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23 15: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三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新课导入
今天天气真热!
不过,早上还是挺凉快的!
说说你对气温变化的感受。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实验、测绘等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观测实验,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引导学生利用气温数据和图表,分析本地或特定区域的气温变化规律,并撰写简短的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参与气象观测站或相关科研机构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理学的魅力和价值。
地理实践力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异同点,探讨其背后的自然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和人为因素(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引导学生将气温变化与降水、植被、农业等地理要素相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理解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可能影响,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如全球变暖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如何导致气温上升,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讨论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挑战,以及个人和社会层面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
使学生具备识别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特征的能力,理解区域间气温变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利用地图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不同区域(如赤道地区、极地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等)的气温变化规律。
分析特定区域(如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气温变化特点,探讨其背后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及其测量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观测
气温的描述与计算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
气温及其测量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空间分布



table of contentse
毕业答辩

气温及其测量
气温的概念
我们通常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气温的观测
我国的气象台(站)大都使用地面温度传感器来实时测量气温。
河南平顶山气象台
百叶箱
地面温度传感器
拓展阅读
在气象台站进行气温的测量有国际统一的实施标准。为防止太阳对仪 器的照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影响,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的干扰,须将地面温度传感器放置在百叶箱内。地面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部分应距离地面1.5米,且所处位置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从而保证其能真实地感应外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测量
气温的观测
视线保持水平
读取温度
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气温观测项目
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带表等。
观测仪器
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高处的百叶箱中。
温度计的放置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各进行一次。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观测时间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变化
气温时刻在变化着。我们通常使用气温变化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14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日较差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海洋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一年中北半球海洋上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
根据最冷或最热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即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曲线成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呈波谷式。
30
15
0
-15
-30
气温/℃
1月
4月
10月
12月
月份
30
15
0
-15
-30
气温/℃
1月
4月
10月
12月
月份
气温的变化
根据各月气温状况和气温年较差大小判断热量带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
月份
1
4
7
10
12
热带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
月份
1
4
7
10
12
温带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
月份
1
4
7
10
12
寒带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通常是把一天中四次观测得的气温值相加,除以4
除了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通常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12)
气温的描述与变化
实践活动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
根据表格数据,按照绘图步骤,绘制济南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3 2.8 8.7 16.3 22.0 26.4 27.6 26.1 21.9 16.3 8.3 1.7
1.画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出月份。
2.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最大值一般大于最热月气温,最小值一般小于最冷月的气温),根据纵坐标最大数值将 纵坐标均分,并标注坐标名称、单位和数值。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标出来,并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气温的空间分布
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根据气温观察记录,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的特点
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相差一个等温距或相等
NO.02
同线等温:同一天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NO.01
等温线图的判读
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气温变化的方向
根据等温线的稀疏程度,可以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断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读图活动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1.观察20℃、10℃、0℃、-10℃等温线,指出等温线与纬线在延伸方向上的一 致性,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
2.描绘太平洋和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比较同纬度地区海陆等温线的差异。
3.比较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指出哪个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缓。
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10℃等温线在亚洲大陆中部发生弯曲,等温线向南弯曲,并出现0℃等温线
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且密集,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缓
读图活动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1.1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相比 较,哪里气温低
2.7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相比 较,哪里气温低
3.说出北半球1月和7月南北温差的大小。
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北半球,1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北(高纬)凸,陆地山向南(低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北半球,7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陆地山向北(高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海洋低于陆地
气温随纬度的分布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论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还是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都是等温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表明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规律
纬度因素。较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较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因此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的海陆差异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规律
海陆因素。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同纬度地区气温陆地低于海洋;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同纬度地区气温陆地高于海洋。
影响因素
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
大陆
大陆
大陆
大陆


1月
1月
7月
7月
赤道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
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7月(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南半球,7月(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出;1月(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低纬)凸出。
知识拓展
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差异
不论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还是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南半球的等温线都比北半球平直
规律
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
原因
气温的垂直变化
同一纬度,一般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
H
规律: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知道气温的概念和观测方法。能够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知道等温线的含义,学会判读等温线图;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课堂小练
1.益阳当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
A.25℃ B.19℃
C.15.5℃ D.30℃
读益阳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读图可知,益阳当日最高气温约为25℃,最低气温接近6℃,故益阳当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19℃。故选B。
B
2.下列关于益阳当日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午较热,早晚较凉
B.气温日变化很小
C.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D.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读益阳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中午较热,气温达到25℃左右,早晚较凉,气温在10℃左右;该地气温日变化大,气温日较差约19℃;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B。
B
3.该地当天测得的甲乙、丙、丁四个气温值中,14时所测得的气温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温度计所示数值为某日某地2时、8时、14时和20时所测得的气温值(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一日里气温最低时是日出前后,气温最高时为14时左右,14时所测气温是4次气温里最高的,据图可知,丙图气温最高,所以丙图为14时所测得的气温。故选C 。
C
4.该地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7.5℃ B.14℃
C.10.5℃ D.24℃
下图温度计所示数值为某日某地2时、8时、14时和20时所测得的气温值(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温度计的数值分别是7℃、9℃、18℃、-4℃,所以该地该日的平均气温是[7℃+9℃+18℃+(-4℃)]÷4=7.5℃。故选A。
A
5.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图示等温线呈东西方向延伸,读图分析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故选D。
D
6.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地形类型 D.植被状况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①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A。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