前11年去世的一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就曾经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十几年后,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
二、走向自由
“1789年至1792年的法兰西年鉴”为活动主题,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该时期的历史大事信息卡。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进行订正
“在我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么几段材料很有意思”
“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这个值得吗?
生答,师解。“巴士底狱象征封建统治,这是向封建统治的宣战”
“他们为什么这么痛恨封建统治呢?”结合课本P82的红字和P83的图片才解决。
生讨论,总结。“各个阶层为了推翻封建统治而进行的革命,这其中最渴望得到权利的是资产阶级,其实也就是说明,这场革命就是因为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从上面的解析中你能解析《人权宣言》的内容为什么是这样的吗?
“原来不自由不平等,没权利,私有财产更是不被保护”
出示材料“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六身首异处。”他们为什么非要处死国王呢?
“其实国王的处死代表着封建统治的消亡,而且随着革命的深入,自由民主的思想更是被广泛的传播”
“随着革命的深入,一个什么样的崭新的法国会出现在欧洲西部这片土地上呢?”
影片过渡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 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
生猜
师答: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内外交困的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他就是拿破仑
三、传播自由
制作“拿破仑大事年表”
展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出示材料:
“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匪徒”等等“
你会如何评价拿破仑呢?
出示材料辅助: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
并且对对德国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36岁在国家选举中,以357万票赞成, 2569票反对的结果,成为了民众选举产生的皇帝。”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
“在拿破仑时代 ,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小辩论:“拿破仑的功过”
总结对拿破仑的评价:“他对历史进步所作的贡献在于他把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带到了整个欧洲,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封建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编辑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法律《民法典》。但是后期的拿破仑不能制止自己的野心,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有违正义。而且他背离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政治民主的原则强行称帝。这是其主要的过错。”
理顺本课的知识纲要,再次落实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本课课题为“法国大革命”,这个“大”体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展示
师总结“民众参与,彻底性,影响深远”
了解思想起源,并且引出大革命
出示伏尔泰头像,使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印象
理顺有关1792年之前,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知识。
认识攻占巴士底狱的深刻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背景
帮助理解文件的内容
处理历史意义
过渡,并了解当时法国国内混乱情况
在处理当时背景的同时引出拿破仑上位
了解拿破仑的生平
评价拿破仑,特别是对外战争。
深入了解拿破仑的伟大,以及对外战争的两面性,深刻的理解“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的意义
形成知识纲要,落实基础知识。
并加深对于大革命中“大”字的理解。
反思性陈述总结
设计亮点
(1)、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体
抓住初中生偏形象思维、喜欢活动的特点,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体会历史,并采用大量直观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有限,各个环节都采取“引导-体验-梳理-落实反馈”的方式,将教学落在实处。
(2)掌握学历史的方法为目的
整个课堂紧扣“自由”二字:初识自由 走向自由 传播自由1、学习历史知识;2、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梳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想象历史的能力);3、培养历史情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形成正确价值观;思考历史的现实意义)。
(3)合作探究为手段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撞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思索中学,在辩论中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学到什么”、“学生是否会学”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标准。
设计不足
1、《人权宣言》内容的解释不到位。如这样解释学生更好理解--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2、教材内容多,材料过多的涉及会分散学生对于课本的注意力。
更多思考
1、如何在一堂课内理清线索,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将跌宕起伏、头绪众多的法国大革命阐述清楚,并为学生所理解掌握,是我本堂课备课时遇到的主要难题。
2、如何分清拿破仑帝国与封建王朝的不同,如何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拿破仑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