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一章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第三节 太空探索
新课导入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 家,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2016年开始,每年4月24日被定为“中国航天日”。
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取得了哪些成就
核心素养
虽然学生可能无法直接参与真实的太空探索活动,但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观看太空探索纪录片、参与太空科学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太空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地理实践力
太空探索涉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来理解和分析太空中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结构等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航天技术、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等实践知识。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综合思维
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珍贵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及宇宙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太空探索对于人类了解宇宙、保护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即认识到人类与宇宙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太空探索,学生可以了解到宇宙中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如行星的轨道、大小、质量、气候等。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宇宙不同区域的认知,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的历程
探月工程
火星探测
空间站建设
太空探索历程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世界的探月工程
我国的探月工程
世界的火星探测工程
我国的火星探测工程
火星与地球的关系
国际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概念
1
2
3
太空探索历程
探月工程
火星探测
目
录
4
空间站建设
PART /01
太空探索的历程
太空探索的历程
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利用人造卫星、探测器等对月球、火星等天体进行探测
建立空间站,常驻太空进行观测
太空探索的历程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对宇宙的奥秘了解的越来越多。
拓展阅读
天文观测
通常,我们把观测天体的活动称为天文观测。天文观测的主要工具是天文望远镜,最常用的是光学天文望远镜。它的发展经历了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三个阶段。
1602年,伽利略制作了史上第一 架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1668年,牛顿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1930年,光学家施密特研制了史上第一架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光学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地球表面,实施地基观测
安装在飞机或热气球上,实施空基观测
人们将天文望远镜搭载在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航天器上进行天基观测
有了射电望远镜等全波段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1990年4月24日,哈勃空间望远镜由 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轨 道,进行天基观测,在探测宇宙深空、 探索宇宙起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
瞩目的成就。
哈勃空间望远镜
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幽的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落成使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
PART /02
探月工程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与地球相互绕转。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潮汐、日食等均与月球密切相关。月球探测成为人类空间探测的重点之一。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潮 汐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日食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各种探测任务的总称。
世界探月工程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器,从此人类进入了近距离观测月球的时代。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世界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
2010年
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并获得更高精度的月表影像。
2013年
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的
“玉兔号”月球车实现月面软着陆。。
2019年
1月3日,“嫦娥四号”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在月球背面着落,成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2020年
12月17日,“嫦娥五号” 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2007年
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 功,并实现绕月飞行与探测。
建立月球基地
载人登月
已实施
计划实施
无人月球探测(已经实现“绕、落、回”)
2024年
6月4日,“嫦娥六号” 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
PART /03
火星探测
火星与地球的关系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与地球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历来备受人们关注。
距日距离(地球=1) 质量 (地区=1) 体积 (地区=1)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月 表面大气平均温度/℃
地球 1.00 1.00 1.00 1.00 1.00 15
火星 1.52 0.11 0.15 1.88 1.03 -65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火星探测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火星探测对于研究行生 命起源、宜居星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世界火星探测
1960年10月,苏联相继发射了两枚火星探测器,开启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截至2021年5月,人类共执行火星探测任务51次,其中,着陆器成功着陆的有10次。
我国火星探测
我国的火星及其他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 系列”。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
“天问一号”着陆平台与“祝融号”火星车
“祝融号”为“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任务火星车
我国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影像数据,科学家依据这些数据, 制作完成了火星全球影像。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响图
“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区沙丘表面 发现了含水矿物,为研究火星演化历史、探寻火星生命提供了关键线索。
我国火星探测
PART /04
空间站建设
空间站
空间站,又称太空站,是一种可供航天员巡访、工作和生活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建设与运营推动了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国际空间站
1971年4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
国际空间站
1986年,发射了第二个空间站“和平号”。
国际空间站
2010年,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16个国家 联合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开始全面使用,是迄今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目前,国际空间站严重老化,即将退役。
中国空间站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全面 建成。它是人类继“礼炮1号”“和平号”空间站和 国际空间站之后,建造的第四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 台。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太空长期载人飞行技术, 具备了开展太空长期有人参与科学试验的能力,并能够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
中国空间站
神州载人飞船
神州载人飞船
神州载人飞船
问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
水稻育种实验
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天宫空间站及其内部工作场景
太空探索的意义
PART 01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PART 03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PART 02
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宇宙空间和资源
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的粮食作物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能力提升:了解人类探测太空的历程,认识到人类与宇宙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认识中国的太空探索工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1.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高,拥有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旅居者号”空间探测器
B.我国的空间站名为“天宫”,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神舟五号”
C.除了月球,人类还曾经登上火星
D.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目的是开发贵金属矿产资源
解析: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高,拥有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旅居者号”是人类第一台火星车,A错误;人类至今没有登上火星,C错误:探索宇宙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研究,并不是开发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B。
B
2.不久的将来,“嫦娥工程”将载着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对登月的航天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热)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用于呼吸
解析:登月者需要和地球研究人员随时保持联系,所以无线对讲机是必需的。月球冷热变化剧烈,专用宇航服是必需的。月球上没有氧气,所以氧气是必需的。现在人类登月活动范围小,以收集月球资料、科学研究为主,还不能大范围开发月球,所以专用汽车不是必需品。故选C。
C
2022年9月6日,来自埃塞俄比亚、埃及等非洲8国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天宫对话”活动,互动场面气氛热烈,妙趣横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的意义,错误的是( )
A.探索生命起源 B.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
C.进行星际殖民 D.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解析:人类探索宇宙主要是为了探索生命起源,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ABD正确,不符合题意;而不是为了星际殖民,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A
2022年9月6日,来自埃塞俄比亚、埃及等非洲8国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天宫对话”活动,互动场面气氛热烈,妙趣横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天宫对话”时,容易影响信号接收的是( )
A.黑子 B.日珥 C.耀斑 D.太阳风
解析:太阳活动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所以信号接收容易受到影响,D正确;黑子、日珥、耀斑对无线信号传输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D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试验舱、“问天”试验舱、载人飞船(“神州”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块组成。空间站建好后可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以满足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新阶段。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5.空间站建好后,具有的作用有( )
①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
②满足空间探索需要
③火星探测
④月球探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空间站建好后可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以满足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新阶段。故选A。
A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试验舱、“问天”试验舱、载人飞船(“神州”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块组成。空间站建好后可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以满足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新阶段。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6.下列与空间站建设息息相关的工程是( )
①“天宫”空间站
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③“祝融号”火星车
④“嫦娥三号”探测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文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块组成。所以选项中以空间站建设息息相关的工程是“天宫”空间站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故选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