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5.2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5.2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4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7 21: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五节 世界的气候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越野拉力赛,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图4.39为某次达喀尔拉力赛路线示意。
参赛选手从里斯本出发到达终点达喀尔,会经历哪些气候考验
核心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观测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气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利用实验室条件模拟不同气候环境下的自然现象(如温室效应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气候变化的原理和影响。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气候知识的理解。
地理实践力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多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个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对气候系统整体性的认识。
综合思维
通过学习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合发展热带种植业,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在探讨气候变化及其原因时,学生将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潜在影响,从而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到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等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气候类型图识别不同气候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对全球气候分布的整体认知。
针对特定区域,学生需要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例如,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概念
气候地区差异表现
世界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的特点
气候特点的描述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自然景观
地形
人类活动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table of contentse
毕业答辩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具体影响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N
S
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低,降水少
气候要素 具体表现 原因
气温 纬度低的地方气温高,纬度低的地方气温低 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
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N
S
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低,降水少
温馨提示
纬度低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大,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小,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1
纬度位置对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
2
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4
7
10
月份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4
7
10
月份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严寒干燥的寒带气候
气温:赤道地区(甲地)远高于南极地区(乙地)
降水:赤道地区(甲)远多于南极地区(乙地)


案例
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高低、年降水量多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重要因素)
具体影响
海洋
陆地
距海近,降水多
气温变化幅度变小
距海远,降水少
气温变化幅度变大
降水
气温
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海陆分布(重要因素)
气候要素 具体表现 原因
气温 冬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造成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
降水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沿海地区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内陆地区距海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海陆分布(重要因素)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温带大陆性气候
1
4
7
10
月份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4
7
10
月份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年较差:丙地约为33℃,丁地约为40℃
年降水量:
丙地约为650毫米,丁地约为280毫米
案例
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同一纬度,一般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
H
规律: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H

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山脉两侧的气温差异
冬季风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阻挡和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缺少能阻挡冬季风的山脉,使得两地区冬季气温有较大差异
地形
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迎风坡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故迎风坡多雨
迎风坡
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故背风坡少雨
背风坡
地形
对降水的影响
安第斯山脉南段的西侧,位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景观:植被茂盛
景观:植被稀少,干旱荒凉
人类活动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可以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等人类活 动,可以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作品种
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的种植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熟制
我国作物熟制从热带地区的一年三熟到寒带地区的一年一熟,热量从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水热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
实践活动
制作水果资料卡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查阅相关资料,参考菠萝和榴莲案例制作一份水果资料卡,并思考:气候是如何影响水果的地区分布的。
别名:凤梨、旺梨等
分布地区:广泛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产自亚 洲、美洲和非洲,哥斯达黎加、菲律宾、巴西、 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泰国等地产量居多。 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台湾等地。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
·需充足的光照,但过于强烈的光照不利于其生长。
·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24℃~27℃,冬季最低温大于15℃。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
实践活动
制作水果资料卡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查阅相关资料,参考菠萝和榴莲案例制作一份水果资料卡,并思考:气候是如何影响水果的地区分布的。
别名:韶子、金枕头、麝香猫果等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泰国的
种植量最大。我国广东、海南等地也有种植。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
需充足的光照。
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佳生长温度为20℃~30℃。
年降水量需保持在1000毫米以上。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业、清洁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气候作为一种重要 的自然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太阳能、风能已走进千家万户。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风光
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气候异常往往会影响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使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遭受重大损失。
实践活动
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洪灾
寒潮
旱灾
1.简述三种气象灾害对农业、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2.你家乡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不同,人们为适应当地的气候 条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江南地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水稻,当地居民以大米为主食。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饮食
生活在热带的人们,喜欢吃清淡祛暑的食物;生活在寒带的人们,喜欢吃可以御寒的辛辣和油腻食物。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交通
降水丰富地区,船是主要的传统交通工具;雪橇是寒带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
探究活动
阿拉伯长袍与气候
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里终年炎热干燥,光照强烈,沙漠广布,风沙活 动多。
阿拉伯长袍是阿拉伯民族男子的传统服装, 历经千载而不衰。它多用棉布制作,上下直筒式,整体宽松,长至脚踝,上配头巾。头巾常用不同材质的编织绳固定。
结合图文资料,探究气候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服装
生活在热带的人们,终年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终年都要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利于改善气候,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不利影响: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过度砍伐森,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导致全球变暖。
1
危害
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2
应对措施
保护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国际合作等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不利影响:臭氧层破坏
1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
2
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不利影响: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不利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
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热岛)
中心城区上升气流显著
中心城区雾和低云增多
城市热岛效应
风速比郊区小
人为释放热量多
建筑物密集
温馨提示
由于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不利于热量的扩散,且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能力提升: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
课堂小练
1.造成图中①、②、③三地气温曲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图中①地是温带气候、②地是亚寒带气候、③地是热带气候,造成三地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故选C
C
2.图中①、②④、⑤四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⑤地 B.④地
C.①地 D.②地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图中①地夏季多雨、冬季干燥,②、④、⑤三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变化不大,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的是①地。故选C。
C
3.图中的①—④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海拔
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读图可知,①位于北冰洋沿岸,气候类型为寒带气候(或苔原气候)。②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内部,距海较远,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位于印度半岛上,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四地温度带由寒带到热带,纬度越来越低,气温越来越高,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显著。故选C。
C
4.下图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丙 B.②—乙 C.③—丁 D.④—甲
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甲图最高气温在15℃以下,降水稀少,属于寒带气候;乙图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图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B
5.以下反应麦地那气候特征的是( )
A.终年炎热干燥
B.冬季低温少雨
C.冬冷夏热,全年干燥
D.中年温和少雨
下图为中东位置示意图和麦地那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读图分析,麦地那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6.从衣、食、住、行中选出与该气候特征符合的生活方式( )
A. B.
C. D.
下图为中东位置示意图和麦地那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读图分析,A图反映的是高纬度地区的服饰,A错误;B是米饭,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合水稻种植,B错误;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少雨,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人们把床安放在屋顶,C正确;D是狗拉雪橇,是高纬度地区人们的出行方式,D错误。故选C。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