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7 22: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一)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抓住重点词句,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抓住景物及作者的经历,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谈话导入。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唐诗与宋词争奇斗妍,历来被称为“双绝”;今天我们要将一首唐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一首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放在一起学习。(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解题。
(1)提问:从两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3)小结方法:借助注释是理解古诗文的好方法。
(二)初读诗词,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读两首诗词。
2.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见”是通假字,读作“xiàn”)
3.指导读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节奏。
(1)教师范读。
(2)(课件出示画好停顿线的这首词)指名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去掉停顿线,指名读。
4.学生齐读两首诗词。
(三)初步比较,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1)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来表达你读完这两首诗词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两个字?
(2)学生交流。(预设:愁、喜)
2.学生自主探究。
默读两首诗词,找到能表现作者“愁”和“喜”的关键字词。抓住这些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
3.借助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交流。(出示思维导图)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班级交流。
(1)体会诗人之“愁”,相机指导朗读。
①以诗解诗。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客”字,借助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感受孤独)
②想象画面。
读着诗的第二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低?诗人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抓住关键词“天低树”,感受眼中景物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抓住“月近人”,感受苍凉、孤寂)
(2)感受诗人之“喜”,相机指导朗读。
①想象画面。
如果这蛙、这蝉会说话,那么你觉得它们在说什么?
②以诗解诗。
抓“忽见”,引导学生联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会惊喜。
③指导朗读,读出喜悦之情。
(四)深入比较,体会情感
1.以诗解诗,比较月亮的不同意象。
(1)引导发现相同点。
两首诗词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发现都写到了月夜和景物,相机板书:月夜、景物)
(2)以诗解诗。
《宿建德江》中的月亮寄托的是诗人的孤独、寂寞。(板书:孤独、寂寞)这种感觉我们似曾相识。(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月亮代表的是悠闲、美好,我们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月亮。(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指导朗读。
(播放《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听两段音乐,哪段和《宿建德江》的情景相配,哪段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情景相配?(配乐引导学生读)
2.结合背景,比较作者的不同情怀。
(1)(课件出示作者经历)引导比较两位诗人经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公元730年,孟浩然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求仕失败,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寄情于山水。 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二十年。在隐居期间,他关注农村生活,关心百姓疾苦,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2)指名交流。
预设:相同点是都仕途不得志。(板书:不得志)不同点是两个人的情怀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因为不得志而寄情于山水,一个是仍心系百姓,热爱国家。(板书:热爱)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小结:这两位诗人还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归至郢中》《武陵泛舟》,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附板书: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情怀不同