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教学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教学课件3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7 21: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














新课导入
我的播报: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气 象播报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播报天气。
核心素养
学生可以参与气象观测活动,记录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利用简单的气象模型或软件工具进行天气模拟和预测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到气象站、气象台等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发布机制。
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分析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对策),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实践力
天气预报需要考虑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多个气象要素,学生需要学会综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数据收集、模型预测、信息发布等多个环节,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学生需要具备动态观察的能力,关注天气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综合思维
学生需要认识到不同的天气条件对农业、交通、建筑、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从而理解人类活动必须适应天气变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实例分析,如工业化进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天气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实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人地协调观
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点往往不同,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区域间的天气差异和变化特点。
针对特定区域的天气条件,学生需要分析该区域人类活动的适应性策略和措施,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等。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探秘天气预报
制作天气预报
识别天气预报
播报天气预报
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
气象观测的方法
常用天气符号

卫星云图
气候特点的描述
素养提升
制作天气预报
识别天气符号


播报天气预报



table of contentse
毕业答辩
天气预报的概念
天气预报又称气象预报,是对今后一定时段内天气情况所做的科学预测。
气象要素
天气预报通常用温度、云量、湿度、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表示。
03
湿度
04
降水
05
风速
01
温度
02
云量
06
风向

制作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气象观测
数据收集
综合分析
预报会商
预报产品发布
气象观测的方法
利用气象仪器和目力,对靠近地面的大气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测。
地面观测
通过遥感卫星拍摄卫星云图来实现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的优势
1
观测范围广
数据质量高
3
2
时效性强
5
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
受地面自然条件限制小
卫星云图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数据收集
气象资料同化
是将收集的全球数据(国外共享数据,国内的部分数据也向国外共享)统一为数值模式可以识别和使用的数据。
01
数值预报
是使用大气运动方程建立的数值模式,按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高度全球球各处气象要素的值。数值模式涉及到大量微分方程,计算量巨大,一般使用超级计算机完成。
02
综合分析
计算机完成数值预报的结果输出以后,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结合气象卫星、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预报会商
作出天气预报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影响天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预报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像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在天气会商时,所有预报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班预报员对预报意见进行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然后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作出最终的预报结论。
预报产品发布
天气预报结论作出后,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布。这就是大家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识别天气符号
常见天气符号
多云


常见天气符号
雷阵雨
小雨
中雨
常见天气符号
大雨
暴雨
冰雹
常见天气符号

霜冻
雨夹雪
常见天气符号
小雪
中雪
大雪
常见天气符号
浮尘
扬沙
沙尘暴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风杆
每一道短风尾代表风力1级
风杆和风尾一起指示风向每一道长风尾代表风力2级
风尾
知识拓展
风矢用来表示风,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出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羽是指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的短划线和小三角,用来表示风速,长划代表4米/秒,短划代表2米/秒,三角形代表20米/秒。

E
N
0
风向的判断方法
按右图绘出方向坐标,观察风杆所处的方位,即风向。右图中风向为东北风。
风力的判断方法
表示风力大小的符号为风尾,一道长风尾表示2级风,三道长风尾表示6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右图为东北风4级。

播报天气预报
图4.54是2023年某日亚洲部分城市的天气信息,请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播报这些城市的天气状况。

素养提升
图说地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底地形是多样的,不同区域其地形分布大势也各具特色。
1.上图为哪个大陆 其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AB沿线主要陆地地形有 哪些
2.下图为哪个大洋 其海底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CD沿线主要有哪些 海底地形
3.简述上图中高大山脉的成因及CD沿线中部大洋中脊的成因。
生活中的地理
1.设计海上航线: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从上海港出发前往荷兰鹿特 丹港。设计并绘出可能的海上航线,指出所选航线经过的大洲与海洋,标 出所选航线通过的重要海峡。
2.探究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从气候角度分析荷兰发展乳畜业、长 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原因。
能力提升: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天气”与“天气预报”的含义,理解天气预报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并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表,如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或实地考察,了解天气预报从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到结果发布的整个流程,增强对天气预报科学性的认识;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天气变化对农业、交通、健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变化的可能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