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神话故事短小精悍又充满幻想,能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品味。因为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说过,所以读懂并不成问题,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提出个性化质疑,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和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品读分析和质疑中感悟了夸父的英雄形象和作品的内涵,既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也为他们今后的文言文阅读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2、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3、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疏通文意,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分析夸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末尾“杖化邓林”的含义,能够有所思考提出质疑。教学用具: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播放李宁点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视频)
师:这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操王子李宁以夸父逐日的形式,点燃了主火炬,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出自《山海经》的著名神话,共同去找回我们民族文化的原生点!(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2、生展示,生点评
3、师配乐范读(吟诵)
4、生集体吟诵,师点拨: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因感生音,因声求气。
5、师生共读
三、自主学习:
1、请学生借助课本注释自学
2、提问重点字词,串讲文意
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出三幅画面:与日逐走、道渴而死、杖化桃林(板书)
四、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一下文中的夸父形象,(要在文中找依据)也欢迎提出质疑。
2、小组展示探究的夸父形象,师点拨归纳:志向宏伟、能力神奇、精神崇高(板书)
3、小组提出质疑,生解答,师点拨
4、补充拓展内容:讲解“弃”字,出示繁体字,讲解其本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夸父的认识
5、师质疑:有人说夸父逐日是不自量力的,你怎么看?
(出示巴金的一段话,生齐读)明确夸父勇于追求梦想是理应受到尊敬的。
五、练笔品味
1、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最后夸父道渴而死、杖化邓林的情景描绘出来(配乐写作)
2、生展示,师点评
六、回顾总结: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师小结,提出希望: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之人!
【教材分析】:
《夸父追日》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神话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所选课文题材丰富,文体多样,能使学生对“探险之旅”充满兴味。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仅仅37个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坚强,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话,那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观评记录】:
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的亮点有:
1、各种形式的诵读贯穿课堂,吟诵环节有特色、是亮点。本课有自由朗诵、集体朗诵、配乐吟诵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尤其教师根据文章平仄所进行的吟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教师能深挖教材,做到短文长教。课文只有寥寥数语,教师却能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尤其对“弃”字的讲解,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涵,又使他们感受到了祖国文字的魅力。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表现出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有效,质疑环节和写作展示环节都展示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导入环节有些长,视频可以再进行一下剪接,使导入更紧凑一些。再例如,在课上只进行了写作训练,其它的当堂练习并未进行。
【评测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与日逐走( ) 2、入日( )
3、饮于河渭( ) 4、北饮大泽( )
5、道渴而死( ) 6、弃其杖( )
二:翻下列句子。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杖,化为邓林。
三:我们常以“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四:《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你对夸父有什么认识?
五:发挥想像,利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课后反思】:
回想这节录像课,心中感受颇多,这其中既有亮色,也有遗憾。
首先,整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围绕“读中悟法、自读解文、探讨品味、描绘画面”的教学思路展开,过渡自然,条理清晰,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有效并能提出质疑,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再次,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吟诵、品析“弃”字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文字的魅力,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运用多媒体技术,很好的辅助了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
当然,课堂也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的,主要表现在对课堂调控的灵活性不够,在语言表达上还欠精炼,这都需要我再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
【课标分析】:
语文《新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品味感悟优美的意境,提高人文素养。2、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促使学生认识我国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在教学中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平台,从而达到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学习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