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章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新课导入
泰山十八盘
地形有高有低,有陡有缓,类型复杂多样,如何在地图上进行表达
核心素养
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图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在面对实际的地理问题时(如选择合适的居住地、规划交通线路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方式获取第一手地理资料,从而加深对地形特征及其影响的理解。
地理实践力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多个因素来判读地形图,从而准确识别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不仅涉及地理知识,还涉及数学(如计算相对高度)、物理(如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多学科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
通过学习不同地形的特征(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对人类活动(如农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到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地形条件,以实现人地和谐。
在判读地形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地形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判读地形图,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形特点,如某地区以山地为主,另一地区则以平原为主。
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地理资料,学生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在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深化对区域特征的认识。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形五种基本类型
地形剖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深线地形图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山峰
山谷
山脊
缓坡
陡坡
鞍部
陡崖
目录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和
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是某个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读图活动
1.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甲:1500米
乙:500米
相对高度:1500-500米=1000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读图活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1.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甲:1500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乙:500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相对高度:1500-500米=1000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读图活动
相对高度:8848.86米+430.5米=9279.36
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86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30.5米,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五种基本类型
地形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隆起地形。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相对平坦,一侧或数侧为陡坡的高地。
盆地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
平原
地形起伏和缓的开阔陆地,平原按高度可分为高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上)和低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上坡平缓、山顶浑圆、地势起伏不大、连绵不断地低矮隆起高地。
等高线
地形与等高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 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 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 就得到了等高线。
有指向标地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低状况的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作用
根据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确定地表的高低状况;
01
根据等高线的凹凸方向判断山脊与山谷等;
03
通过等高线的高低和起伏特征,识别山峰和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04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02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平缓的低地。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山脊
两边低,中间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密集
缓坡
等高线稀疏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等深线图
我们把水域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的线,叫作等深线。
等深线图可以表示水域深度的变化状况。
我国渤海湾等深线图
比例尺
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活动
1.指出图中的山地、丘陵和平原,说出表示这些地形类型的颜色。
山地:紫色
丘陵:褐色
平原:绿色
读图活动
2.描述图中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西高东低
拓展阅读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能更直观地显示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水渠、修建铁路、修建公路等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绘制地形剖面图
立体直观
无法准确表示地形的
可准确表示地表高低起伏
,看起来费劲
一目了然
高程表达不够清楚
陆地地形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地形图的优缺点
高低起伏
曲线太多
知识拓展
陆地地形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优点
缺点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地图上的等高线数值,并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差异估算出某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五种地形部位。这要求学生掌握等高线在不同地形部位的表现形态,如山峰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等。
课堂小练
崂山茶被称为“江北第一名茶”,生长习性喜热、喜湿、怕涝。崂山某村利用崂山茶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经济。读崂山某村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山体部位F的名称为( )
A.陡崖 B.山脊
C.鞍部 D.山谷
解析:解析: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A错误;山脊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B错误;F位于相邻的两个山峰之间的鞍部,C正确;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D错误。故选C。
C
崂山茶被称为“江北第一名茶”,生长习性喜热、喜湿、怕涝。崂山某村利用崂山茶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经济。读崂山某村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E附近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
A.400米 B.440米
C.480米 D.500米
解析: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5米,E附近山峰的海拔在425~45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崂山茶被称为“江北第一名茶”,生长习性喜热、喜湿、怕涝。崂山某村利用崂山茶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经济。读崂山某村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区域为丘陵地形
B.茶园主要分布在公路的东西两侧
C.E处坡度比C处缓
D.图中等高距为25米
解析:图示区域海拔在200~500米,地形为丘陵,A正确;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公路东西两侧有茶园分布,B正确;E处等高线比C处密集,坡度陡,C错误:图中等高距为25米,D正确。故选C。
C
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居民点主要分布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解析: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5米。读图可知,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325米且高于275米的地区,该地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海拔低于500米,为丘陵地区,C正确;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以上三种地形均与图示信息不符合,ABD错误。故选C。
C
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学校的海拔可能是( )
A.345米 B.366米
C.283米 D.322米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5米,学校的海拔位于300米至325米之间,322米位于该区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为泰山风景区附近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③处、④处可以互相看不见
B.②处、③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②处
C.①处适合开展跳伞运动
D.①处、③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76米
解析:③处、④处均位于河谷,④比③地势高,两地可以互相看得见,A错误;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发育河流,B错误;①处为两山顶之间的鞍部,不适宜开展跳伞运动,C错误;①处海拔位于550至575米之间,③处海拔位于375至400米之间,两地相对高度位于150至200米之间,可能是176米,D正确。故选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